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被突然问到一个问题,是否上名校的人素质都高,我当时首先将素质和道德联系在一起,于是说不一定啊,因为好多人虽然上了名校,但在道德修养上却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她说她想到的是一个人能够上名校,说明至少他/她的意志力或者自律能力不会太差,那么从这方面考虑,这个人的自律能力或者说自我管理的素质是不低的。联想到身边的同学、朋友,除了个别极度聪明的人,但凡在学业或事业上有好的成就或成长的无不是自律能力很强的人,因为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埋头读书都不是一件谈的上快乐的事,而如果想把书读好,那么你就不能看两页书就想着出去约会吃饭,论文刚写了几百字就想着玩一场电子游戏。作为凡人,我们都有七情六欲,但是那些自律能力强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心情,埋头去对他而言可能很辛苦的事。
在网路上搜索“素质”一词,得到的解释是“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马路上随地吐痰,我们可以说这个人的文明道德素质很低;当一个大学生跑个一千米都要气喘吁吁,我们可以说这个人的身体素质低;当一个人因为失恋而闹得要死要活时,你可以说她的心理素质很低。总之,素质是一个很综合的词语,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它片面使用或理解。
回到开头,如果按照一个人的自律能力而言,我觉得说“能上名校的人普遍素质都很高”并不是一个错误的论断。
这几年,周围很多人都流行说“懒人癌”、“拖延症”,对生活中的事普遍提不起兴趣,对于工作中的任务,不到最后一刻绝提不起精力来做,或者对于人生的目标规划,规划着规划着就不了了之了。
作为一个拖延者,我对这类人的行为、心理想法深有体会。
很多人的拖延行为往往是面对一件或一系列比较复杂棘手的事情时才会发生的,如果一件事做起来不费吹灰之力,不需要开动脑筋,信手捏来,这样的事往往不会被拖延。很多人之所以拖延,是大脑害怕面对复杂的事情,并且心理上的一种自我开解。因为一件事自己没有真正努力去做或者压根就没有着手做过,这样的话即使事情最后没做成,也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是因为自己没有真正努力或者说自己当初要是认真去做了,那么极有可能成功。
我们当今的社会不缺少能说会忽悠的人,却缺少那些愿意动手实践,踏实下心来去做事情的人。因而可能一件事不需要你做得多好,可能你着手去做了,最后即使不很优秀,你也比绝大多数人都强。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停留在说,而不愿着手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