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古典的课,让自己对自由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先来看这节课吧!
一个观察
2015年发布的“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中,“自由职业者”第一次登上榜首,取代了“政府官员”,成为第一名。值得关注的是,在2014年自由职业者还排名第四,2013年则是排名第六。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成为自由职业者。但是你环顾四周,有多少人是自由职业者?这些人的状态到底好不好?
我手头还有另外一份关于自由职业者的报告,《2014年O2O中国自由职业者现状报告》,总结的三大好处分别是:时间自由、地点自由、不用看老板脸色;但是三大缺点是:收入不稳、社交范围窄和心理负担大。
关于近年来自由职业越来越流行这个事,我提出过一个更本质的概念,叫做“自由职业态”,今天我们重新解读和升级一下这个概念,帮你辨析自由职业者背后的核心逻辑。
一个概念
为什么人们喜欢自由职业者,因为这个名字有两个非常诱惑的字:自由。
但是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个“自由”后面的意思非常不清晰。
时间空间自由? ——你可以选择什么时间、在哪里上班,但是还是需要面对客户的最终时间底线。出租车司机看似很自由,但是回家的时间取决于什么时候能够拉到活。
关系自由?——你依然需要选择不一定喜欢的客户,他的脸色也不一定就比你的上司好看。
反过来看,在一个组织里面上班,就很不自由吗?
很多企业的高管也不坐班;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也拥有和自己的管理者讨论方案、甚至拒绝的自由。
小米的黎万强在小米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闭关半年,用一段时间拍照、发呆,去硅谷充电、思考。这其实也挺自由的。
我们公司的赵昂也是这样,他自己做生涯咨询,所以并不需要他坐班,只要完成自己的绩效目标。他在其他领域也有一些自己的课程,但只要不和公司业务有冲突,不影响自己工作,我们也支持他。
他们一样很自由。之所以他们不辞职自己干,一方面因为组织给了他们宽松的环境,一方面因为他们意识到,个人的能力要在组织的平台上才能更加放大,自己成就了组织,组织也反过来成就自己。
一个策略
讲到现在,可能大家有点混乱,到底什么是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的本质其实不是自由,而是职业能力。
人与职业有三个阶段的关系:雇佣-自由交易-共创。
自由职业态就是达到了自由交易的状态,你可以不一定为这个人工作,如果这里不爱干可以换个地方。
你期待的自由,短期是“不需要非得和这些人交易”的自由;长期是“不需要为钱工作”的自由。
这种自由背后的,是一种“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能力。
能力包括三个部分:
把能力封装成产品的能力(产品能力)
把能力卖出去的能力(营销能力,也包括很多人熟悉的“个人品牌”)
自我管理、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基本的财务、法务能力 (运营能力)
如果你能自己一个人拥有这些能力,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完全拥有了随时自由交易的能力。这就是自由职业态。
一个有自由职业态的人,他可以选择待在公司,也可以选择自由出去。相比那些为了生计不得不劳累奔波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才是终极自由的。
一个总结
人和组织的关系有三个层次,雇佣-不得不为你干;交易-选择为你干;共创-我们一起干。
自由职业态的自由,是指自己的能力达到了能与企业自由交易的程度的状态。
拥有自由职业态的人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能把能力包装成产品;也能进行营销和商务合作;他们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升级,也具备基本的财务、法务能力。
个人想法:一个人不应该只盯着自由,就如人们常说的自律给我自由,一点也不假,职业也是,并不是做自己就真的是自由,在职也不一定不自由!我们想达到的是能自己撑控自己的感觉,那我们应该先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我们自己的自由度才更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