![](https://img.haomeiwen.com/i28579183/36e905881d91c366.png)
之后就到了盘庚的故事。殷商的帝王30个王,除了开国的商汤、灭国的纣王,应该就是盘庚的知名度最高了。
盘庚的主要政绩是进行了一次殷商复兴运动,复兴的是成汤之道,当然都城也最好回到龙兴之地,西毫。
五迁,汤自南毫迁西毫,仲于迁隞,河直甲居相,祖乙迁耿,盘庚再迁回西毫这个成汤所居的故地。实际上盘庚是自奄(今山东曲阜)迁于北蒙(今河南安阳)。另外国号也改为殷。
五次迁都中的“河直甲居相,祖乙迁耿”这两次是比较特殊的,很有可能是以继承人的根据地为都城,也就是迁都发生在即位之前。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79183/0d998b6bcba03657.png)
关于盘庚迁殷,看似简单的事实背后,却有不少的疑惑。
“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这里各家的理解出了分歧:第一种可能:这个时候盘庚即位的地点是在奄。方位确实在黄河以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从奄渡河而南,而且是“复居成汤之故居”,这个故居只能是商丘(含南北二亳),这里也是契的“先王居”。但是按照这一种说法,后面的“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就应该是在商丘。这一点已经为考古学所否定,因为商丘考古没有发现晚商文化遗址。那么就只有第二种可能:这里的“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的河北是殷墟(即北蒙)。这一点也得到了大多数史学家们的赞成。
但是接下去的内容显然是史学界产生混乱的关键:“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在位二十八年。”这一段理解上要紧扣这样几个关键词:
一,“乃五迁”意思是“一共迁徙五次”,这说明是第五次迁徙而不是第五次迁都;
二,“遂涉河南,治亳”中的河是黄河还是洹河?,《盘庚》中也说到“惟涉河以民迁。”这里的“河”究竟是黄河还是洹河?这里是整个盘庚迁殷历史事实的核心所在。有关盘庚迁殷的所有攻讦,误解以及绵延几千年历史的学术争论全部维系在这一个“河”字之上。
先秦的河是一个特指:黄河。但是,在具体渡黄河的问题上,用“惟涉河以民迁”的准确提法应该是“惟涉河南以民迁”。在《十三经注疏》的争议和注疏里,提到黄河一般是说“西河”“南河”和“东河”,而且不加解释。说明当时大家对黄河所分成的三段已经习以为常了。
有关“河”这个问题不能形而上学地理解。盘庚对于洹河两岸的公卿民众说河类似一种口语,它一定是指洹河,民众眼中的河一定是洹河。也就是当地的母亲河。每一个地理区域的民众对于他们地理区域的河流一般都是称之为河或者大河。洹河南北的人民所称呼的河应该是洹河而不会是黄河。这个问题的理解是解开全部盘庚迁殷这一历史事件以及前后相关事件的钥匙。
“惟涉河以民迁”盘庚用涉河的方法把民众迁过洹河。请思考盘庚说这些话的地点,盘庚是在洹河北岸说这一番话的。也就是说盘庚应该指的是眼下的这一条河——洹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