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新书叫作《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会让我们了解一个新的心理学现象。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涉及过,叫作情感忽视。
那为什么情感忽视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讲很重要呢?
首先它是微妙不可见的,就是可能照顾得很好的一对家长,对孩子照顾得很好,但是他会出现情感忽视的现象。所以,如果你不了解什么是情感忽视,你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第二个就是如果有过被情感忽视经历的这些孩子,一旦造成了心理的创伤,他的痛苦是非常不能理解的。就是他莫名其妙地觉得抑郁,莫名其妙地觉得无意义,或者莫名其妙地觉得想自杀等等。
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他出现的症状可能会伪装成抑郁,伪装成婚姻问题,伪装成焦虑或者愤怒,跟周围的同事关系不好。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但实际上深层次的,他是一个曾经被忽略过的人。
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被忽视的人,在沉默中不停地质疑自己,就他不停地挑自己的毛病,不停地找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有不可饶恕的缺点和错误,是非常痛苦的人。
那如果你想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情感忽视的症状,可以回答这么几个问题。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你就能够判断这个情感忽视离你有多远。
第一个问题,你有时会感觉与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
第二,对不依赖他人感到骄傲。就是我特独立,我谁都不用依赖。
第三,不喜欢求助于他人,有事自己扛着。
第四,朋友或家人会抱怨你冷漠疏远。
第五,你感到还没有发现自己生命的潜能。
第六,经常希望自己独处。
第七,暗暗地觉得自己可能是个骗子。
第八,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不舒服。
第九,经常对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气。
第十,对自己比对他人更严苛。
第十一,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第十二,比起人,你更喜欢动物。
第十三,经常无缘由地觉得暴躁、不开心。
第十四,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第十五,分辨不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第十六,有时感觉自己是个旁观者。
第十七.相信自己是那种很容易过隐士生活的人。
第十八,很难让自己冷静。
第十九,总觉得有什么拖你的后腿,让你无法活在当下。
第二十,会感到内心空虚。
第二十一,隐隐地觉得自己有问题。
第二十二,很难自律。
那如果这二十二个问题当中的大部分,你的答案都是“是”,那么你很有可能经历过情感忽视的这种症状。我也有几个问题会觉得是“是”,但是大部分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否”。所以还好。
所以大家可以自己对照一下,这里有几个警告。
第一个警告就是不完美的父母不一定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就是有很多父母,可能没有很好的教育方法,但他反倒未必是情感忽视的父母。
情感忽视的父母,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个是在重大危机时刻的忽视。就是这个孩子,比如说青春期的时候,他遇到了很大的危机,他有一场高压的事件发生,但是在那个时候父母缺席了。父母完全对这个重大危机事件没有反应,这是第一种症状。
第二个是在非常重要的地方忽视。就是这个孩子,可能长期的某一个方面很重要,他的道德品质,或者是他的人际沟通关系,他的学习能力,他写作文的能力等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期地被父母忽视。
所以,这里边分成急性共情失败和慢性共情失败两种症状。
急性共情失败就是有一个大事发生,但是没有人给他共情,没有人给他缓解压力。然后另外一个是慢性共情,就是长期没有,多年以来都这样,这叫慢性的共情失败。
这是第一个提醒,就是不要随意地对号入座,说谁是谁不是。
第二个就是不必内疚。因为如果你发现,你是被情感忽视的孩子,你不用自己内疚,因为这不是你的错,甚至如果你是一个忽视了孩子情感的父母,你也不需要过度内疚。因为内疚对这件事于事无补,而且你也要知道,这也不是你的错,你能够给别人情感忽视,一定是因为你自己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障碍。
所以,大家首先要用开放的、接纳的态度来面对这么一个症状,而不是学了这个东西以后,到处对号入座说谁是被忽略的,谁对我忽略了等等。抱怨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健康父母有什么特点呢,如果是一个健康父母的话,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他和孩子有情感连接。父母跟孩子之间有着非常良好的情感连接,孩子遇到了情感的问题,遇到了情绪上出现的变化,他不会躲过父母,他不会不让父母知道,这是连接的重要性。
第二个特征是健康的父母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他是一个跟我不一样的人,他是他自己,他有他自己的人生,不会让孩子来承担父母的意愿,不会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延伸的一部分。很多父母视孩子为物,这个我们在生活中见过特别多的状况。
第三个特征是父母会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就是当孩子发出了情感的需求的时候,父母是有回应的。在这儿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叫作沙滩上的凯瑟琳。
有一天,凯瑟琳和她的爸爸在沙滩上玩,玩堆房子什么,玩得很愉快。正玩得高兴的时候,然后她的妈妈说,到点了,过来,你的爸爸不可能整天陪你玩一天。过来妈妈给你读书,然后那个爸爸也没有任何反应,爸爸就开始收拾那些东西,把沙子都拍掉,然后凯瑟琳非常失望地从那个沙坑走到妈妈这儿来听妈妈读书。
这个在我们看来觉得这父母俩做错什么了呢,这不是生活中很正常的吗?玩完了那个沙子,然后来这儿读书,这父母已经够好的了,对吗?
