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很喜欢喝茶的外国人,在喝茶的时候,不断的问中国人:嘿,你会品茶吗?他为什么要这么问呢?
在这位外国人的眼中,茶和他们国家的红酒一样,是需要“品”的,品历史,品文化,品内蕴。
在他的印象里,中国人喝茶只是喜欢喝茶的氛围,而不是真正喜欢喝茶时身心的愉悦。
而且对于茶道,他也有不同的见解,他觉得茶是用来喝的,入口的,品味的,而不是用来看的。所谓的茶道表演,本末倒置,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花哨”的表演上,真正用心去品饮的又有多少人?
最让我深思的是他说的这句话:如果只知道中国茶展现于表面的历史或诗词,那只是时间问题,不来中国也能从书上学到,但是这样,就学不到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我不想做一个有知识却没文化的喝茶人。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深思:
中国人,会品茶吗?或者说,会喝茶吗?
喝茶和品茶,一字之差,似乎有着天壤之别!
口渴的时候,泡上一壶开水,丢进几片茶叶,等茶叶完全浸开,大口喝下茶汤,这叫喝茶。
而闲来无事的时候,摆上一副茶具,放慢时间,轻轻抿一口茶汤,满足而又欢愉,这叫品茶。
而且在一些人的眼中,喝茶是俗事,品茶才是雅作。
大叔觉得,喝茶可以很俗,也可以很雅,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也没有差别!
真正的大俗,便是大雅!
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他们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
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舞文弄墨,激扬文思,交朋结友。
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茶禅一味,间性成佛。
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天人合一,羽化成仙。
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放慢生活,享受人生。
难道说,公侯王孙的茶道便是雅?而草芥良民的茶道便是俗?
难道说,文人墨士的茶道便是雅?而武夫野人的茶道便是俗?
难道说,道佛两门的茶道便是雅?而凡夫俗子的茶道便是俗?
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于喝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茶道也同样有着不同的不追求。
就像那个外国人,他追求的是它心里认定的雅,所以他将喝茶定位为“品”。
殊不知,你眼中觉得的雅,或许在他心里就是俗;而你眼中的俗,很可能在他看来便是雅。
在大叔看来,喝茶也需要“佛性”,也就是随缘,无需刻意强求,无需刻意讲究。
可以约上三五个好友,寻一处静僻的地方,准备一些茶食,沏上一壶好茶,聊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
也可以一个人可以呆在家里,独自泡上一杯清茶,拿上一本书,伴着茶香和书香,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
无所谓是喝茶还是品茶,终究是一张嘴,一杯茶。
若非得讲究茶道,那就是将美好、欢喜、自在装入茶中,倒进嘴里,喝一杯称心如意的好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