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最近朋友圈多了个开关,可以让你选择“只开放3天的内容”给好友。于是乎众人调侃,好友还不如陌生人,后者还能看10条。也有人开玩笑说,为了看你们的朋友圈,我只有把你们都删了。。
话题
今天看到知乎上有个话题,关于如何看待微信朋友圈的3天开关功能。同时结合之前的QQ强迫用户改变使用习惯的经典案例:当年因为大部分用户都选择隐身而迫使团队作出“取消隐身”功能的冒险行为,而结果也导致了用户的抵触而被迫快速恢复到原有的逻辑。
题主似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社交软件,点开对方的朋友圈,都只有3天的动态,那么无疑,这个社交软件就死了。
疑问
微信的这个小动作是在作死吗,真的会死么?同时也突然对这个点产生了一些兴趣:
微信团队会如何来设计这个所谓的“仅展示3天的朋友圈”的逻辑呢?
在微信的功能体系中,朋友圈分两类:我的朋友圈,和,别人的朋友圈(微信把它叫相册)。那么这个功能产生的影响有两个:
1、设置了仅3天朋友圈的用户,他的相册里是看不到3天前的内容的;(这个大家都碰到了)
2、我的朋友圈里,设置隐藏的朋友,他发布于3天前的内容,通过不断刷页面的方式,是否能被看到?(这个不确定,因为我的朋友圈里人太多了,基本上没有那个闲功夫刷新3天以上的朋友圈流水)
求证
为了求证,我花了将近1个小时来刷新我的朋友圈发现了两个结论:
1、设置了隐藏的好友,他发布于3天前的内容,也一样不会出现我的朋友圈流水里(也就是说3天的开关,是个真实有效的开关,而非是偷工取巧的做法);
2、原来我的朋友圈,最多只展示5天的内容,也就是说5天前的内容,我是无法再刷出来的,如果要看更多内容,只能去对方的相册(对方的朋友圈),5天之后的内容,全是微信的广告了(这算是微信团队给闲的蛋疼的用户藏的一个“彩蛋”么)
分析和理解
尝试去理解下微信产品经理对于这个逻辑的想法和考虑
1、为啥最多只展示5天的内容?
微信的普及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每个人的圈内的数据更新量,已经大到普通用户根本不会去看3天以上的数据,所以提供5天的数据极限值,已经是一个足够的范围,考虑到朋友圈的巨量数据,从系统性能上来考虑,提供5天数据查询服务,和提供10天数据查询服务,可能是完全两个规模级别的解决方案,从这点上看,微信朋友圈5天的查询服务范围,是合理区间范围,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微信只能刷出5天的数据;
2、为啥不能用刷刷刷的办法,看到用户发布于3天前且被隐藏的内容?
上面讲到的5天是极限值,而3天是常规值,通常一个微信的用户,基本上都不太能够刷到3天以外的数据。所以,原本从性价比角度考虑,微信完全可以只针对个人相册的开放时间进行限制,而非对每个用户的朋友圈数据进行逻辑隔离,那样可能开发成本更低。
基于以上两点,个人猜测微信在考虑该功能的逻辑时,更多是出于:
A、微信的用户群体范围问题。
微信的用户小到小学生,老到父母爷爷辈都在用,某些用户的朋友圈内信息流并不多,所以3天内的数据也没几条,如果明明设置了3天的开关,但是通过简单的“刷刷刷”,就能看到3天前的内容,这个逻辑上有点说不过去,所以,即使麻烦一点,也得对得起这个开关的定位和承诺;
B、合理的系统架构问题。
微信这样级别的产品,别说是用户,即使是内部人员,也未必能够探究其架构全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微信在信息流的架构和组织上,是花了非常的投入的,这点可以从红包照片,消息撤回,展现层数据与实际数据交互的分离等地方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C、用户隐私问题
朋友圈流水,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用户的生活、工作环境的流水信息,发布时无心,回顾时有心。每次回顾浏览自己朋友圈内容时,经常会想,自己怎么会发那么SB的东西?如果把你半年的全部生活流水、工作心情全部展露给好友,是存在一些隐私隐患的。(更何况微信已经从传统的熟人社交全面迈向了社会社交,朋友圈已经是个复杂的圈子)所以微信提供的3天功能,其实是很贴心,也很到位的一个功能,可谓4两拨千金;
D、3天的开关,真的影响了你对于朋友圈的体验吗?
2天的数据的都够你刷的了,3天的数据,你有那个时间不如多搬几块砖吧,5天的数据。。如果你经常刷。。那正好也能解释你为什么搬砖了。真正受影响的可能是宅男们,再也没有办法偷偷去刷女神的朋友圈了。。T_T,但人家女神看不上你啊,就不给你看3天前的,意思是,老娘对你没兴趣,一边凉快去吧
E、微信团队对于朋友圈的需求定位
以上几点,可以大概看出,朋友圈的定位应该是,分享用户的近况。有了朋友圈,我们不用通过打电话、发私信这种正式的社交行为,也一样可以了解对方过的好不好,以及告诉对方我过的好不好,一个赞,一个表情的回复,也都是向对方发出的问候。
F、朋友圈内容质量的问题
这个大家都懂的,朋友圈里的微商,无孔不入,现在碰到陌生人主动发起好友请求,第一个想到的,会不会是微商?如何抵御微商的侵袭?这其实是个题外话,本身微商内容的识别和过滤确实是个难题,个人愚见,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微信提供一个“ad 广告”的打标签功能给用户(可适当隐藏起来,比如点击回复按钮时,在“赞”,“评论”的基础上,多一个“ad广告举报”功能),如果某个人发布的信息,一旦被一定数量的朋友标记为“ad 广告”,则系统自动过滤掉该内容。发布人可以选择投诉渠道进行申诉。然后经常被人标为广告商的用户,那么嘿嘿嘿(为商者心虚,申诉与否自行决策)
解决了量和质的问题,微信朋友圈的辉煌,仍将持续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