但你发现这里边缺失的是什么呢,没有人对凯瑟琳的情感作出任何回应。你比如说,如果这个妈妈在说这个话之前,她能够看一下凯瑟琳,觉得孩子玩得真开心,说凯瑟琳玩得很高兴是吗,咱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了,因为爸爸还有工作要做,来,妈妈给你读书,有一个承接。
这时候你发现,妈妈是回应孩子的情绪,那么如果那个爸爸会讲,谁要去工作,我跟我女儿玩得正高兴,是不是凯瑟琳,咱们在这儿好好玩。
或者这个爸爸说,唉呦,我真的不想走,咱们在一块儿玩得真开心,对吗,但是爸爸要开个会,所以凯瑟琳去跟妈妈玩,这都是有情感回应的。
但是如果父亲和母亲,只是陪孩子玩,但是没有人去关心她的情感,那个孩子那么失望,那么突然地结束了。愉快的玩耍就被硬生生地拉过来读书,她的情感上是缺乏回应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忽视的症状。
当然这个症状能不能够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可能个体是有差异的,但你要知道这个就叫作忽视。就是没有人会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没有人对她的情绪变化作出反应,这就是情感忽视的一个表现。
那么这本书中非常大块的内容,是给我们总结了12种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一:自恋型父母。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母爱的羁绊》。那里边就专门在谈自恋型父母对女儿的影响。尤其是自恋型的妈妈对女儿的伤害和控制是终身的。
所以有机会的话,如果你是一位女士,你可以去了解一下这本书叫《母爱的羁绊》,那么自恋型父母的典型特点是,父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父母在家里边跟孩子是完全不会平齐的。甚至这个爸爸或者这个妈妈,跟他的配偶都不是同一个水平上对话的。他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人,他的典型特点是易脆弱、容易受伤,记仇还推卸责任。
你们有没有见过记仇的父母,就是父母说,我不跟你说话,就不跟你说话,孩子再去百般地讨好,百般地求饶说,我错了,我改了,父母不为所动。他用这种方式来惩罚孩子,这就是自恋型父母的特点。他常用的手段是发怒或者冷落,这种父母的潜台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这是第一种,我们说容易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自恋。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二:专制型父母。专制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老派的,我们家不许顶嘴,然后绝对服从,甚至有时候会有虐待和惩罚。
这种专制型的方式,不是说不能够教育出好的孩子来,关键是在情感这件事上是不是也是完全忽略的。就是你在专制型的老派的父母面前根本没有机会表达你的情绪,你的情绪和情感你都忍着点,给我憋回去,不许哭等等。
这时候,孩子会容易造成情感的忽视,他长大了以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很严重的叛逆的状况。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三:放纵型父母。你说专制型也不行,放纵型也不行。对,放纵型是几乎不和孩子有冲突,孩子做什么都行。这书里边有这例子,就是这孩子在外边抽大麻,孩子深夜不回家,然后第二天回到家,他妈妈跟没发生什么事一样,说你回来了,可能别的孩子会很羡慕,说你们家真好,你们家干什么都没人管。但实际上这个孩子得不到来自父母的任何反馈。
当一个完全放纵的、被溺爱的孩子,得不到来自父母的任何反馈的时候,他一样会在内心深处造成情感的忽视,第三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四:离异/丧偶型父母。离异/丧偶型绝不是说只要离异,或者丧偶就不行。不是,而是离异/丧偶型的典型特点是不快乐,喜欢抱怨,用离异做借口。就是他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在婚姻的失败或者是配偶的离开。
这时候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快乐和抱怨的世界当中,发生了什么事,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不是我爸离开我们,我们就不至于怎么怎么样。这也是造成情感忽视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因为这样的父母,自己本身也很痛苦,他已经没有能量出来去关心孩子们的这种情感世界了。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五:成瘾型父母。就是父母比如说酗酒、父母吸毒,或者父母做别的什么事有瘾,这都是常见的。你知道这些成瘾型的父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他的表现常常是过度补偿的。就是经常表现得像两个人一样。你比如说喝了酒以后特别坏,还打人,打完第二天后悔。后悔怎么办呢?我带你去玩,我给你买好吃的。
