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前半生

曾国藩前半生

作者: 爱读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4-04-02 12:57 被阅读0次

    曾国藩大名很多人都知道,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他达到了儒生三不朽的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以及被现当下企业管理者所追捧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传》一直想看,还没看,因为参加训练营活动,昨天看了第七章“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先简单的记录一下想法,后续在精读。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清朝末期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由农民发起的起义战争。曾国潘作为晚清大臣,创立了湘军,在江西南昌、九江一代进行镇压,刚开始大捷,后来失败,几度丧命,也曾想过自杀,后被革了兵权,回到老家守丧两年,大悔大悟,被称之为曾国藩的中年变法。

    首先,在这里强调一点,我一直以来的理念,成是因为优势,败是因为劣势,结果是客观的真实反馈,由此我们来看一下曾国藩的成与败。

    曾国藩,1811年出生-1872年死,活了大概61岁。1833年22岁考上举人,1838年27岁中进士,进入翰林院,踏上了仕途之路。这个阶段属于他求学,求官阶段,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有志向,勤奋好学、自律性强。他家里属于在农村种地里面稍微富裕,有文化的,父亲是私塾秀才。27岁从农村考到京城当官,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

    1838年至1848年,10年间连跃十级,已经是二品官位了。

    这之后有两个关键的转折点,第一是1851年洪秀全开始组织农民起事,第二是1851年咸丰元年,换皇帝了,咸丰20岁。

    这个时候的大背景是,曾国藩在京城混迹十年已经进入到了中高层,在文官中办事能力比较强,性格比较刚正,有想法,敢于进言。

    咸丰20岁继位也要大干一番,进行朝改,突发农民起义事件。清王朝的军队屡屡战败,大平天国的势力逐日剧增,所以咸丰下令重新组建一支军队去与之抗衡。

    1852年底,1553年初,曾国藩开始在老家湖南建立湘军,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已经40岁了。

    40岁已经到了男人事业的高峰期,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能力有能力,要经验有经验,曾国藩40岁之前从结果上来看,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这又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立功机会,可谓是要大展手脚,大干一番,在历史的功劳薄上写下自己的闪亮的名字。

    建立了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湘军,刚开始比较顺利,后面接连挫败,靖港水战失败,想投水自尽,湖口失守,也是无脸苟活。

    咸丰七年,曾国藩父亲去世,他政治上被同僚排挤,被解除兵权,回老家守制。之后蛰伏的两年痛定思痛,刚开始痛苦惋惜错过了建立不世功勋的机会,后来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积极改正,之后性情大改。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组织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还是比较强,建了一只有战斗力、执行力的军队,毕竟是文官出身,身边虽然有大将,但是全局把控,以及指挥作战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

    而且失败之后,朝廷的态度就立马变了,对曾国藩的信任度也大大折扣,这其中少不了一些与他对立大臣的谗言,使咸丰皇帝轻信。

    你想想,曾国藩在京当官了十多年啊,然后出去带兵打仗,但凡有个失败,后院就起火了。这说明他在上位的过程中锐意革新没少得罪人,而且在朝廷里没有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中坚力量,上面也没有人罩着,人际关系较弱。自己的亲信,说白了不是自己的弟弟们,就是自己的老乡。

    你看,在管理里面一般衡量三个方面的技能,基础的专业技能,人际关系技能,高概念认知技能。以此来看,曾国藩载的坑一方面是军事方面的经验较少,政治水平也一般,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人际关系技能分为向上和向下,对内的关系和对外的关系。

    经过两年的蛰伏,曾国藩也反思到了性格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出山之后,待人接物判若两人,于是才真正开始了以后的大成就......此时时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47岁。

    2024年4月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前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lw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