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君夬夬
冯友兰的这本书《中国哲学简史》放在我的案头差不多两年了,当初因为参加了一个读书会,跟着读书会的同好一起买的。可惜的是,读书会没办下去,所以这本书我也就束之高阁了。后来因为同学跟我征稿,我才又重新翻出来,仔细阅读了一遍。
我读书有一个小习惯,喜欢查作者的生平。既是为了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也为了辨别书值不值得读。所以,在读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之前,我粗略地翻了翻一下冯友兰的自传《三松堂自序》和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
冯友兰一生中最令人诟病的就是他参与了“四人帮”所组织的那臭名昭著的“梁效”写作班子,一代大儒,却写出了《对于孔子的批判和对于我过去尊孔思想的自我批判》和《复古与反复古是两条路线斗争》这样的批孔文章。甚至在那期间,他还出了个连自己都不肯承认的《哲学史新编》。
不过,当世事变迁,冯友兰他八十五岁时,毅然重写了《中国哲学史新编》。他的女儿宗璞说:“只有了解了真实的情况,才能明白个人的处境是多么艰难,从而做出正确的评价。”季羡林说他:“晚年善终,大节不亏。”他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哲学家。他一生写了四次哲学史,出了三套哲学史书,《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时的讲稿,原文为英文,后为赵复三所译。冯友兰在该书序言中说,“本书小史耳,研究中国哲学,以为引导可也”。如果诸位想要更加详细地了解冯友兰关于中国哲学的观点,可翻阅他二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或者三卷本《中国哲学新编》。
在说《中国哲学简史》不“简”,主要是因为冯友兰在阐述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以重要的哲学家为线,对他们的思想言论的引用和概括,需得慢慢品味才能明了。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社会大转变时代,一个是春秋战国时代,一个是清朝末年中外交通时代,中国哲学史也被这两个时代划分成了三个阶段。冯友兰主要讨论的是前面两个阶段,即“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他详细介绍了孔子、墨子、杨朱、孟子、惠施、公孙龙、老子、庄子、阴阳家、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等哲学家,并对新道家、佛学的传入和禅宗、儒学的更新做了进一步阐述。
“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是冯友兰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三史”,指的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而“贞元六书”指他抗日战争期间“贞元之际”所著的六本书《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可以说,作为哲学的一部分,冯友兰已经融入到中国哲学史中了。
PS:不知为何,冯友兰的四个孩子,没有一个如他那样从事中国哲学研究,或许是父亲在那些黑暗的岁月中遭受到的苦难,令他们叹息,也或许是为人子女自觉超越不了父亲,而止步吧。更或许是志不在此吧。不过虎父无犬子,冯友兰的四个孩子,在各自的领域都成就卓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