所以,孩子往往生活在两个极端当中,一会儿对他特别好,一会儿对他特别坏。我们在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太多了。就是我们经常能够见到进行过度补偿的。这些过度补偿的父母,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可预测的人格。就是孩子对他的人格摸不准,得看我爸今天心情好不好,如果没喝酒的话就不错,如果喝了酒我就不认识他了。
所以,这时候孩子的安全感会特别缺乏。他一定是被忽略的,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父母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种是第五种叫成瘾型的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六:抑郁型父母。抑郁型的特点就是父母本身缺乏能量和热情,然后不存在,就是根本就好像没有这个人一样,对孩子完全缺乏抚慰。
就是有时候你会看电影里边就能看到孩子回到家里边,那个妈妈就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边,自顾自地在那儿弄她的事,然后也没什么动力去做更多的努力。你自己热点饭吃,咱们家就这样。整个家庭是背负在一种沉重的、抑郁的压力之下的。
这时候孩子的所有情感都只能够自己收藏起来,因为父母没有这个能量去帮你、照顾你的情绪,父母连自己的情绪都管不好,怎么管你的情绪。所以,抑郁型的父母,也会造成情感忽略。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七:工作狂父母。工作狂的潜台词是什么呢,就是你的情感和需要都不太重要。所以孩子长大以后的特点是自我价值低。
就这些孩子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照顾,都是通过保姆来实现的,所有的这种情绪上的问题,学校出了什么问题,秘书去解决一下,父母根本不参与。所以这些孩子就会觉得,我根本不重要,我的生活没有价值。那些去用生命犯罪的人,都是自我价值低的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时候,你发现他的自我价值低,他才会去做很多伤害别人的事情,这就是很有可能来自于工作狂式的这种父母所带来的影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八: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咱们看过那些小孩,小小的年纪就非常成熟了,因为家里边有一个哥哥是生病的,然后这个孩子,还要跟他爸妈一块儿照顾哥哥,自己照顾自己等等,看起来很感人。
但你知道心理学家警告我们说,这些在过小的年纪就已经非常成熟的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特别容易崩溃,就是他到了青春期以后,他会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人是不可能只付出没有得到的,他身体内得到的爱是根本不够的。他小小的年纪就整天往外付出这些爱,所以到了青春期以后他会追求一个过度的补偿,他会变得无比叛逆,这是照顾伤病家属所带来的这种危机。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九: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就是这些父母永不满足,永远焦虑,永远烦躁,永远完美主义。
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更多了,就是我们见到这孩子再怎么好,他的父母就站在旁边不停地说,但是他那个还不够好,他这个比不过谁谁谁。你要在一个孩子身上挑毛病,或者你要说在世界上找一个比你的孩子,在某一个方面强一点点的人,你一定找得到。这就会导致你不会去关注他的情感和情绪,你只会要求他继续再学习变得更好。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反社会型父母。有这样的父母,我们讲过反社会型人格,就是那个无良症。
反社会型人格的父母,最典型的特点是没有内疚感,他会用残忍的操纵的手段来控制孩子。这个虽然我们在生活中见得不多,但是我相信也会有人能够对应起来想到,就是操纵孩子,就是欺负他,就是恐吓他,就是威胁他。
然后就是用内疚的方式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这个孩子觉得极度痛苦,因为父母没有内疚感,父母觉得我达到了目的就行。这是第十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一:孩子即父母。就跟我们前面家里有病人的那个有点像,就是让孩子给父母做饭,让孩子去负责买菜,让孩子干什么什么,那个孩子早早地就成熟起来了。很多父母以此为乐,觉得挺好的,我们训练得不错,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后,你要知道他会更危险。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二:“都是为你好”型父母。这也就是最后一种,这种说出来特别有共鸣。“都是为你好”型的父母,是综合了以上的很多特征。然后这种人在生活中最多。
这是十二种有可能会造成就是情感忽视的父母的类型。先不用着急对号入座,我们来看看,如果一个孩子被情感忽视了,他会有哪些症状?
