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林七贤的孤独感,毕竟曾经在文化中爆发出一点点的光彩,虽然很快就被掩盖了,在一个大一统的文化权威下,个人很快就隐没在群体中,竹林七贤变成了旁人不易理解的疯子,除了疯子谁会随身带把锄头,告诉别人,我万一死了,立刻就可以把我给埋葬?
孤独感的确和死亡脱离不了关系。
2.孤独与伦理规范忠、孝究竟是什么?当我们在谈孤独感时,就必须重新思考这些我们以为已经很熟悉的伦理规范。文化的成熟,来自于多面向的观察,而不是单向的论断;儒家文化有其伟大之处,孔子的哲学也非常了不起,但当一个思想独大之后,缺乏牵制和平衡,就会发生许多问题。检视这些问题并非去否认问题,不能说「今日儒家文化已经式微了」,我们最底层的价值观、伦理观以及语言模式,在本质上都还是受儒家的影响,而这里所说的「儒家」早已跳脱哲学的范畴,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就像我习惯在校园发现问题时,立刻以系主任的职权去维护学生,这也是「儒家」,为什么我不让它成为一个议题,公开讨论?在我们的社会中缺乏议题,包括情欲都可以成为一个议题。
3.先有结局,就不会有思考、推论的过程。当我自己在写小说时,我便得对抗自己从小训练出来「先有结局」的观念,而是假设自己就是小说里的人物。这是往后我写作的一条道路,我也希望不只是我个人,而是整个台湾在经历这么多事件后,足以成熟地让人民思考,而不是用结局决定一切。
4.所以你认为可以简化的东西,其实都很难简化,反而需要更多时间和空间。与自己对话,使这些外在的东西默默沉淀,你将会发现,每个人都可以是你的另外一半,因为你会从他们身上找到一部分与生命另外一半相符合的东西,那时候你将会更不孤独,觉得生命更富有,更圆满。
5.孤独是一种福气,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愈是不想处于孤独的状态,愈是去碰触人然后放弃,反而会错失两千年来你寻寻觅觅的另一半,有时候我会站在忠孝东路边,看着人来人往,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与孤独处在一种完全对立的位置,那么寂寞。
6.一直以来,我觉得很矛盾,到底语言应该是像希腊语、像法语一样的精准,或者在潜意识里我其实是得到一种颠覆准确语言的快乐,因为我感觉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我们用各种方法使语言愈来愈准确,当语言愈来愈准确,几乎没有第二章模棱两可的含义时,语言就丧失了应有的弹性,语言作为一个传达意思,心事的工具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再者,写小说等文学作品,本来就是在颠覆语言的各种可能性,你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就偏不是“那个样子”
7.性善论本身有漏洞,有矛盾,人性中的确存在一种我们无法捉摸的东西,若我们的文化只是一味的发扬孔孟之道,忘掉像荀子这一类提出不同思维的哲学家,我们在面对各种社会现象时,就会失去思考的平衡点。我相信,荀子的哲学若能继续 发展,就会发扬出所谓的暴力美学。
8.大团圆的文化是让我们偶尔陶醉一下,以为自己找到了另一半,可是只要你清醒,你就知道个体的 孤独性不可能被他者替代,但不要误会这就是没有爱 了,而是在个体更独立的状态下,他的爱才会更成熟,不会是陶醉,也不会依赖。成熟的爱是倚靠不是倚赖,倚靠是在你偶尔疲惫的时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倚赖则是赖着不走了。
图片发布于简书AP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