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娟的侄女在吴娟家居住多时,作为自己的娘家亲人,自然不便撵。
当初就是注定要在武娟家住几日,借口送老家做的油盐卷子。早不送,晚六点送,显然想借机暑假在姑姑家玩几天。
当时,油盐卷子还是会老家时,武娟考虑到正值炎热夏天,什么不做还热,一动事更热。老人还是坚持做油盐卷子,因为实在拿不出什么让女儿享用。
老人也就是这样,不愿跟孩子住在一起,如今都是一大家子人家,也就是有自己的孙男娣女,很是不便。所以,便留守农村老家。虽口称什么也不缺可是孩子看望老人时,若是不捎带,基本就是什么菜也没有。老人得意爱吃萝卜,白菜,冬瓜,南关,也就是什么便宜买什么?绝大部分都是自己地里土产的。所以,老人在农村居住一是自由,方便,而是节省,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总是救济这个,帮助那个。反而,说自己的儿女不会过,只会花钱。
尤其武娟,总是惦记老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想着看望一次,老两口的穿戴基本都是作为儿女的武娟操心经掌。武娟也自以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是有武娟这个孝顺女儿,其它虽然也是孝顺,但在这方便就少操了心。
尤其,武娟的小弟媳更是以为自己孩子多一点,都是嘴上功夫,很少出血,老人及其它几个姊妹也就照顾。
一家人就是一家人,尤其楼房居住明显紧张,如此平添两位,更是不便。
武娟便表现出极度热情,又是给自己的娘家亲人想着改善生活,下饭店,买衣服。武娟借丈夫值班,让不能安分守己的侄子走了。武娟的侄女禁不住劝,竟然留下,这样成为武娟的跟班。
武娟家没有什么事,暑假丈夫在家,两位年轻人平时上班,小孙子再上幼儿园,就是一天送一次,接一次,经办家务。
武娟侄女感觉在姑姑家,远比在自家强,一没有人逼着干活,可以睡到自然醒,有没有吵,有电视可看,有手机可玩,还零食不断,不是改善生活。
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吴娟小弟给机关领导不断来市里开会,办事,自己没事还开车钓鱼,闲玩,就是不想着借自己的女儿。武娟一家人也不好意思撵,加上武娟的侄女感觉到在姑姑家不错,也不说走。这样就一直住下去。武娟弟媳,平时还打个电话练习一下,自己的女儿在姐姐家住着,连同弟弟一个电话也不在打。
倒是急煞了武娟的妈妈。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武娟耄耋十年妈妈,最是疼爱自己女儿,知道自己的女儿人一多,一紧张,操心就有头晕的毛病,倒是不间断打电话,都是家长里短话。话里话外显示出极不耐烦的语气,有无可奈何:“她孩子你那里住着”。
就是昨天,武娟的弟媳给武娟打电话:“智佳(武娟的侄子)说,都让自己一人在家”。顾名思义,我也想再去姑姑家。
这时,武娟倒是明智了一回,就问侄女:“什么时候走?”不再给侄女留有余地。也不再招惹侄子。
武娟弟媳倒是说:武娟侄女在市里上三年大专,免不了不少去姑姑家,麻烦是自然的,还在后面。
侄女也不便多说什么,只好说:“等哥哥嫂子上班时,顺便回去”。吴娟知道,虽都是县城,一年轻人上班都是掐着点,不肯早起床,再说武娟弟媳家与武娟家年轻人上班一南一北两个方向,街里不好走。也不想麻烦年轻人,便说周一吧,也就是小朋友上学后,武娟也顺便去老家看望老人。
武娟也有自己的打算:等待侄女毕业后,学的是学前教育就让其附近幼儿园当一个幼儿教师,在附近城中改造村,找一户人家,起码不再用为房子发愁,也在自己身边,还有个照应,自己年老了,借点力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