排在第一位的症状是空虚感,就是莫名其妙地觉得空虚。关于空虚感的描述是很困难的,所以我打算给大家念一下,什么叫空虚感。
空虚感本身不是一种病,它不像焦虑症或抑郁症,大多数人也没有觉得,这些不适是干扰他们生活的症状。
它更像是一种一般的不适感觉,一种时有时无的、无法满足的缺失感。
它更像是一种麻木情绪,你可能有种泛泛的感觉,你缺失了一些其他人都有的东西,或者你是站在世界的外面往里看着的感觉,就是有些不对劲却难以名状。
它让你感到与世隔绝,好像你本应该更加享受生活,但是却没有。
就你没法投入地享受生活。你不像别人那么没心没肺地高兴,你就总是觉得有一种淡淡的无聊、空虚——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感觉。这是非常莫名其妙的一种感觉。他就是不愉快。
所以我们说幸福的反面并不是不幸,幸福的反面是麻木。空虚感是一种麻木的感觉,这是第一个症状。
第二个叫作反依赖。反依赖的典型特征就是恐惧依赖他人,就是一种独自长大的感觉,就是遇到什么事不求人。这事你明明去找个朋友问也不行,没有第四种人际关系。
您如果听过我们讲《他人的力量》的话,你就会知道,他没有这样的社会支撑,他什么事都是独来独往。反依赖的标志和信号如下:
你有抑郁的感觉,但你不知道为什么;你长期有莫名的想逃跑或想死的愿望;即使童年很快乐,你记忆中的童年也是孤独的;其他人说你冷漠;亲人抱怨说你情感上很疏远;你更喜欢自己做事情;很难开口请求帮助;你在亲密关系中不舒服。
就当你跟周围的人进入到了一种亲密关系,别人跟你称兄道弟的时候,你会觉得怪怪的,怎么跟我这么亲近,这是反依赖的这种特征。他不愿意跟别人交流,没事就喜欢一个人自己待着。
然后第三个就是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就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特别喜欢贬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低,明明你挺好的,但是你拼命地就要减肥,拼命地觉得不好看。
那么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的标志和信号,包括很难确定你的才能,你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你感觉到你可能倾向于过度强调你的弱点。
然后很难说你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问你吃什么,无所谓,都行,都这样。然后你不确定你的兴趣是什么。当事情变得具有挑战性的时候,你很快就放弃了。你选择了错误的职业,或者换了好几次工作。你经常觉得自己像一颗卡在圆孔中的方钉,有一种格格不入感。在人多时候最寂寞,就是这样的感觉。
然后你不确定,你的父母对你的看法,这叫作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然后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毫不同情自己,只同情他人,我在我的亲人当中,就能够看到这样的状况,就是说起别人的事的时候,就充满了同情的口气,说真不容易,你看人家真是可怜,我们应该都帮帮他们,但是自己过怎么样的苦日子都行。自己再怎么样受苦受累,他都觉得这是应该的。
所以,如果你有这个状况的话,你对照一下,她说,其他人经常会请你出来聊聊他们的问题,就是你是所有人的知心大姐,你是所有人的倾诉对象,垃圾桶。然后其他人经常会告诉你,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有事就找你。
然后你无法容忍自己的错误,你头脑中总有一个批评的声音,指出你的错误和缺陷,你对自己比对别人更加严格。你经常生自己的气。
我希望我关心的人能够听到这个,这个真的就是特别典型的症状。就是一心只为了别人,然后别人有什么不容易,他都愿意帮忙,但是自己的困难,哪怕是身体出现了问题,他都能扛就扛,能不表现出来就不表现出来。这是典型的童年的时候,受过忽视的这种症状,叫作毫不同情自己,只同情他人。
第五个症状就是负罪感和羞耻感,你有时候没有明显原因地感到沮丧、悲伤或愤怒,有时候感到情绪麻木。你有一种感觉,说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劲。你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倾向于压抑情感,或者避免动感情。你试图隐藏你的情绪,这样别人就不会察觉到。你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你觉得你没有理由活得这么不开心。这是我们说负罪感和羞耻感的特点。
第六个就更好理解了,叫对自己生气和自责。很多人都有,其实有时候你想想看,不要那么追求完美,随缘,差不多就行了,慢慢进步成长型心态,你就比较容易原谅自己。
但如果一个人整天不原谅自己,整天生自己的气,我告诉你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你反倒会不改,越是不断责备自己,不断地批评自己的人,越是不会有动力去改正,就是这么奇怪。
所以,如果你能够对自己放松一点,能够对自己宽容一点,可能你的进步会更快。
第七个就是认为自己有致命的缺陷,就是有些事不能让别人知道,老觉得自己某一个方面是非常阴暗。所以不能够被别人发现,不敢跟别人深交,不敢跟别人敞开心扉地聊自己的事。你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但你不愿意讲自己的事情。因为你觉得,如果有人真的了解你以后,他一定会不爱你。这就是第七种,叫作认为自己有致命缺陷。
