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没有收录池字,说明远古并无池字。但在其他文字的注释里,却出现了池字。如:
《说文》海:“天池也”。
因此,池字,应该是中古时期出现的,不早于周。《礼记》里,出现了它的影子。
《禮·月令》:毋漉陂池。【註】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礼记》成书于春秋战国。
通常的理解,池,就是一潭水。这与《礼记》注一致。
“穿地通水曰池”,就是“挖开土地,出现水泉”。只不过,泉,只是描述水之本源。而池,是泉流而汇集成大片水泽。
所谓“城池”,都是防御、安全之措施。
建高墙而安为城,掘地引水为防为池。
池,是有活水源泉之水体,不限于流进的水。其本身,也会产生水体,有泉眼。因为掘地,达到一定深度,应该会出水。
创造这个字的先贤,是熟知远古造字法的。
池,从水从也。
注意,有些人,看到《说文》没有收录池字,就把它穿凿为“沱”字了。认为池,是“从水从它”的俗写而成的。这是严重的错误。
沱,《说文》:“江别流也”。
是江水分流出去的支流,这个意义,与“池”不符。
池,与沱无关。
池,为什么一定是“从也”呢?
因为“也”字,有“生出、繁盛、舒展、不确定”之意。
《说文》也:“女陰也。象形。,秦刻石也字。羊者切文二 重一”。
看到“女陰”,千万收起不雅的心思,不要被许慎的“象形”误导。
这个字,不是“象形”,而是“会意”。
其意义,也与人体的器官无关。
“女陰”,是“女”与“陰”而字的叠意联用。
女,本义是雌性飞鸟家禽,引申为雌性、女性,转义为女儿女人。(见《女》字一章)
陰,《说文》:“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𨸏侌聲”。
闇an,閉門也。
即暗,不明确之意。
暗,阴气也。有雌性、母性之引申,也有不明确之意。
女与陰,都是可以繁殖的动物或人。
而“也”字描述的“女”,是半驯化的状态的飞鸟。
半驯化的飞鸟,可能被驯化,成为家禽。也可能野性难驯,重新飞走。因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字形上也很清楚。
也,从二乙,从半囗。
乙,是飞鸟之象。这是“女”之本义。
囗,读wei,约束、规范、圈养之意。
半囗,就是半圈养。表示正在驯化中,还不太熟,可以圈养,但需要仔细看护,否则还会流失。
故“女”与“陰”,应该理解为:
正在驯化的、两可状态的雌鸟。
这才是“也”字的正确的理解。
“也”字,之所以有“或可、两可”之意,是来自于此意的引申。
基于这样意义上的字形,不可能是伪附者所谓的“秦刻石也字“。
那些胡乱编造的字形,徒增笑饵。
![](https://img.haomeiwen.com/i7181467/e1cc0c2d3f016607.jpg)
象形之说,是不是也有些猥琐的味道了。
被驯化的两可状态的飞鸟,也,有“生出、繁盛、发出、不确定”之含义。这些信息,被“池”字继承了,表示“池水”。
池水,或是挖出来的,或是引来的,是比较自由的“水体”。
故池,就是半自由之水体也。
清阳于2021.8.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