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临近毕业时,和我同吃同住的闺蜜已经攒下1万多的存款,与之相对的是没有任何积蓄的我,而我却没有去思考过这差距从何而来。毕业半年多,我们几个人抽空聚到了一起,因为刚刚进入社会,对生活本质多了一些新的认识。对生活也渐渐有了要求,自然而然谈到了钱的话题,让我没想到的是,毕业半年后她的小金库又增加了3万多的存款。她说,毕业之后便没有再向家里伸手拿过钱,除了工作攒钱,还去了一些特别的地方,现在有一种文艺的说法叫做:心灵之旅,参加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也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包括她的现任男友。听得我们几人心生艳羡,七嘴八舌的或是调侃或是感叹。
因为那次聚会后都有很多问题想要咨询他,我们几个便常常在群聊里向她请教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她给我们支招及讲述她自身的经历。比如她大学期间的强制储蓄;衣食住行方面的合理支出计划;她去牛背山、莫斯卡、稻城这类便宜且特别的地方旅行经历等等。不仅节省,在简朴的旅程中发现一些小小的商机,工艺品代购、摄影、行脚记录、投稿等。
闺蜜的经历让我似有所悟,我开始意识到与她最大的差别就是:财务规划。而在开源节流这方面,她比我们几人早了三年,而且一直做得很好。
关于节流
好钢用在刀刃上,钱要用在有需要上,尽量去除头脑发热的冲动消费,记得有一次某品牌出了一款新手机,发布会时看得我心痒痒,差点就买了,幸好当时忍住了。现在想想,自己现在用的手机并没有任何问题,且功能也很满意,根本不必为了一时冲动就换来换去。消费习惯很重要,其实简单来说也是自控的一种表现。
我们要清楚自己财务情况,也就是记账。自己每个月有多少收入?多少支出?哪些是不必要的花费?哪些是不可减少的支出?以至于花费的地方所占比例情况。只有在自己了解了这些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合理的进行规划。
具体应该怎么做,可以参考著名的家庭理财“四三二一法则”:一个财务健康的家庭,其资金分配应该是这样的,40%的收入用于风险型投资,30%用于日常生活开支,20%用于储蓄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买保险等保障性内容。
所以,每月发工资之后,可以参照“法则”拿出必要的生活开支费用,约占收入的30%,也就是衣食住行这部分不可或缺的方面。如果发现超出比例很多,可以通过记账来分析哪些是不必要的超额支出,合理调整。
储蓄作为紧急备用金,可占收入的20%。这部分钱为应不时之需,因此最好放在高流动性的活期存款账户或货币基金中。这笔储蓄可以成为你的定心丸,比如一旦工作发生了变动,或者实在工作得不开心,你无需被动的忍耐,想想让自己不用过不想过的生活,是多么大快人心的事啊。所以,无论如何,请为自己留条退路。
关于开源
要知道如果只是一味的去省、去攒,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财务规划,更不是真正意义的理财。因此,在控制自己的支出成本的同时,还要努力去开拓增加收入的途径。
《富爸爸穷爸爸》中也说了,富人买入资产,而穷人只有支出。所以,学着富人买入资产,增加自己的现金流,就应花心思提高投资理财的能力,基金股票、p2p等究竟该如何选择?资产配置应如何分配?怎样拿捏不同投资工具之间的比重?
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力,不盲目投资,要知道风险与收益并存,进而合理选择。当然,每个人情况不同、风险偏好度不同,别人的成功案例也不可完全复制,重要的是:学习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工作能力的提升或者第二职业,比如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升职加薪,比如兼职增加额外收入,在工作之余学习一技之长,比较适合工作稳定业余时间充裕的人。其实,关于这点,个人觉得好好利用零碎时间很重要:利用零碎时间报个兴趣班亦或提升技能专业班,给自己充充电;利用零碎时间,可以写写东西,写多了质量高了,说不定也能靠写稿增加意外的收入;也可以打点小零工,赚些生活零花钱之类的何乐而不为。总而言之,相信只要用心生活,就可以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开源节流在理财过程中是必要把握的能力,在闺蜜的亲身检验下我深信不疑,且满心期待着,相信生活不会亏待努力的我们
-
赢在青年
专注青年财商发展及理财知识普及的教育咨询平台
开展形式
专家演讲
线上课程
财经资讯
线下沙龙及分享会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