第八个叫作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他的情感是被忽视的状况下,他是非常难在长大以后恰如其分地去爱别人。他拿捏不好这个尺度,就有可能会像他的爸爸一样,会过度地补偿,或者或者是过度地冷淡,他不知道那个合适的点到底在哪儿。这种舒服的相处,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然后自我约束能力差,就是被情感忽视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你看那些叛逆的,在街上飙车的,或者是吸毒的这些孩子,基本上家里边的这个症状,要么就是父母忙得一塌糊涂,根本不管他们,要么就是父母溺爱,或者就是暴力,不断地殴打。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的那个霸王,就是打遍全校无敌手的那个人,他的爸爸每天把他吊在树上打一顿,拿鞭子抽。这就是完全被情感忽视所造成的这种暴力症状。
还有一个名词叫作述情障碍。什么叫述情障碍?用普通话讲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就这种人张口就发飙,就是经常毫无理由地发火。原因是什么呢?他分辨不清楚自己的情绪,他唯一能够识别的情绪就是愤怒。
所以你让他好好说话,他不会,他如果发现了矛盾,比如说沮丧、担心、关怀——你们有没有见过把关怀变成愤怒的人,我见过特别多这样的人,就是两个人关系特别好,妻子的手划破了,老公过来就发飙,怎么这么不小心。你说,我手都划破了,你还这样说我。
但问题是,他说怎么这么不小心的时候,他是出自于关心,但他不会表达关心。他遇到所有令他拿捏不准的这个东西的时候,他都把它变成愤怒表达出来,这种叫作述情障碍。
这个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状况,而这个东西也是来自于小时候长期的情感忽视。当父母没有跟他做过更多情感交流的时候,这个孩子是不会跟别人表达情感的,是不会用关心的口气,担心的口气,或者是稍微有点着急的口气。不会,他就是直接变成愤怒,他的开关转换特别简单。
然后最严重的症状,就是自杀。大部分的自杀人士,就是这本书里边讲,你去追溯他过去的经历,都有着被情感忽视的方方面面的可能性。一个人放弃自己的生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定是累积了很长的时间,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情感忽视所带来的问题,现在都搞明白了。
那么第三块就是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改变的阻力在哪儿?改变的第一个阻力在于我们对于改变的错误的期待。就是我们觉得,好了,我现在听了这本书了,我可以改变,然后明天就改变了。不可能。
所以所有有着这些情感忽略的人,本身他的耐心就有限。所以在改变的过程当中,他就会觉得,唉呀,我试了一下没用。他把挫折当作失败,他把障碍当作失败,他把中间的徘徊期当作失败,当作无效,所以非常轻易地放弃。
这是第一个最大的阻力,就是你错误的期待,你想养成这么一个习惯,养成这么一种思维方式,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你现在希望把它慢慢改过来,怎么可能三五天之内改好。
我那天听到一个家长问我的话说,樊老师,我听你讲亲子育儿的书,我觉得我以前全做错了,那你现在能不能告诉一个方法,让我把它改过来。他就觉得你讲的这些东西太慢,让我去学那些什么情感引导,太慢。你就教我一招,我一用就灵了。
然后我就只好告诉他,我说你看,种一棵树最有效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今天,就是你十年前应该种这个树,但你没种怎么办,今天种,所以你从今天开始,慢慢一点一点用正确的方法,用有爱的方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去跟孩子互动,你才能够看到孩子一点一点地改变。
我们不能够有着超高的期望,这时候会导致你更快地放弃。
第二个障碍就是逃避。就是很多人知道有这样的问题,假装不知道。没有,我不是,我不去想这件事就好了。
你不去想这件事,那件事也在,就是荣格说那句话,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意识之前,就是你的命运。就是当你没有去面对你的那个潜意识的勇气,没有见到你那个潜意识在你身上怎么作用的时候,它就掌控你的人生。你不知不觉地做错很多事,不知不觉地跟着那个潜意识去伤害别人、伤害自己。但是你采取回避的态度,那就永远被它所掌握。
然后第三个就是不适感,就不舒服。因为你想,假如咱们现在拿右手吃饭,吃得很顺。今天我告诉你改了,咱们换左手吃饭,那这中午饭都吃不香,拿左手夹筷子,不会,这就是不适感。但是你就算是学用左手吃饭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你都需要经历这个不适的过程。
但如果你拒绝这个不适的过程,你觉得这不是我,这不是我,让我做我自己,我就喜欢孤独,那你就永远不会改变。这是不适。
第四个非常重要的阻力,就来自于我们不了解情绪。很多人都以为,是情绪让我们变成了魔鬼,其实不是,是压力让我们变成了魔鬼。就是我们在面对情绪的时候,我们错误地把情绪当作了压力,所以当压力掺杂进来了以后,我们才会做出很多非常奇怪的反应。
如果你能够把这两件事剥离,你能够准确地认识情绪。你会发现情绪不是负担,而是必需品。情绪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每一个情绪到你身上来,它都承担了信使的作用,它是给你传递信息的,他是要告诉你一些事的。
