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人都是幸运的,这一年的平安,从踏进家门的那一刻,
彻底得到了印证。
以温暖的话语来形容,这是命运的馈赠,这是对一年艰辛的奖励。
而如果以现实的体会去理解,回家过年这件事,在现如今这个年味越来越淡的时代里,
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割舍,但也并未令人感到兴奋的人生过场:
一方面,我们欣慰于家门之内的安宁。
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始发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
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辩驳也无需解释的事实。
一年未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话。
每个人心里的话,往往都是话里有话。
回到家乡,身边的亲戚朋友,念叨的是祝福,但更多的,
还是关心你过的好不好,
你的好,是不是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好。
几通不早不晚的拜年电话,问候的是一年未见的不易,
这背后的客套打探,宁愿只是为了了解而了解的场面话。
过年这段期间,朋友圈里的喜庆似乎顺理成章的热乎朝天起来,
在这温暖到让人有些心燥的图文恭喜中,攀比,
也成了一种套着美好祝愿外壳的勾心斗角。
有人说,大岛你是不是把人想的太坏了?
过个年嘛,大家乐呵乐呵就行了,何必走心呢?
其实人一热闹,就容易攀比,这早已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
这就好比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是父母拿出去对比,
你过的好,会得到夸赞,但同时你也会为了这些夸赞而背负更多的压力。
你过的不好,有些明里暗里的批评就会接踵而来,你接与不接(接受),都不影响背后那些人不可能停止的碎碎念。
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的出现:
我们愿意以善意的眼光去理解聊不完的家长里短,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想让自己参与其中,因为有些事情我们必须要笑着去接受,如果不笑的话,就会显得自己心眼小,想的卑鄙,但那些真正卑鄙的想法往往就藏在这些欢声笑语之中,我们不能点破,因为点破了,往往就会遭到反噬,而因为习俗和习惯的影响,在这个需要人们发自内心喜悦的时节,
任何一种“不够和谐”的声音,都会被无限放大。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家除了跟家人打个招呼之外,也没什么可以跟家人交流的东西,不咸不淡的话聊不完,但是聊两句之后,更愿意自己回到屋子里刷刷手机,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明白,有些话题,自己是主角,但也是戏子,上了这场话题的舞台,自己就必须要去有意识的取悦“观众”,因为戏不止一处,戏与戏之间的较量,是观众有口皆传的谈资:
没话说,不是冷漠,而是不想说的太多,说到了自己的难处,说到了自己的辛苦,说到了那些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明白的苦。
所以与其谈,不如笑一笑,
懂得无需都懂,聊也无需深聊。
诚然,我们不需要把所有人都想的那么坏。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大多数都是好人,而忽略了群体之中那些缺乏友善,缺乏素质的小心思们。
也许我们知道他们是谁,也许大家都知道,
但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传统思想,让大多数人选择原谅:
“过年了,热闹热闹得了。”
我不想,也无权批判人们对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因满心欢喜而选择包容和理解的友善选择,
但是,那些选择在热闹的氛围之外,独善其身的人们,
我相信,他们的内心,也希望这个年能够过的平安,过的喜庆:
当大多数人的善意让这个世界看起来足够完美的时候,
无论是热闹的欢聚,还是独处的体味,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去体味这个“来之不易”的春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