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劝说自己打开心胸,读点没有读过的书,增长增长见识,于是选了一个离我的世界最远的一个领域——艺术。之所以选艺术,除了它和我的距离足够远,知识跨度足够大,更重要的是文学本身是艺术八大门类之一,相传艺术之间很多微妙的东西是相通的。我想着从别处通一通,悟一悟。
在《小顾聊绘画》这本艺术入门书里,欣赏了一系列世界级名画,认识了一批顶尖级画家(有点遗憾,画家的名字一个也没有记住),再后来读《傅雷谈艺录》,想知道这个和我们拥有共同文化基础,又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评论家是如何谈艺术的,就此结识了傅雷,接着有了这本《傅雷家书》在我生命中的出现。
有《傅雷谈艺录》的阅读垫底,《傅雷家书》读起来酣畅淋漓,没有任何障碍,更让我万分惊喜的是傅雷居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儒教信徒,他给儿子傅聪灌输的教育理念:谦虚、谨慎、真诚、意志、刚强,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孔子的儒家思想,书信中也屡屡引用《论语》章句。
比如他告诫孩子要多作总结,多作自我检讨,这不就是儒家君子修身养德中的“责己”、“克己”、自律、自觉么?孩子年少成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他在信中提醒绝不能骄傲自满,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戒备感觉。
一本书连接起了数本书,它们来处不同,姿态各异,却在此处一起交融、汇集,碰撞出新的浪花,激荡出新的乐章,非常神奇,非常棒的一次阅读体验。
这件事让我领悟到了将书读深、读透、读广、读快的办法。你在第一本书得到A,在第二本书里得到B,在第三本书得到C,看完三本书,总的收获并不一定等于A+B+C,有可能等于A*B*C。
这个体验和发现,让我无比兴奋。刚入简村时,听文友说一年看50本书,觉得他好厉害,去年自己看了46本,虽然略显吃力,但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一年读50本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当你见得够多,想得够多,有些书你放在手上翻一翻,就知道值不值得读了。你看书的速度也会快很多。随着你读书数量的不断增加,积累知识的飞速倍进,一年看100-200本也不是特别稀罕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