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学生家长,咨询了我一个问题:老师只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对不对?学生家长解释了提问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回家总是向她反馈,无论孩子如何努力,老师总是看不到她的光芒,总是夸奖班上学习好的同学,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会拉班上后腿。家长说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总是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同和重视呢?
面对学生家长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开始了思考:学生家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老师的认同对于孩子的成长,代表着什么?作为老师,我们可以给予孩子的是什么?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样的鼓励?……
作为老师,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每一个学生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学习好坏作为对师生关系处理点,这是我很不能理解的事情。每一个送到学校学习的孩子,都倾入了每位家长无限的期望与寄托,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在学校快乐、健康、温暖而有光芒。而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因材施教,可以从学情出发,去了解孩子,去与孩子真诚透明的沟通,去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为孩子点灯,也可以为孩子引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的优势不是因为他们相同,而是因为他们的差异性。所以,很多老师都在努力善待每一位学生,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发光发热,这是老师的期许,也是努力的方向。
作为家长,我很能理解咨询的家长的心情。对于孩子回家反馈的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每个父母都会有心情的波动。
作为咨询师,我除了理解家长的情绪和真实的感受,我更希望帮助家长能先处理好情绪,然后潜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她所反馈出来的被需求被认同的需要,是不是也正是孩子在家庭成长中的缺失?是不是我们自身在处理问题上,首先用到的是固定思维,去判断人的情绪和人的态度,而不是面对事实的真实情况,用成长型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有什么解决方案?我还可以做些什么?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可以为我的孩子和自己带来什么成长和收获?比如我们孩子的学习行为,已经是能力问题,老师多次方式去尝试,孩子并没有得到提升,所以老师选择了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方式对待?正如我们在企业中,面对能力不行,态度一般的员工,我们经过多次的训练无效后会选择BOSS型的管理风格,去给予与员工命令指向,确保员工能够跟上团队,按时完成团队任务。
在企业,我们会根据不同风格的员工来采取不同风格的管理方式和沟通方式,以推动工作的有效进程。同理,在学校,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态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尽管有时候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却也是尽心尽力。
作为家长,面对有抱怨的孩子,如果我们用固定性思维去判断事情的情节,对于事情的处理,我们会不自觉的加入个人的主观判断,会忽略了事实依据的调查和了解,对于孩子的情绪管理和情绪梳理,更多的是偏向于个人的主观推断。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不妨可以尝试用成长型思维方式,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源头,了解事情的原委,带着孩子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导致的结果,让孩子看到在处理事情的过程的内驱和外驱力,从主观判断到客观推理,学习用理性解决问题,感性协调沟通的能力。这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过程。问题往往会在我们解决的过程中成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不就是从一个个问题的突破和解决开始的吗?
在我看来,无论是学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我们都需要一起合力成长,多向沟通,用成长型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和协调关系,在孩子成长路上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是我们家校合力的努力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