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生而为人,请你守住最后的底线

生而为人,请你守住最后的底线

作者: 桑陌丶无言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7:20 被阅读9次

    德,汉字,古同“德”。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践行、革命,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

    上段摘自百度百科对“德”的阐释。那么“德”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这还是要归功于古人的智慧。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这就是“德”。在金文中的会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这就是说:目正、心正才算“德”。在小篆中,仍然是会意:其右边的上方变成了“直”,“直心”为“德”。这也就是今天的楷书写法下的“德”。

    《荀子 · 非十二子》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能算是有“德”。这大概是最早对“德”做出大致解释的句子了。自然,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说“德”的不在少数。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就有44篇讲的是“德”,不过当时老子口中的“德”和现在有较大不同,老子的“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再说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无一不是建立在“德”的基础上。从那时起,道德就贯穿于中国伦理的发展之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程门立雪,曾子避席等等,都是道德的观念在发展的过程中流传下的佳话。

    原本,古时广为流传的佳话应该会深深地影响当今的社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道德精神,在现在似乎被掩盖住了。

    随着互联网日益迅猛地发展趋势以及大众对于时事热点关心程度地不断上升,如今被我们关注,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那些正能量,更不是国家大事,国际形势;广为流传的反而是那些娱乐圈的所谓绯闻,所谓“大事”,所谓明星们的私事。除此之外,更能让大家记住的不像以前我们读课本之后烂熟于心的革命烈士,英雄们;而是公交与地铁上的“霸座男”,好心扶起老人却被讹诈的年轻人,路上突然窜出碰瓷的人……不计其数的类似的事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承包了大多数人一星期乃至一个月中茶余饭后闲谈的话题。该引起我们思考的究竟是如今关注点的偏差,还是道德败坏事件地屡屡发生呢?

    在我看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我们的影响应该是深入骨髓的,因此我认为,例如前一阵子重庆女乘客因错过站与司机争吵导致整辆车坠江的事件,确实应该发人深省:我们的道德到底去哪了?口口声声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德”,似乎口说无凭。这是当今社会中道德缺失的一面。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没有道德的人,当然也不缺过激与错误理解的人。“德”应该是我们发自内心去遵守的,而不是嘴上说说:我要遵守道德。更不是以那错误的偏执去要求他人:你这样缺德。亦或是:你这样不遵守道德。这便是常说的道德绑架,这种现象确实不在少数。最近的一个月,何引丽在跑马拉松最后的冲刺阶段被志愿者递了国旗,后无奈丢弃还是错失冠军。这件事在网络上也炒得沸沸扬扬,有为她惋惜,斥责志愿者的人;更多的人却高举“爱国”的旗帜痛斥她丢国旗的行为。但是我们都知道,马拉松比赛过程中是不允许其他人进入赛道的。不禁令我深思:当她正在为国家奋斗,冲刺的时候,你们这些所谓“爱国人士”就是上来递国旗的吗?这些所谓“爱国人士”的爱国,在我看来只是令人唏嘘的掩耳盗铃罢了。试问,能做出这种缺德事儿的人,违反规则的人,谈何爱国呢?倘若这是自行车比赛,你们是否也会冲进赛道甩给她国旗呢?显然是不会的吧。

    当今社会,道德的底线正在被不断地挑战。我们所传颂的“德”,早已失去了它该有的模样,被污染得黝黑发亮。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说出:德没有在我身上“失传”呢?

    朋友,生而为人,劝你们守住最后的底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而为人,请你守住最后的底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r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