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梦想,道路却崎岖。我们总是在迈向目标的路途中碰到各种怪物。有的是天上掉下的石头,有的是内心生出的小恶魔。迈不过去的人,会躲避,会逃跑,会对外界说事儿,会拿自己开刀,步步退让。
外在的困阻,有一套庞大的方法系统去应对。对于自己,当我们面对困境不敢迈步的时候,似乎总有那么些顾虑牵住了我们的腿脚。让我们向内看看这些可怜的小恶魔是怎么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3531/91a6afccba5b4a78.jpg)
第一种,“以后还有机会”。央视台有一个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一位母亲一直盼望着孩子长大,上学,上班,结婚,生子,孙子长大.......,每一个节点,她都以为可以享福了。但是却一次又一次地陷入了无尽的等待中。广告固然是在教育广大的女儿要孝顺,但是我认为还有一层意思,是想提醒每一个人不要在等待中耗尽生命。那种抱着“以后还有机会”的人,真的会不自觉地浪费掉生命中的机会和美好。
第二种,“将就将就”。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我们买了一件衣服,一看不喜欢,但是觉得花了钱,退回去又嫌麻烦,于是就收着。买了一本书,看了几十页后,觉得索然无味,但是又觉得不看完似乎对不起白花花的银子。于是,我们选择一错再错,将错误进行到底。
第三种,“面子的顾虑”。有一些改变行为的建议,让我们公开宣布自我改变的计划和目标。例如,我要在两个月里坚持每天去健身房以保证减去10斤的赘肉。结果发现,时间上我根本不能兼顾其他安排,但是由于我放不下自己的面子,觉得要改变计划就是对不起大家,于是迟迟不做修正。
以上三种常见的思维模式是不是也干扰了你改变的步伐?反正我是有这个体会的。而且我也相信这是“人之常情”。当然也是阻碍我们不能够卓越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明白问题是什么后,策略能不能够清晰一点呢?例如,
小范围地试验。以后还有机会,多半是那些善念的人抱持的想法。好吧,不求我们完全放弃目前的善念,但是你可以小范围地尝试一下改变。计划一场短途旅游,和以前的好朋友叙叙旧,给自己买一套心仪已久的旗袍,一个人独自喝一杯咖啡,都是“享福”的小小体验。为什么要等到完全脱离现在的角色以后,再去尝试另一种生活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3531/3d5889811245d397.jpg)
果断地结束错误。将就,有时候是一种善意的妥协,但有时也可能变成高成本的试错。一旦明白了错误,请果断地停下来。继续下去只会消耗我们更多的能量和时间。机会成本的增高,会把其他的可能都埋葬掉。
对你自己负责。对外宣传自己的宏伟的改变计划,也许是为了让大家见证我的改变,也许是为了让大家监督我的行动。但是最终是为让自己变得更好。以减肥为例,目标是两个月里,减掉10斤赘肉。但是当发现我们不能每天都去健身房,那么我可以在不能去健身房的日子里,安排同样强度的徒步走,或者室内健身操吗?所以,不必太在意在别人面前“出尔反尔”,重要的是你的改变,其他细节与他人关系不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