就当你这个情绪来了以后,你要先搞明白,这个情绪背后传递的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需求。你要知道情绪背后,就一定是需求,了解清楚了需求,再慢慢地放这个情绪走,这才是应对情绪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压抑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你总是情绪一起来,就说不生气不生气,没有没有没有,我压住,我修养很好。这时候你发现,你什么信息都没有得到,你根本没有从情绪当中学到东西。
所以,如果人忽视情绪的话,你会生病,会抑郁,会消耗精力,会发脾气,会感到空虚,会有糟糕的人际关系。所以人与人的联系,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价值,而情绪是人与人的联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信使。
把这四条搞明白,我们先扫除改变的障碍,然后接下来我们看怎么做,做的办法。
首先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情绪,第一步学习监控自己的感觉。有人就是不会,有人不懂得看自己,就是每天他都能够看到别人的感觉,他说别人生气了,别人不高兴,别人怎么怎么样。你要多问问自己,你今天高兴不高兴,这就是觉知。
所以,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疗法的第一步,都叫作觉知。就是你都得首先感受到自己的感觉。这本书里边,有个非常有工具化的方法,给你一个表格,你在这个表格里边填。填什么呢?每天三次停下来,比如早上起来10点钟了,差不多了,我休息的时间,记我此刻有什么感觉,写下来。然后说,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感觉。
俩问题:第一个是:我有什么感觉?第二个是:我为什么有这个感觉?
好了,早课算做完了,写下来。然后中午吃完饭,午休完了,我此刻有什么感觉,写我此刻有什么感觉,我为什么有这感觉。
晚上下班以后回到家,我此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这感觉。
每天三次监控自己的感觉,这就是修炼。
这是第一招,就是我们首先学会监控自己的感觉。你能够对自己有一个认知,第一步。
第二步叫作接受并信任你的感觉。就是你要知道情绪没有坏的,不理性的表现是有原因的。这是可以掌控的,不理性的表现往往是发生在压力之下,而不是在情绪之下。当你能够好好地观察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你的压力反而会减小。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会专门另外讲一本书叫作《感受爱》。那本书是专门讲这个话题的,我会把它讲得非常清楚,所以你要知道接受,并且信任你的感觉,这是第二步。当你发生了一个感觉,不要责备自己,不要老想逃避,不要老想压制,不要老想尽快摆脱,观察它,观察它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学习有效地表达感觉。就是你可以说出来,我们很多人不会表达,你比如说夫妻俩吵架,你很生气。这时候很多人的表达方式是,你是个混蛋,你是个混蛋,根本不是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感觉是在指责别人,我们通过指责别人的这个方法,似乎让我们减压了,觉得不是我的错。因为我们小时候经常被人指责是我们的错,所以我们就只好不断地指责别人,说是你的错,是你的错。
但实际上这时候你发现,人际关系也变得更糟糕,你的情绪也变得更激烈。它根本不助于你情绪的舒缓,这时候你如果能够学会表达情绪说,我真的觉得很生气,我此刻觉得很委屈,你的话让我觉得很孤独。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是第三步,叫学习有效地表达你的感觉。
然后第四步叫认识,理解,重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这里边最好的练习场所,两个阵地,一个是友谊,一个是婚姻。就是你和你的闺蜜,你和你的朋友,然后你和你的婚姻的伴侣,在这些人当中去尝试识别情绪,然后谈论情绪,表达情绪。
然后自己能够观察到自己的情绪,也能够让对方感知到你的情绪。这是改变的第一步,首先不要排斥情绪,不要恐惧情绪,要接受它,观察它,然后让情绪给你带来信息,让情绪给你带来改变。
下来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自我关怀。小时候被父母忽略了,然后你说现在怎么补呢?回去让父母补给我,不切实际,你找父母说你现在要重视我的情绪,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待在一起。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的第一个层面,叫作关爱自己。什么是关爱自己呢?就是你首先要学会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学会说“不”。就是当别人跟你说很多事的时候,你可以说我没时间,不行,对不起。我现在每天拿大量的时间都是在说“不”,因为你知道每天在微信上加我,想让我参加一个论坛,去做个演讲,到哪儿见个面,饭局太多了,所以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不参加饭局,我不去,抱歉我还有我的生活。
所以,当你发现,你原来没有勇气说这么多的“不”,当你说了这些不以后,你发现别人能尊重你,他们会找你的节奏,会配合你。所以你要学会说“不”。
