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说:“读书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犹太人聪明、会做生意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他们的聪明也离不开他们爱阅读的习惯。他们一年的人均读书量为 60 本,排在世界第一位。日本一年的人均读书量为 40 本,排在世界第二位。法国人一年的人均读书量为 20 本,排在全球第三位。韩国一年的人均读书量为 11 本,排在世界第四位。
2018 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67 本,成年人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 3.32 本。
我国成年人大部分不读书,觉得读书无用。甚至高等学府毕业的大学生也是持有这样的观点。
01 知识无用吗?
人们偏见的以为读书不能为我们创造金钱,所以读书无用。
现在好些大学生,毕了业找不到工作,与读书杠上了,觉得读书是毫无用处。
如果他静下心来想一下。自己以前有没有看看所找的工作的要求是什么?在读大学期间,有没有对所找工作的要求的知识进行读书?有没有锻炼工作要求的能力?
结果发现是自己能力原因,没有达到工作的要求,而并不是读书无用。
如果你毕业了,想找一份老师的工作,那么在大学期间你有没有阅读有关教学方法的书?有没有通过文章和期刊了解当代的教育的最前卫的观念?有没有去正式的去课堂上真正讲过几节课积累一下经验?有没有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没有锻炼自己的试讲面试能力?有没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夯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你在笔试就会被他淘汰。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你在大学期间没有刻意地去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讲课的临场发挥能力,那么面试也是会被淘汰的。
关于老师的笔试能力,面试能力,可以一起看别人分享的文章和教育名家所写的书籍,里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经验跟技巧。如果你掌握了,至少可以打败95%的竞争者。
所以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读书的方向错了,或者你在这方面没有去努力。
还有一类人觉得读书无用,他们初入职场,是从大学毕业本科学历,但是对比公司老员工,工作几十年的员工的工资,发现他们的工资很低,他们就会感叹,读书那么多年毫无用处。
他们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的。我们所理解的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写出来的文字知识,还有实践经验,反思获得的认识。有一个公式:
某个知识 = 书面知识 + 实践知识 + 反思认识
当你用这个公式来衡量初入职场的员工和公司老员工,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知识比自己的知识更多,获得的报酬自然更多。
世界上有个神奇的图形,那就是数学正态分布,多数集中在中间状态,头部和尾部所占的非常少。
在现实世界当中何尝不是如此呢?厉害的人永远只是少数,特别有钱的人也只是少数,在行业当中顶尖的人也只是少数。
我觉得有 3 个方面导致这个原因。
第 1 个方面,人们不阅读这个行业顶尖人物的著作,不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 2 个方面,不懂得反思,结果一年的经验用了20年,所以只能沦为平庸的人,毫无精进。
第 3 个方面,不专注,没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学得太多,太庞杂,导致样样精通,门门稀松,结果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如果在从事这份职业之前,你已经对这个行业相关的专业书籍,读了很多,也有反思的习惯,那么你在工作岗位当中经过一两年,绝对是别人工作10年的时间的经验,你可以快速的超越老员工。工资待遇自然不在话下,读书难道无大用处吗?
