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和x相聚,她问我春节过得怎么样,我说就那样。事实上春节过得不大好,虽然只不过是和家人相聚,聊天,却也经历了情绪的剧烈起伏。人生第一次,我对人吐露了前几十年藏在心中的委屈。在朋友时而震惊,时而欣慰的眼光中,我也几欲哭出来,还好是忍住了。朋友推荐了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回来就下单了。
心理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领域,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专业教材,却也一直保持关注,业余选手写的心理学书籍倒是更容易理解和入门,比如水木丁解读荣格的《我想要不卑不亢的面对这世界》,所以对一些基本入门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以下是读此书的心得和体会,仅根据自身的情况做的笔记。
一 、情绪是自我的核心
心理咨询师用发问的方式,使蛤蟆察觉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许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感受,而察觉和认识自己的感受是了解自己,治愈自己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人的基本感受有四种,喜努哀惧。其他复杂的情绪,都是从这四种基本情绪中混合演变而来。
二 、儿童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这三种自我状态中切换。
儿童自我状态形成于我们的童年,产生于我们和父母互动的过程。在婴幼儿和童年时期,父母是我们的全世界,我们在和父母的相处中,形成了一套生存策略,自我也由此发展而来。
叛逆,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退缩(从强到弱)都是儿童释放愤怒的方式,是童年时期发展出来的防御机制。
当我们进入儿童自我状态后,我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当成年人表现出以上行为,我们应该去想,这是不是在无意识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责怪是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做的事情。
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当处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我们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父母状态像一个“法官”,不仅会审判别人,也会控诉,审判,惩罚,折磨自己。这种谴责和惩罚可能伴随一生,变成无期徒刑。我们能停止自我批判吗?能对自己好一些吗?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在这个状态下,我们的脑子不再被过去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围困,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思考当下的情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只有处在成人自我状态,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三、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人生坐标人生坐标形成于童年,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构架。从那以后,我们便构建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心理游戏指我们用某种方式和自己意外的世界共谋,实现自己的预言。典型的心理游戏包括PLOM——“可怜弱小的我呀”,NIGYYSOB——“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
*参考书目《人间游戏》。
四、情商的含义
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还能掌控它。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既有独立性——做自己的自豪感,又有共生性——自我接纳,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