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没有觉得来到这世上真的好吗?
东野圭吾说,创作本书的源头,是想解开一个谜,想知道孩子在父母问到作为我们的孩子,你觉得高兴吗?时,孩子会不会以“我非常庆幸有你们这样的父母”来回答。
看《时生》似乎看到作者在一个故事中,着重写了两个不同人的感觉来说明,时生和拓实,一个是出生就患有格雷戈里的不治之症,只有短短的十七年生命;一个是出生之后因为生母无法把自己抚养长大就送与了其他人。一对父子,两个似乎可以给父母最大的恶意的无辜出生之人。当在不同的时空两个人相遇,关于这个谜的谜底,我们应该可以在自己的内心解开。
拓实对于人生,对于父母(亲生父母)是有深深的恶意和怨言的。“我就是因为贫穷才被扔掉的,随后在毫不相干的家庭里被养大”,甚至对于躺在病床上的亲生母亲却说“我来只是想告诉你,我并不是你的孩子。”
23岁的拓实是一肚子的怨气,生活的不定,自己庸懒无用,高中毕业文化成绩并不高,工作失败。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父母造成的吗?要是有好环境,幸福的家庭,要是母亲一直没有放弃自己,要是自己没有有被抛弃的自卑感,又怎么会有一种相对于生活来说的一丝丝自暴自弃呢?
17岁的时生躺在病床上,父母望着他。母亲丽子此时最想做的就是亲口问一下这个孩子:埋不埋怨父母把他生下来。明知生下来就会得病,可当孩子到来的时候,夫妻俩还是想让这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生没有发病之前,没有对父母的不满。当时生知道了自己的病,病床上的他依旧是努力表现的那么活泼。知道自己的病是遗传病,没有埋怨,没有质问父母。也许,来到这人世间一趟,已经拥有了最大的满足。
当昏迷不醒的时生穿过时间的隧道,寻找到了23岁的父亲宫本拓实。当彼时的拓实还是一个生活一团糟的青年。时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拓实答案。那个他们站在病床前特别想知道的答案。时生尽自己的努力,让拓实见自己的亲生母亲,寻找亲生父亲的痕迹。当拓实见到了母亲病前写给自己的信,当知道了父亲为了母亲和自己宁愿自己一个人困在火场中。此时的拓实,感受到了人世间最大的爱意。曾经的恨,显得多么的苍白而荒唐。
看完此书,想到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原生家庭。多少人用这个词掩饰自己的无能,用这个词躲避生活的艰辛。自己学习不好,没有上名校,在一个普通学校,二流或者三流学校惶惶度日,说是因为父母没有提供好的条件,没有从小给自己好的教育。工作上不得志,平平庸庸的得过且过。说谁谁谁的父母给他找了一个好工作,谁谁谁一毕业就到自己家族企业工作,我要是父母有能力早就是高薪厚禄了。
更有甚者,觉得自己因为遗传基因导致不帅,不美,不高。因为父母的耽误找不到感情的另一半。殊不知自信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感情是要靠自己的真心获得。而在阶层变化如此之快的时代,你的一切虚荣可以靠自己去努力。也许你的父母穷,没有眼光,甚至你觉得他们是你成长路上最大的阻碍。那请你看看《时生》,可能父母生下你,本身就付出了他们的一生;可能你认为的伤害,其实是他们可以给予你的最小伤害。
十月怀胎,本就不易;一生操劳, 更是尽心。如果父母伤害过你,请稍微的原谅一下他们,他们可以付出的,是对你的爱。那不得已之举,可能是当时他们对你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