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接了两个较差的班级。开学之初,我是满腔热情,浑身净劲,决定初一的时候从零抓起,一步步踏实努力,为后面的学习夯实基础。
本着付出就有回报的理念,每天认真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检查背诵。结果还是狠狠地打了我一击,让我失望至极。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直接崩溃了!考前,我能预料到差,但没想到那么差,好不夸张地说,这个成绩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史无前例!
及格人数直线下降,十几分、二三十分的大有人在,百分以上的寥寥无几。关键是,考得那么差,这帮孩子依然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开心快乐每一天。
他们丝毫没有伤心、难过、内疚、自责的感觉,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疯得跟野孩子似的。
上课不听课,下课不背单词不写作业。
你给他们讲道理谈感情,等于对牛弹琴。你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他们软硬不吃、油盐不进。
很多孩子基础差习惯差,家里又没人督促。父母外出打工,鞭长莫及,偶尔给孩子打个电话联络下感情,挂电话前叮嘱几句,作用微乎其微;
这些孩子大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吃饱穿暖,已经用尽了老人的全力精力,哪里还有能力监管他们的学习?有心无力,只能听之任之。
老师想管又碍于各种限制,无从下手,这就是农村基层教育的现状。
老师每天起早贪黑,精疲力尽,换来的却是孩子们惨不忍睹的几十分的成绩。
看着他们的试卷,看着试卷上可怜的分数,伤心,生气,愤怒,吐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但问题摆在那儿,不解决永远是问题呀。
无奈之下,我借鉴一个同事的经验——建了个读书打卡群,死马当成活马医,无论现在成绩多差状态多烂,总不能真的不管吧?扔也扔不掉啊!
建群之后,鼓励他们每天读书打卡,并隔三差五地在群里发段文字,有时一两句,有时三五句,总之可长可短。有时候是励志小短文,有时候是学法指导。就这样每天督促孩子们在群里打卡。
打卡的内容可以是当天所学同步朗读,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
打卡时间,周内因为要上学,大部分时间在校内,早中晚都行;周末基本在家,打卡不分时段,啥时候有时间啥时候打。
建群之初,大家都很踊跃,纷纷进群打卡,有背单词的,有读对话课文的,也有练习音标的。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对待。
看着同学们高涨的热情,我暗自欢喜,当然我也不能闲着。一有空就打开手机,听孩子们发布在群里的的录音或视频。好的夸奖,错的提醒或纠正。
因为人数较多,我一个个听来,一个个点评,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
我做家务时听,吃饭时听,洗脸刷牙洗脚的时候,临睡前坐在被窝的时候还在听……
几天下来,我把自己累成了狗!
关键是有的同学根本不去听录音原文朗读模仿,直接打卡。读得那个……我简直无法形容。
就这样一周不到,我已经受不了了!哀叹自己作茧自缚、没苦硬吃!
不行,必须想想办法换个思路!否则,学生的学习效果没看到,我可能得提前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