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群里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当年修建龙骨甸大桥,浇筑第七个桥墩时,一名铁道兵滑落进速凝水泥里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成昆线通车,每一趟火车驶到龙骨甸大桥时,都要鸣笛三十秒,为的就是纪念英雄。
十多岁上学时,学校位于边陲,多年前的战争使很多年轻的战士埋骨他乡。那时年轻,学习之余的大把时光便晃荡在东逛西逛里,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烈士陵园。
陵园的时光是静穆的,柏树成林,墓列间隙满是淡紫色的格桑花,在夕阳里开得如火如荼,像极了战士们饱满的生命。
那时,经常结伴的是小舟,我们经常顺着墓间小道仔细阅读每一块碑文。墓碑上没有墓志铬,只有三个信息,他的家乡在哪里、在哪场战役里牺牲、牺牲时几岁。
17岁、18岁、19岁......都只是些孩子,为了保卫祖国,在如花的年纪,埋骨异乡。那时,我们年纪相仿。
我和小舟经常坐在大片的格桑花丛里,默念对英雄的敬意,畅想自己年轻的人生。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曾在格桑花里轻叹生命的和小舟已然不惑,那个巨大的墓园早已修葺得更加整洁。格桑花就像我俩逝去的青春早就悄然退场,只有那些长眠的男孩,一直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