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堂笔记 | 一杯茶汤的管理

课堂笔记 | 一杯茶汤的管理

作者: 时光知味sun | 来源:发表于2022-12-25 00:01 被阅读0次

    2017年的8月18-20号去济南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一杯茶汤的管理”课程。

    2019-6-22--24号重去济南参加“一杯茶汤的管理”课程的复训。

    课堂笔记整理如下:

    破冰:抽号,自我介绍,回答问题,调整情绪,培训专注度,猜题,抢答复述学习内容。

    一、一杯茶汤的管理之司茶人

    知识体系:产地,属性,生熟,纯拼,水温,茶艺,手法等。

    技术体系:

    艺术体系:

    美学体系:美无标准,忌一览无余

    终始本末,缺一不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为茶汤的作品:营造一个美好的空间和茶席的能力

    建水属于隐蔽工程,用于盛放弃水,里面放垃圾乃大忌。颜色也不可夺其他茶器。

    2.仪容:淡妆素抹

    合体而舒适的服装,不能短过肘;不穿旗袍泡茶;打扮不招摇。

    3.心法相连

    君臣关系:心为君,技为臣。主泡器为君,其他为臣。表演尽量不用盖碗(高规格可以)

    4.纯净,纯粹(要有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5.形而上之道 守破离

      形而中之艺 艺的手法

        形而下之器 以器载道

    二、茶艺茶汤之美学

    三、行茶实操·注水

    四、行茶之平衡力

    茶席:包含人,茶,器,物,境,乐的美学空间,所有之间的关系皆需要处理,需要平衡。

    “平衡”,既是一种技术能力,亦是一种美学意境的能力。

    跨界:做生活的大杂家

    1.人之安心    “一念”很重要,一念即正念,知止而正。

    包括呼吸,心跳,手之触,身之形 ”身直,头正,心静“,美学境界。

    2.器之君臣

    君臣关系,便是指挥与辅佐的关系,要平衡其功能。

    3.水茶同心

    茶是引导关系,水与茶,茶是引导,水则是主导关系,二者同心,是平衡的关键。

    一杯茶汤的管理中,物之平衡,乐之平衡,身之平衡,心之平衡,境之平衡,均需管理,是功夫, 但也是快乐所在。

    五、行茶实操、茶汤品评

    古树山香冲泡:涩:化不开  苦:化开的是好的苦

    冲泡的时候一道长,二三四道短,五六道拉长

    六、正确认知醒茶

    七、泡茶之误区

    八、泡茶之雅操、力点

    足力:大臂 手腕

    中力:手腕(宽广)

    轻力:小臂 手腕(适用于绿茶,红茶,台地茶,山香)

    无力:力量的柔和度(碧螺春 安吉白茶 有瑕疵的茶)

    水流:

    纤细:有力  柔和

    宽广:有力  柔和

    茶类:

    细嫩:高,细,醒茶中力,泡茶中轻力,尾水低足力

    中发酵:岩茶 高山乌龙

    醒茶高足力 泡茶中足力

    重发酵:红茶 黑茶

    醒茶高轻力,泡茶中力,尾水足力

    雅操:

    蝴蝶式

    交叉式

    拍水式:大拍水,小拍水

    飞翔式:双飞      单飞

    击鼓式:大臂 小臂 手腕

    九、古树普洱茶之品学

    十、泡茶实操考核·结业茶会

    宋代就有“赴茶汤”一说。日本茶人每年都会去杭州径山寺朝拜。在与茶器水的沟通当中,自身管理尤为重要。要做到用茶汤征服顾客。

    第一, 醒茶

    醒茶是重头戏,不可缺失,不可怠慢。醒,指的是闹钟,觉知生命中的闹钟,醒悟认知的意思 。

    技法,就是不断拿起与放下,是最低基础。

    艺能,是茶席布置,茶人服饰。人是茶席的一份子。

    心法,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从开始就要觉知。

    美学,是一个高度认识,也是愉悦自己的过程,认真泡好一杯茶,经营好自己的生命。

    醒的三层意思:苏醒,从夜到昼;觉醒,明白过来,由错误到正确;引人注意。

    第二,醒茶的目的

    1,为了唤醒茶叶

    2,让沉睡或密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分的接触,恢复良好愉悦状态。

    3,吸收天地自然之气,焕发茶之本质。知味者,享受当下生命的绽放。

    第三,醒茶的原理

    1,醒茶,和醒红酒有着类似的效果,打破茶叶原有的封闭状态,让茶与空气呼吸,与水交融。

    2,使茶汤更和谐,醒茶的水平影响甚至决定了冲泡后的茶汤状态。

    3,茶饼的紧压和茶在袋中、冰箱,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陷入沉睡。醒茶,等于开启仓门,把茶从沉睡中唤醒。