大部分人觉得,我一天该吃就吃,该工作就工作,该生活就生活,挺轻松的,为何要多花时间去读书呢?读书又不能当饭吃,
这次新冠肺炎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了防止被感染,只能宅在家里面,少出门。有人以前喜欢睡懒觉,这次也睡,睡胖了,睡多了反而头晕,甚至晚上失眠,上午实在睡不住。有人刷电视剧,刷电影,眼睛刷疼了,觉得也不过就是那几个情节,发现很空虚。有人和另一半无事可做那就吵架呗,很苦恼,生活幸福指数下降,心里面彷徨郁闷,吵到民政局扯了离婚证。
他们的精神是空虚,不充实的。如果他们有读书习惯,一定不会觉得无聊,还会觉得,待在家里面很有趣,自己的精神很充实,生活还比较幸福。
知识是有用的,读书是有用的,在你孤独无助的时候,读书让你的精神世界充实,让你快乐地去生活。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学点知识百利而无一害。
02 知识成就了无数人
圣人孔子天天读书,他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晚清重臣曾国藩能够打败湘军,成为清朝国之重臣,与他每天都要读书是分不开的。毛泽东主席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与他热爱读书是息息相关的。
现在,很多厉害的大咖都是热爱阅读的人,从书籍中吸取营养。
电视剧《欢乐颂 2 》大火,安迪作为职业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每天都要看 2 小时书,不管再晚,必须至少看 2 个小时。
经过日积月累,爱阅读的安迪,有气质、收入很高,温文尔雅,比樊胜美高出太多。
携程的季琦非常喜欢看书,即使后来企业做得非常大的时候,出差都会带上书籍或是kindle,目的是在飞机上可以安静的阅读。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复旦读大学期间,爱泡图书馆看书。他现在每年都会购买200多本书进行阅读。
央视白岩松是一位爱阅读的人,他说:“到现在为止,这个世界上我还没有找到任何一件事可以超越读书,能让每个人,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好。”
比你厉害的人都在读书,而你却讨厌读书。可悲的是,中国大学生毕业爱读书的寥寥无几。阅读,让你有无限可能。
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李笑来当了7年的新东方英语老师,坚持每天雷打不动看2个小时书。2016年12月份,他在得到上线了一个专栏,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
你知道这个专栏最后卖了多少份? 105866 份,营业额 2000 多万,不到 5 个月的时间。
有一阵子,有一个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击败北大硕士,成为年度冠军。
当记者问雷海为:“你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啊?哪有时间看诗词呢?”
雷海为说:“不管工作和生活多么忙碌,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送外卖其实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这些时间用来背诗词是比较合适的。
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时候、在路上等红灯的时候。这些时间都可以拿来背诗,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这段时间,我回到住处换过电瓶,吃过午饭,有那么一个多钟头的时间。这个时间相对充足,就可以坐下来好好读几首诗词。”
新知识不断成为下一次思考的素材,从而让知识能够不断以复利速度快速迭代。
03 知识的获取方式
1 教育
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和培训教育。
第一,学校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领域才是复利思维最适用的。
通过学校教育,获得阅读能力、数学能力、科学知识,传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开拓个人的眼界,更好地理解这个社会。
学校教育的知识,是历经千百年岁月留下的经典,是经过验证适合于社会的科学知识,很有必要把它学好。
学校教育的知识你要学,但是不能只学学校里面的知识,因为每个人学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你跟大家没有任何的区别,你在将来踏入社会,就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
在学生时代,你既要学好老师教给的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特长,在上面持续花时间,你你将来会有竞争优势,或者你的特长就是你一生的追求,你的人生会变得充实而精彩。
第二,培训教育
培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有人绘画能力很强,画的栩栩如生,那么他就可以制作一个课程。
有人写作能力很强,写的文章篇篇 10 万加, 100 万加,他就可以制作一个写作课程。
有人在职场工作了二三十年,并且很厉害,深谙职场之道,他就可以做一个职场课程。
有人对学习英语很有心得,他把自己的方法制作成一个课程。
你花几百元,用几个小时就可以学到别人10年,20年的心得和经验,是非常划算的,别人也得到了价值回报。无论是制造课程的人,还是买课程的人,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2 阅读书籍
阅读书籍是获得知识最系统、最直接的方式。
我建议:
第一,读书必须读经典和行业很厉害的人写的书,非常值得借鉴。
第二,多读书,广泛地阅读。
第三,一定要输出。
读书是输入,为了达到平衡,就要做到输出,把输入和输出形成闭环,才能使知识真正内化、吸收成自己的知识。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做笔记,写文章,给他人讲一讲,在现实生活中多实践。
3 实践的经验
有人不曾阅读只是工作最终他也很厉害,那么是因为他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这个行业进行实践。所以实践的经验也是一种知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比知识更重要。
4 反思的认知
古人一日三省吾身,我们在平时生活工作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及时反思,及时复盘,也会对自己有很大地提升。
5 拜师傅
名师出高徒,你如果拜了厉害的师傅,你也会变得很厉害。行业翘楚的徒弟能差到哪里去?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放大镜。把它放在太阳光下,阳光透过放大镜,折射使光线发生了改变,光线没聚焦时,热量一般。但移动放大镜使光线聚焦在一点上时,热量也集中在一点上,神奇的现象发生了,放大镜下面的纸开始冒烟,接着开始燃烧了起来。
获得知识,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持续努力,才能最快的时间内取得成就。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用知识复利使人生光彩熠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