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有所思

行有所思

作者: 你可以叫我袭明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16:28 被阅读0次

          二零一八年是充满着翻转的一年,二零一九年我将继续翻转,并让自己踏实下来。

          在二零一八年初的时候,我还在为毕业后何去何从而踌躇,是“大地明师”给了我一个精进自己的机会,在研习中得到提高,给予了自己思想和能力上的进步。在学习中,我结实了很多教育界的名师,也认识了许多有趣的同学,在相互的坐而论道中,我们获得了不同的进步,也让我感受到了杏坛教学的古风韵律,游学途中,明白了睁眼看世界得到了,当知与行有了结合,知行合一的价值与意义也就凸显了出来,我们从某种程度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还记得最初看一本书,是孙瑞雪老师写作的《爱与自由》,曾被推崇到了极高的高度,初读之时对我震撼颇深,不禁深思难道孩子的力量真的可以如此震撼么?在学校时,我们觉得是可以的,因为孩子就是孩子,而当我们游学时看到的是校方精心准备的一节节优质课、示范课时,对于教育行业还毫无了解的我不禁产生疑惑,究竟是怎样才能培养出孩子这样的上课模式,似乎习惯养成和激发天性有一些地方是矛盾的,就像一团乱麻忽然之间就成了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小树苗一般,这是怎样的力量呢?

          二零一八年下,在工作的初期,我仍然保持这种好奇的探索,为什么高年级上课秩序令行禁止,而有的低年级却有时吵吵嚷嚷呢?而为什么有的老教师教的低年级井然有序,而有的新教师的低年级却熙熙攘攘呢?

          经过争取,在新学期出我做了一名副班主任,利用自己是美术教师的有利身份(教的班级多广度、教的年级跨度大纵度)从生活、学习、课间等多方面进行了观察和比对,发现了其中的为题所在。

          从学龄对比,一年级是幼小衔接阶段,比较注重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以及习惯的养成,而新教师则有可能过多的注重对于关系的建设,过于亲近或友好,初期孩子在陌生的新环境规则无法及时建立,熟悉了环境、定义了老师之后规则将再难建立。解决的方法可能有在学期初期便及时的进行规则建立;把握于学生的距离感,由紧到弛易,由弛到紧难;如前期没注意后期只能从严,或换师。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由于有绘画的能力,但是上课纪律过于活跃影响课堂教学进行,于是我曾采取无视他的活跃这种方法应对,结果没想到两节课后他居然达到了不能独立完成一幅画的程度(美其名曰合作完成),导致我十分震惊,一年级的习惯如果不培养后期如何是好?于是我在此之后打算把他作为我的“目标人物”进行纠正,由于他在课堂上属于极度活跃份子,于是我便采取先:集体通知,申明美术课堂要求,以及违背课堂要求会在期末扣除相对应的分数;其次如有再犯进行单个单独在此强调,在老师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允许合作完成作品,不然两个都会采取扣分处理;最后如果再有就没收画本,不让其进行创作。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不断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个孩子总是想把自己的画作带回家,于是我猜测他是想带给父母看,让父母夸奖他,我便告诉他,咱们画的这么好,是想给你爸看么?他说是啊,然后我说咱们画的这么好你爸一定会夸奖你的!他流露出来得意的神情,我话锋一转,可是你有的画并不是自己画的啊,你爸是要夸你呢?还是夸你的同学呢?只见他面有难色,我借机说,下次咱们的画咱们自己画,这样你老爸也能好好夸夸你了,不然你的爸爸夸别的小朋友多亏啊。经此一说,果然他以后都自己画画了。由此我也明白了,有的时候跟孩子讲道理是说不通的,只有找到他的关注点在予以对症,他便能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同时也要在以后的手工课中加入学生互动的环节,避免学生过于独立而不合群,不利于班级团结。

