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了很多道理,看过了很多故事,我们却依旧过不好自己的生活,不是因为不想,大概,可能,也许是因为琐事的牵绊,我们没有办法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恰恰就是这样,总能看到那些处于绝望地带人儿,可谁又不是在一边流泪一边在努力奔跑,只是想驱散心头的那一丝不甘。23岁了,磕磕碰碰了很多年,很多人都说自己很独立很有想法也很自律,然而那些阳光下看不见的缩影那些深夜被窝痛哭的矫情,像是关在小黑屋里的小丑,能看清的是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切实感受和一个人的背影。
前两天《奇葩说》辩题"不合群,我要改吗?"被颜如晶的金句戳中"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合群了,就真的内心孤独。"被打动的不是这辩论本身,是背后的那种被揭穿。因为自己就是那种不合群的人,我独来独往,做自己,我总想改变现状去寻找更好的机遇能够让自己突破,可就这样的习惯了,成就了别人的不爽,曾也一度想要就此作罢, 回到他们口中的正轨, 比如取悦迎合,比如左右逢源的人脉,比如反抗心灵。
无数个夜晚思考自己这些的生活可否是自己想要的,答案并非是"是"。绝望地带密封的小丑,摸黑中,唯一能够切实感受到的部分是他人眼里用以取笑的梦,这些梦跟随着心灵的涌动,死而复生, 循环往复,只能靠自己吞噬,告诉自己别抱怨也不能有抱怨,路是你自己的别人就算看你玩笑你也得跪着走完。深夜醒来的夜里,思了又思想了又想,时间模糊了很多东西。那些自己对自己的不满,都是源于自己,如果不是自我厌恶那改良是唯一的途径。
曾听说过一种结论,据它而言,一个人倾诉的时候, 并不是希望能得到什么回应,他只是单纯地想讲出来而已。但是你处于这种结论之外,如果没有被对方认真地回应,次数多了, 你是宁愿克制这种表达欲的。后来感到消极的时候, 面对自己的负能量,你终于学会用食物化解,用电影分散,用文字舒缓, 用睡眠冲淡,再不济就闷在屋子里哭,当然不会发朋友圈告诉大家你哭了,这是多么不成熟的表现。这是会被人鄙夷的。
你是从什么时候起变得这么面面俱到的呢?明白没有人爱听怨言,所以体贴地沉默, 明白一切都怪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不敢张扬迷茫和焦躁。生活就像一枚黏性越来越差的挂钩,你在赖以倚靠的墙面上摇摇欲坠, 似乎再也悬不起自己过多的心愿。这一段独来独往的时光,究竟只是你的低谷,你的瓶颈,还是一块竖立在人生节点中,暗示你别再一意孤行的红色警告牌呢?
你无从得知,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会更好还是更坏, 你会打算重振旗鼓还是任由江河日下,会发现新的转机, 还是难逃旧的迷津。
世界那么大,光环有限,奇迹售罄。你清醒又混沌,灵魂薄弱也坚韧。每个人都在发自善意地祝你及早戒掉无用的野心, 除了我

,我祝自己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