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不好好读书也能走向人生巅峰。
因为我听腻了“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我烦,我不信。
相信很多不爱读书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念头,最后成为“读书无用论”的支持者。
读书没用,是很多不爱读书的人的共识。
因为,我会函数又能怎样?我多背一篇文章又能怎能样?多掌握一点知识点又如何?以后用得着吗?
用不着。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用不着。
既然如此,那我还一遍又一遍枯燥地学习干嘛?
老师劝我,别再荒废大好青春了,趁年轻赶紧学点东西,别太不懂事。
我听不进去。
爸妈劝我,反反复复苦口婆心地说:“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他们嘴笨,说不过我。
反倒是我张口即来,说上一大堆:
李嘉诚,小学学历,后来成为香港首富。
莫言,小学学历,后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还有语文课本里的常客——鲁迅先生,中职文凭,在日本学医,学分不够没能毕业,后来弃医从文,写出来的文章影响了几代人。
你瞧瞧,这么多成功人士都是低学历高成就,我以后怎么就不能成功呢?
父母哑口无言。
但是我错了,错得离谱。
我只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知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我甚至沾沾自喜,劝服了爸妈。
可是,我丝毫没有意识到,我能说“嬴”爸妈,仅仅是因为我比他们多读了几年书。
后来呢?
后来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脸上。
火辣辣的疼。
痛彻心扉。
我终于步入了社会,才发现自己根本什么都不会。
想进企业?别做梦了,那么多人挤破头皮想进去,你没文凭没学历,想都不要想。
20多岁的年纪,拼得就是文凭。不读书,没有一技之长,你拿什么跟别人争?
大不了,创业呗!
没资金,没经验,没能力,瞎想什么呢?
即便向父母要钱拿来折腾,又能翻起什么水花?
那些个久经商场的老狐狸分分钟摆平你。
我想了很久。
我能做什么?
很遗憾。
除了学习,我一无所有。
一直以来,有一句话让我觉得厌恶。现在想想,倒是讽刺更甚。
“这孩子很聪明,但就是不好好学习。”
有多少人听过这句话?又有多少人被这句话给欺骗了?
明明是批评孩子不好好学习,却加上“聪明”二字。
这到底是批评,还是夸奖?
反正,年少时期的我只听得进前半句。
有人解释,这样是为了表明“学习不好≠不聪明”,以此为孩子树立信心,鼓励他努力学习。
其实,无非是自尊心作祟。谁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笨?
成绩忽高忽低,只觉得低分是失误,殊不知高分才是幸运。
有些时候,我们就这样自欺欺人,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被谎言遮掩的事实。
……
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沙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恼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中岛敦《山月记》
李嘉诚为什么能成功?
他自己在《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里已经写得够明白了。
莫言、宗庆后、鲁迅、牛根生,他们这一批低学历的成功人士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多少年了?
时代变迁,当今社会还能找出几个低学历高成就的成功人士?
别再被“你读书比我好,可你毕业后却只能给我打工”这样的毒鸡汤给蒙骗了。
谁不想当老板挣大钱?
但是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个人能力相匹配,而个人能力则需要不断培养和学习。
有人提问:读的书很快会忘掉,那么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借用胡适先生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被我忘掉了,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而阅读对我的改变也是如此。我看过的书,结交过的人,最后都会沉淀下来,变成我的骨头和肉。
现在这个时代,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读书不可以,什么都可以功利,唯独读书不可以。
读书的意义简单点说就是:
20岁时,拼学历不输别人;30岁时,拼能力不输别人;40岁时,拼阅历不输别人。
因为,一个人的未来由知识、能力、态度决定。
知识,需要通过学习获得;能力,需要经过实践增长;态度,需要由平时习惯养成。
而读书,既可以学习知识累积经验,也能养成良好的态度。
所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决定你未来的出路。
作者简介:陈胤嗣,一位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知趣先生。
别来无恙Young,一个年轻人的聚集地。欢迎各位有志青年投稿!投稿邮箱:1152137694@qq.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