第二个你要学会寻求帮助。就当你扛不住的时候,当你这事觉得不行的时候,张口问问别人,寻找一下我们所说的第四种人际关系,找到那种能够给你带来足够支撑的人。这部分你要想学会怎么去找别人的帮助,去听我们讲过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叫作《他人的力量》,然后发现你的好恶,就是你慢慢地就去观察自己的好恶。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我的生活有没有乐趣,哪些东西能够给我带来快乐,要关心自己的好恶。
你们去问咱们的父母,我跟我的父母沟通,我就发现不知道怎么让他们高兴,就是除了你自己日子过得特别好。他们会看着高兴一下之外,没有什么事是让他们高兴的,因为你问他你说你想吃啥,吃啥都行,想去哪儿玩,哪儿也不去。去哪儿度假,不去不去,麻烦麻烦。
你看我们的父母不关怀自己,他没有一个自己想要的一个东西,一个乐趣。
如果到我们晚年,活到六七十岁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一个状态,那生活的乐趣何在。所以我们得去发现自己的好恶,这其实是关爱自己的表现。
然后优先自己的享乐,就是你得给自己安排一些时间,让自己能够开心快乐。
然后除了将自己放在首位之外,第二个关爱自己的表现,就是调节饮食。一定要重视吃的东西,千万不要乱吃,你如果读过一些关于健康,关于养生的这种书籍,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你会发现吃饭是非常讲究的一件事。最不要随便打发自己的就是快餐,就是你去吃一个汉堡,来一个披萨饼什么的,把你的身体吃得越来越糟糕。这就是我们说要调节饮食,要学会这个东西。
然后第三个就是锻炼身体,养成规律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就是你要找到一个锻炼身体的方向。
然后学会休息和放松,这一个版块叫作关爱自己。
接下来,不能光关爱自己,光关爱自己变得越来越娇气了,接下来的第二件事是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我相信这个话题很多人都很关心,说我也想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就是做不到。这里边有方法,这本书里边有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叫作三件事计划。这个方法管用。
什么叫三件事计划呢?每天列出三件自己不想做,但一定要做的事。三件就够,三件不想做但一定要做的事。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下楼跑三圈,这是一个我不想做的事,我不爱跑步,好,第一件今天下楼跑三圈,记下来。
第二个,我要摄入维生素C,我今天要空口吃一个柠檬,不愿意做,列下来,空口吃柠檬。然后孩子整天找你,说爸爸你跟我玩过家家,爸爸不想玩,那今天陪孩子玩一次过家家,记下来。就是三件你不想做的事,但是今天要做,列三件。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列下来三件特别想做,但是今天不做的事。忍住别做,把它列下来。比如说特别想玩手机,留出两个小时就是不玩,这就算一件。特别想吃肉,忍着点,今天不吃肉,这就是一件。
所以找到这么三件,你明明知道不应该去做的事,但是你特别想做的,控制住它。
你看,每天找出三件自己不愿意做,但是要去做的事,再找出三件自己特别想做,但是不应该做的事,记下来。记下来以后,用清单的方法画勾,把这六件事做了。这个叫作三件事计划。
再提醒一下,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改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所以用这个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特别强调自我约束能力?就是被忽视的孩子长大了以后,特别容易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所以,你用这种方法训练自己,帮助自己去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而它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如果你真的坚持了很多天,就像我这样跑步,我能够按照教练的要求,每一次我都做到了,从他布置了到现在,我的自尊水平得到了大幅地提高。
就是过去我的朋友跟我说,你要跑步,我说我就不是个跑步的人,我跑不了。因为我自尊水平低,我觉得在跑步这件事上,我就是不如别人就算了。
那时候,我有这种自尊水平低的问题,所以你不跑步,但是当教练陪伴着你,慢慢地真的做了这么几次以后,你的自我评价变了。你觉得我可以,对吗?别人能跑,我也能跑,我比很多人跑得还好。这时候你就会更有动力继续地提高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
所以,我们讲过那么多关于自我约束力的书,就这一个方法就够了。回家每天三件要做的,三件不要做的,列下来。
然后第三个办法叫自我安慰,就是找到一些自我安慰的办法。我见过一个老师,你知道做老师是压力很大的,就是做那种讲师,到处讲课,每天都是好多人听他讲课。他说,我有时候压力很大,怎么办:他有一个放松的方法,就是随身带着他和他女儿的视频。他跟他女儿去坐过山车坐什么,拍下来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视频。
然后那是女儿小的时候,女儿现在都18岁了,然后那时候很小的时候,每天只要心情不好拿出来看,一看那个,好了,跟催眠似的。就是如果你能够给自己找到一个自我安慰的方法,一到那个方法上你就能够开心,这是一个很棒的主意。
