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年前,我第一次买《红楼梦》,是在一个小地方,我记得是29.8元。
同年,我有了副扑克牌,是87版红楼梦演员的人物造型。
在这副牌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自然各占其中。而她们的大丫鬟“琴棋书画”无缘位列其中。对于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四人,曹公的笔墨都是不多,她们的结局无一例外是女儿薄命。
抱琴似乎只出现一次,大观园省亲当天,贾母人等似乎还待她如上宾。
司棋是强悍的,能带人怒砸小厨房以泄愤。私情被现,与表弟成双无望,终触壁而亡。
待书在探春远嫁之后,可能作为陪嫁,离开贾府了。
入画的笔墨,也是不多。在抄检大观园次日,被惜春打发,让尤氏带回东府,再无消息。
对于入画,我想用一个字“伤”。
入画被逐,并非了不起的过错。那天,傻丫头捡到荷包,刑夫人恰巧撞见,交给王夫人,再到王熙凤带着一众人等,借查赌为名,抄检大观园。这次抄捡,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引发一连串事件。探春怒打婆子,司棋与潘又安私情被现,宝钗搬离。而惜春的丫鬟入画,也因这晚的事,次日被逐。
说起来,事情很简单:
她私藏了哥哥让人带进来的物品,除了男人物品,还有不少钱财。查出当日,王熙凤有心放过,可惜春不依不饶。次日,找来尤氏,执意要赶走她。
这事,于理不合,于情可恕。
入画哥哥在东府,得了钱。
托了人,递进园内,存在妹妹处。
入画固然不对,私存银两。借尤氏的话是“官盐也成私盐”。可是,入画也并非全然错了。
若是和主子人等公开说明,有钱物寄存,岂知旁人不会暗生事非,多加刁难?到时所存会不会少了好几成?
我读初中时,学校在镇上,住校生每周六下午放假,周日晚回校自习。平时带菜吃一周。那年清明,我很想吃清明点心。节前特意和弟弟妹妹说好,家里若做了清明点心,中午一定给我带些来。小我2岁的弟弟,带着小我4岁的妹妹,骑自行车带来了点心。妹妹一见面就很委屈:被传达室的门卫拿走了好几个。门卫说,不给他就不让兄妹俩进校找人。当时,我就气得不行,太仗势欺人了。这件小事这么多年一直记得,是当时对权力所滋生恶的强烈反感。
对于入画,对于将来,她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她说,父母在南边,和叔婶一起。叔婶整天喝酒赌钱。他们的生活似乎没有未来,或者说未来也如今天。
入画所盼所想不过是想有个未来。
不同袭人之流,当上小妾成为姨娘。
不同彩霞一般,身不由己被配个小厮。
只想有个未来,而已。而这已是最大的企盼,也是最好的企盼。
入画有今岁之思,有他年之想。
而很多人,是不用想,也不用思的。
相比探春庇护她的丫鬟们,入画的顶头上司是这样的:
或打或杀,概不过问。
或许,惜春之所以绝情,是因为她在意的并不是入画的过失,而是与东府的划清界线。
我联想起两个成语,“龙眼无恩”“盆水杀人”。
入画走时,吞声咽泪,不甘而离。
在我看来,她不是“伤春惜别”,
是伤主子情绝,而叹息此别。
是伤主子抹去所有的过往,
是伤主子无视自小到大陪伴情份,
是伤主子忽略兢兢业业的服侍。
更是伤自身。她想改变的心思,为将来筹谋的心气与努力。她想多些钱财傍身,以求力抵波澜,对风雨多些周全之备。
如有可能,她想重新定义自己的命运。
如有可能,从家生子到自由人,再有条全新的路。
一个下贱身份的Y鬟,绝不是风筝,绝不是柳絮,也绝不是浮萍,在她对未来的期许里,或许,她想成为一艘小船。浮沉自主,且行且航,是自由的,独立的。
那小船,有她对生命的冀望和美好的向往。
那小船,有遗憾,有埋怨,也会有后悔。
那小船,她是自主的。
或许,将来某一天,丽日春和的午后,回头看这天、看这个片刻,只会淡淡的,如同讲别人故事一样,无关痛痒,无关紧要。
在原谅之前,希望入画已有足够安全感,足够幸福!
离开大观园,离开绝情的领导,可能不全是坏事。好在尤氏,不是刻薄的主子,想来在她辖下做事,入画的生活还算过得去吧。
入画,你是好姑娘,别哭。
有首歌叫《朋友,别哭》,
那么,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好好的。
会心想事成!事不成,再等一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