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問茶時光2019.12.2~泛讀《禮記樂記》

問茶時光2019.12.2~泛讀《禮記樂記》

作者: 爱茶的光光 | 来源:发表于2019-12-02 23:11 被阅读0次

(一)乐本篇

原文: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耐动,放行于声。声相应,放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于戚羽毣,谓之乐。

译文: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由变化产生条理次序,叫做音。讲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干戚、羽旄的舞蹈,叫做乐。


原文: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哗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历;其散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译文: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所以心中产生悲哀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低沉;心中产生快乐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舒展而和缓;心中产生喜悦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振奋而奔放;心中产生愤怒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粗犷而激越;心中的产生崇敬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庄重而正直;心中产生爱恋的情体,则产生的声音和顺而温柔。这六种情感并非出自人的天性,而是受到外物的激发而产生的。


原文: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成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译文:一切音乐都是从人的内心世界产生的。感情在心中激荡因而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声音组成和谐的条理,叫做音乐。所以太平时代的音乐安详而快乐,这是政治和谐的表现:动乱时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这是政治脱离政道的表现;即将灭亡的国家,音乐充满乐悲哀和忧思,这是人民生活处境艰难的表现。音乐的道理,和政治是息息相通的。


  原文: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枯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矣。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译文:宫音是君,商音是臣,角音是民,微音是事,羽音是物。这五种声音不发生混乱,就没有弊败不和的音了。宫音混乱就成为散漫的声音,象征着国君骄横;商音混乱就成为偏激不正的声音,象征着官吏堕落,角音混乱就成为忧愁的声音,象征着财物匿乏。五种声音都发生了混乱,互相排斥,叫做慢,在这种慢的情况下,国家灭亡也就在眼前了。

郑国和卫国的音乐,是社会动乱的音乐,接近于慢了,桑间濮上的音乐,是亡国的音乐,政治混乱,人民流离失所,社会上盛行着欺侮国君自私自利的风气,无法收拾。


原文: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 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善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儿于礼也。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库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  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译文:音,是由人心产生的。乐,是与事物伦理相通的。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的音乐的是禽兽,只懂得音乐而不懂的乐理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是能够懂得乐理的人。

所以能由辨别声而知到音乐,由辨别音乐而知乐理,由辨别乐理而知道政治的好坏,就具备了治理天下的方法。所以不懂的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音乐。不懂得音乐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乐理。懂得乐理就接近于知晓礼仪了。礼仪和理乐都通晓,叫做有德!德,就是得到的意思。

所以乐的隆盛,并不是使声音极尽华美。在宗庙中合祭祖先的礼仪,并不是使食物滋味极其丰富。在宗庙中弹奏的瑟,安装这音色沉浊的朱红色熟丝所做的弦,底部的孔眼很疏朗,弹奏时发出沉浊而舒缓的声音,-一个人唱歌,三个人应和,这声音并未达到丰富多彩的完美境地。合祭的礼仪,崇尚玄酒,并以俎盘载着生鱼,肉汁不用盐菜来和味,食物的味道并不丰富。因此此先王之所以制定礼乐,并不是它来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用它来教导民众节制自己的好恶之情,从而归于正确的人生正途。

相关文章

  • 問茶時光2019.12.2~泛讀《禮記樂記》

    (一)乐本篇 原文: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耐动,放行于声。声相应,放生变,变成方,谓之...

  • 《禮記·樂記》:“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故酒爵上設計了酒止。...

  • 六艺

    詩、書、禮、樂、射、御。 詩;詩詞歌赋、简赅語文。 書;文明博览、史記小說。 禮;禮义周旋、...

  • 自由詩/七十年獻禮我的國

    七十年獻禮我的國 ? ? ? ! ! ! 。 。 。 …… …… …… 七十年獻禮我的國,後記/詩因緣 朋友問為何...

  • 我去!把自己的數據拿回來辣麼費勁😱

    之前倒騰豆瓣 API 的時候就想看看自己從標記上「想讀」到「讀過」要花多長時間。但我每次買書都會把看過的書的標記刪...

  • 第一次使用簡書——寫在考試周後

    人的記憶根據記憶停留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在很多時候,我也像魚一樣,只有七秒記憶。想記錄...

  • 墨未濃萃記:怎麼用《世說新語》提高留言回復逼格

    《墨未濃萃記》,吾之讀書筆記也。取李商隱詩“書被催成墨未濃”句。讀書涉獵,吾之所好,與君共享,怡然自樂。 1、小时...

  • 事如春夢了無痕

    近日,余讀沈復之《浮生六記》,半月光景,感于“閨房記樂”卷,反復良久,目光難移也。 三白之于陳芸,如父...

  • 2018-03-01

    讀童生日白煮蛋有感,記得我小時候,因為我的生日是在放寒假的時候,所以每次過生日的時候,我都會忘記。寒假在家裡的時間...

  • 病机十九条

    转载自 病機十九條記憶法 病機十九條記憶法 速記1、《素問•至真要大論》要求我們:在診斷疾病的時候要:“審察病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問茶時光2019.12.2~泛讀《禮記樂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sq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