各位知道,我的自我安慰的方法是什么吗?回归正念,就是我遇到任何压力大、烦躁的时候,我只需要用手摸一下这个杯子就好了。
真的是这样,就是我用手一摸这个杯子,感受这个杯子的质感,感受这个杯子的温度,我就回归当下了,然后喝一口茶,体会一下这个茶的味道,压力就没有了。真的,我就这样练的,这个杯子有温度没温度都没关系,因为你摸着它的时候,感知它的温度就好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获得一些这样训练的方法,你就能够快速地回归到一个压力正常的状况,这个叫作自我安慰的方法。
不一样,每个人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个——你看小孩子就有这样的办法,很多小孩子焦虑的时候,就摸那个被子,你们小时候有吗,一个小被子或者一个小毯子,只要拿手攥着就安全。这就是他回归当下的感觉,就是他去安慰自己的一种方法,然后自我安慰的方法找到。
最后一个就是学会同情自己。学会同情自己,就是别对自己有那么高的要求,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因为没有人能够完美,你如果脑海当中整天都有人跟你不断地讲完美,完美,你的脑海里边自己跟自己强调,你要完美,你应该更好这样的话,那你好好回忆一下,一定是你童年的时候有一个声音,天天在你耳边这样说。
否则的话,一个人不至于对自己这么狠,一定是小时候父母在给你不断地施加这样的压力。
所以你现在长大了,你得学会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我就这样,然后我是可以接受的,不意味着我不改变,但是意味着我并不批评自己,我并不觉得自己这样是可耻的,我可以慢慢地改变,我知道哪儿好,哪儿不好,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以,这时候就同情自己。把这四招学会,关爱自己、提高约束能力、自我安慰、同情自己,这时候你发现,我们就能够逐渐地摆脱那个被忽视的状况。
最后我们说怎么样让这个忽视的问题终结,当然很难了,怎么可能在世界上终结这件事,但如果你希望在你的家族当中,在你的生活当中,忽视的这种事变得越来越少,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第一个就是重视情感,你看我们前面讲了那么多,核心的最本质的问题,我用那个沙滩上的例子讲明白了,就是不是说不能够拒绝孩子,不是说不能够对孩子提要求,而是在你拒绝他,对他提要求的时候,你要重视他的感觉。你要重视他的情感,你要表示理解,妈妈知道你很想玩,妈妈知道你玩得很开心,妈妈也觉得很开心。
当你能够跟他产生这样的共情的时候,他才能够获得跟别人产生共情的能力,他的那个镜像神经元才能够变得很发达。
各位知道镜像神经元,就是你看到别人悲伤的时候,你也觉得悲伤。所以如果孩子从小到大,经常是被忽略的,没有人在乎感情,人们只在乎成绩、排名、时间表,现在该干什么了,这个孩子不会跟别人建立情感连接。
所以,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是重视情感,也就是我们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里边讲的那个方法,叫情感引导的方法。
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他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让他识别各种各样情感类的词汇,他才能成为一个情商高,能够对别人产生共情的人。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第二个就是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延伸,当作是自己的工具,当作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很多家长都是这样讲,说妈妈没有上过一个好的大学,你一定要上一个,就把所有的重担,都压在这个孩子身上。他承担了一个跟他无关的责任。他非得要完成你的某一个梦想,为什么呢?!
这时候你会发现,这两个事只要你做对了,情感忽视就会被避免,所以最后我要告诉大家,就是当你想要给予别人东西的时候,你自己首先要拥有。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给到我们的孩子更好的家庭环境,给到他们更多的爱,我们自己要先把自己疗愈了,先学会关爱自己,识别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然后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约束力,善于表达情感,沟通情感的人,这时候整个家庭就会和睦很多。
我知道很多人听这本书都会回忆到自己的童年,想到自己小时候被忽视,被忽略的那个状况,但是我劝大家不要过度地悲哀,也更不要过度地抱怨,因为所有发生的事,一定都有它的原因。你的父母在他的那个年纪,他的那个生存环境之下,能够做到那些事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如果你今天学会了这样的方法,请你把它告诉你的父母,并且对他们表示感恩。当你对他们表示感恩的时候,你的内心会变得更加的丰盈,会更有力量,抱怨、批评、后悔这些方法,都无助于修补你内心的伤痛。只有感谢,只有了解,只有知识,只有不断地践行,才能够让你一步一步地发生真实的改变,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