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从故乡生长,受故土滋养,隐隐中似乎早已扎根。再向前推进,从生命诞生开始,迷蒙会随之而来,从迷蒙到知识的过程,将面临最基本的问题是“从哪里来”,这是走向未来的必须。而故乡所带来的熟悉感,正可以帮助生命战胜未知的恐惧,因此,在走向未来之前,我们习惯将情感联系安放在一片熟悉的土地,包括故乡以外居住过的其他地方。
苏轼也曾在离开密州时对其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从词中走近,看看他是如何诉说。
熙宁九年冬天,苏轼在密州已经生活了两年,当他离官别任时,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产生了不舍,便以词记录下当时情感。
放眼远眺马耳山和九仙山,只见碧山与天相连,晚云悠闲地飘荡,站在城上高高的超然台,只觉心旷神怡,顿生超然之感。只期望不要让云彩匆匆地消散,今夜里会有美好的月光。
不远处小溪中的鸥鹭安静聚在一起,离去时身姿翩翩,扬起点点轻烟。仕途多坎坷磨难,一回头就成为过去。苏轼自叹,希望友人不要忘记那唱歌取乐的地方,就在垂柳下的矮槐前。
江城子
宋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苏轼的这首《江城子》是以景抒情所作,回首见到苍山碧水相连,晚云一如既往,悠闲地飘荡,不免令人想起过去的游赏时光,而回忆里最深刻的还是因景而生的感情。希望云彩不要匆匆的消散,正如时间不要匆匆的流走。还未来得及注意小溪中聚在一起的鸥鹭,它们已经翩翩飞去,再转身时,空中只剩下了点点轻烟。苏轼知道自己也将如离去的鸥鹭,今日之感,很快就会成为往昔之意。最为不舍的是垂柳下矮槐前,因为那里承载了他与友人的快乐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