          从环境对比,一年级是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校园,对新环境还很陌生,活跃的小朋友会很好奇,安静的小朋友可能会比较怯弱,所以教师对新生心理活动的觉察和照顾也是极其重要的,虽然主张个性生长,但是也要建立在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活跃到了多动,怯弱到了自卑的程度。在我工作期间,发现有的学生存在不敢动笔不敢画的情况,当老师蹲下身子了解情况的时候孩子竟然小脸憋得通红,并有泪水打转,我当时想,坏了,可别觉得是老师在吵他,这样对于孩子创作兴趣的打击是极大的,于是我便在他的本子上画了一个大树并涂上了颜色,然后问他,你觉得老师画的好看么?他没有回答但是点了点头,于是我就告诉他,咱们是男子汉,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对吧?你看画画多神气啊,看到的,想到的,什么都可以画到本子上表达出来,你看你的本子上只有一棵小树,你能再给他找个朋友么?他也想和别的小树做朋友。于是他便不哭了,拿起笔来画了一棵属于自己的小树。我们需要告诉学生的是,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求助的对象,但是教师毕竟不是他甚至他在新环境中“父母”一般的感情替代,可以帮他做任何事,有些事还是需要他自己来完成。

          从习惯上,小学阶段是重要的习惯养成阶段,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一个学生乃至一个班级之后的学习都有成效,教师教学也轻松易带,但是一个坏的习惯想要纠正却是比较困难的,生活习惯也是如此。在新学期伊始,各个班主任都让学生领加餐,然后班主任一个个的发加餐,但是有的老教师却可以让表现好的同学发加餐,无形之中给学生树立了吃加餐的时候不乱跑的习惯,而又有同学在班里吃完加餐后收垃圾,这样简简单单一件事,领、发、收都有学生做了,不禁树立了学生日常习惯,而且使班级达到一种半自动化运行,减少了教师负担,同时增强了班级的团结以及向心力,这是一名老教师于一件事中对学生的培养可见一斑。而当其他老师开始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这个班级的小班长已经选出并可以独当一面了,有时甚至可以看当一个“小助手”的作用,这种情况相信不会是巧合,更多的应该是系统式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需要大量的经验与实践。而高年级之所以好带或不好带,更多的就是在于习惯在低年级阶段是否处理好。

          在师生关系(学生心理)上,很多出入小学校园的新生都会把一些年轻老师当做哥哥、姐姐一般看待,初始时我觉得并无不妥,在之后的工作中发现或许会成为大忌。如果是性格内敛一些的孩子也许是优势,因为借此他会更加的听话,服从教师的指令,而如果是稍加调皮的孩子则会摆出“橡皮脸”,因为熟络,所以不服管教甚是棘手。有本事曾经这样说过“初入校园的孩子在心理上是无助的,因为环境上他们是陌生的,而青年老师会给他们一些心理寄托,会成为爸爸妈妈的替代,完成自己想做而又做不了的事情,逐渐依赖上你”因此,适当的与学生保持距离,跟他们成为好朋友、好伙伴,有困难可以咨询你,但是你绝不是他们的作弊的工具。而高年级的孩子则会过多的质疑你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你有能力他们就会尊重你,你没能力他们就会不听话。也许因为我是中途接班,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接手一个据说比较难管的班级时先严肃的强调纪律,申明后果,而后话锋一转“不经意”的炫个技(展示我的画以及现场范画),然后便顺利接手此班,因此再次感慨古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感谢学校给我了机会让我去学习,去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书上看到的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我在学校百思不得其解的“化学反应”。

          在二零一九年,将会是新的一年,二零一八年给我的是山穷水尽的翻转,我相信二零一九年将会或跃在渊的一年。

          潜心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以及基本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标准,再有了这个前提下才能更进一步有所展望,但是无论如何,理想都是由无数个小目标堆砌而来,有了中短期计划才能有更长远的立足。在完成基础教学以及基本功的联系后,“系统+”将会是另一个探索的小目标,逐步的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沉淀自己,完成二零一九年的追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有所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bq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