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心理学的人,想必对“欧文亚隆”这个名字很熟悉。他治愈了无数心理病人,可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妈妈的认可。
“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
“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
这是欧文亚隆在梦里喊的话。
梦里,欧文亚隆感觉自己自己快要死了,他挣脱医生和医疗器械的束缚,跑到妈妈的房间,对妈妈一遍遍地大声呼喊。
而此时,亚隆的妈妈已经去世了10年。
瞧,一个世界级的心理大师都治愈不了妈妈否定带来的恶果,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明辉38岁,是一名技术工,提起妈妈,失落顿时密布了笑脸。
明辉自踏入初中,他没日没夜地学习。终于在期末检测获得班级第10名,这是7年来,第一次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
明辉捧着成绩单,一次又一次地抚摸着,暗暗下决心以后我要更加努力,他相信爸爸妈妈肯定也如他般惊喜,他耳边甚至回响着“儿子终于逆袭了。”
可妈妈并不满足如此,看到他的成绩,不仅没有夸赞,反而数落道:“怎么这样笨,也没见人家的孩子怎么学,拿的是第一名,你从早学到晚,却只拿个第10名。”
他满心的欢喜和希望,霎时灰飞烟灭,自此再也无心学习,后来混了个高中毕业,就早早地进入了社会,成为了一名打工仔。
明辉第一份工作全天12小时,整月无休,公司包吃住600元/月。第一个月,发工资当天,他请了半天假,将550元寄回家。
可换来的是:“1000块钱都没有,我们还要跑一趟银行,丢人,才不要取。”
这么多年过去了,明辉已理解父母,终是意难平。有女儿后,他告诫自己一定不要在这样的爸爸,可他避免不了地复制了父母的教导模式,父女俩常因此发生冲突。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直言,她与父亲的矛盾,就是她一生的战役。她在《一生的战役》这本书里,写道“我一生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请您欣赏我。”
这一等,就是40年,直到三毛发表了《朝阳为谁升起》。
父亲读后,留一纸赞言:我读后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整个宇宙。
三毛回应道:“爸爸,等您这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您——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这句话包涵了她对过往的释怀,也道尽了孩子对父母肯定的渴望,这样的家庭,不一定占大多数,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这样的。
这种家庭的父母,如果面对面彼此对视,孩子眼中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但是父母眼中,看到的却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自己的期许。
混得好的父母,希望子承父业,希望孩子再攀高枝;混得不好的父母,希望孩子来替他们逆风翻盘,成为人生的赢家。
孩子发展好时,他们不鼓励;孩子受挫时,不支持,他们透过孩子看到的只有自己内心的各种期朌,唯独看不到孩子。
孩子在这样常年地打压下,只能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的就接受父母的认知“我不行,我不如人”,早早的失去了成功的力量。
所谓父母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缘分,他们终究要离开你,无论走多远,而你的肯定是孩子生命的底色,无论成就如何,他都期待得到你的赞赏。
亲爱的家长朋友,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用心去感知孩子。你的肯定,孩子一生都需要,你的语言就是他们力量的泉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