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小怂
我向来喜爱热闹,喜欢辛辣的食物,动感的音乐,喜欢热情洋溢的生活。我急切的想要提高我的智商、情商、德商,以求在生命剩下的日子里多交些朋友,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以此来热到自己的生命。
无从选择 只能独处可是前不久看《瓦尔登湖》时喜欢过这样一段话:我愿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的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年岁稍长的我,现在竟也渴望过这种简单再简单的生活。用一个人独处的时光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图书馆看书,去屋外闭目听风,隔着纱窗看海水涌动,伸伸懒腰或许能再看一场夜幕赶走夕阳,或是看夜露爬上月梢。
现在的我觉得独处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候,因为你是自由的,没有人告诉你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你的内心永远是欢腾雀跃的。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独处时,都能感受到这种幸福。
在我们所有亲戚朋友眼中,我那经常闷不做声的堂弟是个喜欢独处的人,可是在我看来他的独处是无奈的选择,我相信他的内心也是躁动的。可是长时间的生活环境,逼着他习惯了独处。
他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才能见到。爷爷奶奶一直忙于农活,周围同龄的孩子又极少,于是孤独成了他的常态,他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写作业,一个人坐在屋顶欣赏风景。能陪着他的就只有他的影子,他的玩伴只有风、花草树木以及邻居家的大黄狗。
没有人尝试着去了解他的内心,他也没有人可以倾诉内心的想法。于是他便习惯了沉默寡言,习惯了独来独往。
前段时间,我去堂弟家小住,期间,无意看到了他的同学录。上面大多数的寄语都写着:希望你日后能开朗些,能积极融入我们。哇!!!多么可怕的寄语啊!字字透露出,堂弟在学校也是一种独处的状态,身处热闹,心却孤独。
看到这些寄语,内心不免心疼起来,是什么让他耐住了寂寞,挨过了失落,学会了安静,扛住了绝望。
在他这个黄金般的青春期,本该欢声笑语,眉飞色舞的,可他却像一个看透世间百态,对一切都不强求,闷不作声的老人。或许独处使他比同龄人都更加成熟,可他的这种成熟让人看着就心疼,心酸。
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当一个人学会独处,那么他便成长了。可是,在我看来独处还有另外一种,无关成长,那便是无从选择,只能独处。
试想一下,如果情景转换,堂弟不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身旁,而且父母都很在意他的想法,并且时刻都陪伴着他,身边有一大堆同龄朋友,可以一起上学,一起玩游戏,一起谈天说地。我相信,这种假设下的他,一定是开朗活泼的阳光少年。
没有人是天生的孤独患者,人人都喜爱热闹,而偏偏他选择独处,那么他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大多时候,当我们看见一个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的人时,我们内心总会不自觉将那个人想象成,不合群,孤僻,心理有问题。亦或是心疼那个人,看着他孤独的背影,会不自觉的替他悲凉,哀伤。
可是,在这里,我想说,因人而异,有的人能享受孤独,有的人只有和别人在一起时才有力量,不同的生活方式罢了。不需要做个讨好者,刻意的迎合别人获取安全感。也没必要为孤独而刻意孤独。
就像这句话说的一样,最好的孤独,不是世界只剩你一个人,而是你一个人就是全世界,一人的人生,一个人慢慢的走,如果可以选择,那么选择一种你最喜爱的方式,努力的生活下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