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尊
自尊可以用三个概念来表达。
1.整体自尊
这个自尊用来描述个性反面的变量,即人们常常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2.状态自尊
自尊也可以指瞬间的情绪状态,特别是那些由有好的或差的结果所引发的情绪。
比如一个人升职后可以说自己的自尊很高,一个离婚的人说自己的自尊很低,这都是一种自我体验或者说是自我价值感。
促进、保持和保护自我价值感的愿望被认为是人类很多行为的动机。
3.特定领域内自尊
这种自尊是指个体评价自己的能力和特性的方式。自信和自我效能感也可以描述这些信念,我们称之为自我评价。
高自尊的人比低自尊的人认为自己有更多的积极品质。
自尊的根源来自哪里?
1.情感模型
这种模型来自于早期的亲子关系,并且有两种类型的情感感受为特征,一种是归属感,一种是掌控感。
早期的亲子关系,如果是安全型的,那我们就能够发展出归属感和掌控感。但是如果是焦虑型的亲子关系,可能能够发展出安全感归属感,但是不能发展出掌控感;如果是回避型的,那能够发展出掌控感,但不能发展出归属感
我觉得自己就是很典型的回避型的,所以是一个非常低自尊的人。在自尊的测量表中,30分以上是高自尊的,而我的得分只有9分。
2.认知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自尊是人们凭借自己的具体品质和特点的方式的总和。
有一个自尊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3.社会模型
当我们在一个群体中的时候,整个团队非常的高能非常的厉害,如果我们以群体为骄傲的时候,我们就会有高自尊,相反,如果我们贬低自己的群体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低自尊。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其实是在想,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自尊?
首先,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归属感还有胜任感。安全感,归属感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妈妈永远爱他,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妈妈永远都会在他身边,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情感需求。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安全感。
掌控感,就是要让他学会去自己做成一件事情,他就会非常满意,就像现在在做「超满意」活动一样,我们一定要去做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我们才会满意。
孩子也一样,一定要让他们去做成事情。比如说昨天和孩子一起做水果动物,一开始我自己在做,因为我害怕孩子不会用水果刀,会切到自己的手,我不放心孩子。于是,孩子很快就没有兴趣了,自己就跑开, 我发现孩子有点挫败,觉得都是我在做,自己不会,所以对这件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于是,我邀请孩子一起做,我告诉他如何使用水果刀,如何切耳朵,然后把水果刀给到孩子手上,教他一个正确的方式,让他自己去体验做成一个水果动物的感觉。
我发现当孩子自己做成这个动物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满足的,他特别开心,我知道,孩子是在体验,体验一种叫做「做成」的事情。
而有了这种「做成」之后,他才会有掌控感和胜任感,那他就会有一个高自尊。
在这件事中,也给我一个启发,如果孩子做不成怎么办?也许在那个当下孩子会有挫败感,但是我需要做的只是共情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他,帮助他去做成这件事。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同时需要在失败中学到如何去弥补自己的能力缺失。比如孩子不会做水果动物,但是分解来看,孩子真的不会吗?其实并不是,他只是还没有学会拿水果刀,并且他也没有参照物,不知道如何创造切下来的东西,而我们只需要告诉他,他完全可以靠自己完成一个作品。
ps:
今日阅读的有效点:
花了20分钟时间看总结这一页,根据关键词对整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把一整张的内容进行整合串联起来。
可以优化的点:
将近50页的书,我就看不完。觉得自己看书比较慢,因为很多的概念我自己搞不清楚,想去搞清楚。
同时自己还有一个感受,觉得自己无法跟自己关联,因为你一天一章根本就看不了那么多的东西,明明对这一章非常感兴趣,想和自己关联。但是我整合不到一起去,我也无法跟自己关联起来,不知道这章的内容,该怎么指导我的生活,我如何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有的时候光看理论,头脑中知道很多东西,但是应用和大脑是断开的,无法进行链接也无法进行整合,所以我觉得需要重新制定一下自己的目标。
比如:原本看自我这这个主题的书籍时,我的目标是想要搭建一个自我的框架,但是当我读到现在,我有一个困惑,框架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