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高三孩子终于参加高考了。这届的孩子非常不容易,经历了两次在家线上上课。
这份经历可能他们会终生难忘。因为在家上课可以很好的筛选出自律的孩子和不自律的孩子,也能凸显出亲子关系的好与坏。在家上课是个放大器。自律的孩子,不管线上线下下课都不影响他的成绩,而不自律的孩子,家长焦虑,孩子烦躁,各种问题。终于要考了,为他们高兴和为他们祝福。
想起自己30多年前的高考,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非常清晰。
因为我们是在小镇上上学,小镇上没有考场,考试必须到市里面去,而且是住在酒店。30多年前我们的父母都很少出去住酒店,更别说我们这些小屁孩了,所以你能想象我们要去住酒店那份新奇和快乐吗?虽然是第二天就要高考,当时酒店说实在话是非常简陋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讲,非常具有新鲜感,而且跟同学睡在一起无比的兴奋。我印象很深,第1天晚上住进去,我就把一个玻璃杯都打破了,因为在跟同学打闹着玩。把这个蚊帐推来推去。最终搞碎了一个玻璃杯,已经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叫我赔偿了,打碎玻璃杯这件事情我牢记在心。
考完也没有家长在门口迎接我们。我们整个班一起进出,一起吃饭。那时好像也不流行家长接送,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考试那当然也是自己的事情,是学校的事情,学校安排好了接送,家长完全是不闻不问,当然因为我们考试的地方离家一般都是在十几公里以上,家长也没有办法来看望我们。管理我们的只有班主任,班主任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
那时考三天,第3天考完,我们坐大巴回学校。大巴上欢声笑语书本乱飞,班主任说,你们这时把整个车子车顶掀翻了,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三年的学习压力也很大的,这刻通通释放出来了。把三年的压抑,一下子释放了出来那个能量可以震翻任何一辆大巴。每个人都在大声的讲话,说实在话讲的什么并不重要,但那份快乐的气氛。一定会感染所有在场的人。从城里回到镇上,车程一个小时不到。没有停止过喧闹。
一直整个车厢大吵大闹,庆祝我们终于考完了,庆祝我们终于要毕业了,也庆祝我们要成人了,因为那时候的我们高考结束,绝大部分都要回家务农了。我们大部分人都来自农村,那时候不像现在父母对学习抓那么紧,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孩子要学自己去学,不想学早点回家上班,父母都能接受,孩子压力也不像现在那么大。那时候也没有任何的课外补习班,课外辅导资料也是非常少的,老师提供的就是我们所有的学习资料,也没有地方可以去买。所以那时的环境真的是学习是自个儿的事与他人无关。
想想那时候的我们比现在的孩子幸福了好多。现在的孩子自己没有想法,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父母各种要求,用根鞭子在后面抽打孩子。孩子要么反抗,要么躺倒,极少数人不用父母鞭策也能主动向前。但大部分人都是需要父母的鞭策,不情不愿的向前进。即使进了大学,也有因为没有人再严厉的管着他而堕落,沉迷游戏被迫退学的情况。
高考是一个拐点。我和我的好朋友都从高考后上大学,成功脱离农村生活,到了城市。但是我的大部分高中的同学,都在农村里面,要么务农,要么工厂上班。我们的人生轨迹完全不一样了。
高考相对是一个比较公平的选拔制度,选拔出那些勤奋努力不放弃的孩子。毕竟在我们那个年代考取大学的,都会有一份不错的稳定的工作。我们那个年代会把高考称之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本科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不像现在各个大学扩招,大学也越建越多,大学生非常普遍。但很多大学毕业了还是只能当去工厂干活成为流水线的工人。我们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的人去了单位,经过几年都会成为骨干。生活品质大部分都还是不错的。回顾我大学的同学生活状态,确实要比我高中同学都要好一点。工作稳定,生活品质都不错。
高考就是一个过滤网。过滤出一部分人过更好的生活,留下大部分人过他该过的生活,就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