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欢钻研偏难怪题
表现:
许多同学认为攻坚阶段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偏题、怪题、难题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水平,才能拿下高考中的压轴题。
意见:
《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不考偏难、怪题,建议大家别做无用功。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维,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是一个尖子生,花费很多的时间钻研偏、难、怪题也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2.题目做得越多越好
表现:
许多同学漫无目的的做题,做得都麻木了,效果也就差了。有时,基本的东西还是学得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以后,巩固了或者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反而有害无益。
意见:
《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只有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题才是最有效的。要多做一些基础题,还要注意一些规范的表述。
3.不注意知识系统化
表现:
不把知识系统化,是复习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系统化就难有头绪,各知识之间就彼此孤立,各部分内容复习到什么火候,哪些地方过关了,那些地方自己没有学好,心中无数。
意见:
第一轮复习以后,应在各知识点梳理的基础上,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归纳,不仅可以梳理这一部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今后那些有难度的题提供一些可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4.不注重抓住学科体系重点
表现
有些同学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学得面面俱到,结果样样都抓,样样也没有抓牢。
意见:
当基础知识和方法复习一轮以后,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来学。这里的重点是一方面抓住重点学科学习,差的学科上升空间大,应予以重视,促进学科之间的平衡。另一 方面要理清学科内的终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力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各个知识的板块内容,要能够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有所掌握,高质量的训练好一些相关的题 目,不贪多、只求精。
5.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表现
有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可谓不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上不去,就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意见:
首先要明确看书和做题的三个境界:
①看书
第一境界“记”,记住那些概念、定理、公式,明白有关知识的意义。
第二境界“联”,就是将现在所学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
第三境界“用”,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解题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
②解题
第一境界“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面前的问题。
第二境界“思”;就是解题以后要回顾和反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第三境界“归”,就是将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回归到书本上去。
如果提升到这种境界,看书时候多想应用,设想应用这些知识时的情形,做好配套练习,做题时候多想书本和知识联系,这样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6.不善于归纳总结
表现:
这种症状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题海战术导致的结果,拼命做题,认为做多了、接触面就广了,题型练得多了,方法就多了,其实题海茫茫能做得完吗?
意见:
复习中,我们应该总结和归纳一些知识系统,也要归纳和总结存在的问题,形成错题档案,还要归纳解题方法,如归纳某些问题的重要解题思路,并总结哪些方法能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知识学透,把方法用活。
7.学习计划不合理
表现:
有些同学糊里糊涂的过日子,摸摸这个,碰碰那个,或者完全从兴趣出发,或者干脆把学习任务堆积起来,一直拖到不得不完成为止,这时候新任务就来了,导致自己无所适从。
意见:
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
其一是阶段性计划,即对一个时间段内学习的大体安排。
其二是短期计划,常常为天计划,可以具体设计自己的时间安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制定好以后严格执行。并使自己过得充实起来。
第三是整体的计划,包括成绩的分数,名次等,这样使自己永远会有目标。
8.根据个人喜好下功夫
表现:
许多学生学科发展不平衡,只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或者只对某个老师所教的课感兴趣。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或者对自己不喜欢老师所教的科目漫不关心,导致成绩无法提高、学科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意见:
要想提高总分,应在弱势学科和自己不太感兴趣的学科上多下功夫。
9.纠错屡犯,难以提高
表现:
有些同学没有从错题中总结经验的习惯,所以没有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一味的认为自己没有记住。
意见:
在纠错过程中,既要总结错误原因,更要分析其原因,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样改变条件和问题,使错误的答案变成正确的答 案。同时,要抓住典型对正确解题进行分析,对答案进行检验。事实证明,练习是实践,分析是升华,只做不分析,练习往往走过场。要分析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还 有没有别的解法等。
10.患得患失,考前心态失衡
表现:
大考当前,有的学生因为过度紧张导致状态不佳,甚至病倒。
意见:
考前要防止两个极端的做法:一是过度放松,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物钟,会适得其反。二是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导致过度劳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