    4,密闭的茶属于低活跃状态,醒茶后,内含物质会变得活跃,茶汤的醇、稠、厚度会增加

    第四,醒茶的方式

    1,自然醒。冷冻或冷藏,密封下的绿茶,乌龙茶等适合自然醒。

    2,容器醒。紧压茶等类别,适合放在容器中醒。

    3,热水醒。除绿茶,花茶,细嫩红茶外的其他茶类,适合热水醒。

    容器醒茶:长期存茶用瓷罐,紫砂罐里面宜包宣纸。

    第五,醒茶时间

    1,自然醒,一般在20分钟以上

    2,容器醒,一般在十天以上

    3,热水醒,看茶醒茶,根据茶性不同,热水醒,又叫洗茶。

    温绿茶,水温90到95度就可以。

    六大茶类的生命特征

    龙井,属于炒青高香茶,属于有性繁殖。绿茶有炒青,晒青,蒸青,烘青之分。

    安吉白茶属于绿茶,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属于烘青绿茶。乌牛早,属于特早生种,很多人将乌牛早冒充龙井茶来卖,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只是外形有些类似。

    红茶鼻祖是正山小种,属于武夷菜种。金骏眉,祁门红,滇红的纯度醇厚,饱满。祁门红茶在行茶的时候,水最软,要给予很小的力量,类似于小家碧玉。正山小种,它的力量,放在第二,它类似于大家闺秀。滇红,比较肥硕,有力量。滇红类似于霸道女总裁,女强人,女汉子类型。

    白茶有白毫银针,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白牡丹有大白茶,水仙白,属于无性繁殖。贡眉是本土菜茶,属于有性繁殖。寿眉属于大白茶,无性繁殖。

    黑茶的生命特征:湖南安化黑茶,属于有性系,灌木型。例如:云南普洱。

    乌龙茶的生命特征:无性繁殖,如水仙和肉桂,另外乌龙茶还有有性繁殖。

    六大茶类的基本香型:

    绿茶:嫩香,清香,板栗香,豆香

    白茶:毫香,甜香

    黄茶:豆香,暑香

    乌龙茶:花香,蜜香,果香

    红茶:果香,甜香,焦糖香

    黑茶:菌香,陈香,药香

    一般十年以上的黑茶才具有陈香。

    一,茶席空间的整洁度,实用性,美学性

    1、无杂物(普洱茶针,剪刀等锐器不能放在茶席上)

    2、布局合理 舒适

    3、茶器摆放操作方便无碍

    4、具有欣赏价值,让人赏心悦目。

    二,茶人状态

    1.服饰得体,合身,不穿无袖或过于暴露紧身的衣服。

    2.首饰得体,不佩戴过多有声响的饰品。(同质同色首饰)

    3.举止得体,泡茶井然有序,动作流畅优雅。

    4.妆容得体,不浓妆艳抹,不涂香水手霜等有刺激性有气味的化妆品。

    5.不过分的紧张和懈怠放松。怀一颗赤子之心,不忘初心才能泡好茶。一杯圆融平衡的茶汤。

    三,选器合适,与茶相符

    1.季节不同。例:08年的普洱,如果天气比较湿热,最好用盖碗冲泡。

    2.时间不同。上午阳气会上升,高扬。下午与上午又不同。

    3.茶性不同

    4.茶侣不同

    四,水温的重视

    1.一壶水泡到最后。

    2.要注意煮水的衔接,与茶温有延续。

    3.反复煮水,有新水的进入,原有水可反复烧开,但要不断的添加1/3的水量,保持水分子的活跃度。

    4.水温与茶的关系

    五,泡茶中

    1.投茶量与入水的关系

    最初的投茶量宁肯少也勿大,如果投茶量小还可控,投茶量过大就不可控。

    2.注水过多

    水不要超出盖碗的量

    3.纳茶的重要性

    碎茶在中间,整茶在上和下

    4.洗杯

    不能用洗完第一杯的水再重复去洗第二个杯子。

    5.过于追求茶的冲泡次数,过于按照时间出汤。

    关于置茶,紫砂壶,整茶近壶嘴,碎茶放在右侧。

    6.急于表现茶汤和技巧。

    7.茶汤分配要均匀。

    8.不能保持茶汤的稳定性。

    9.一味追求慢,要注意动作的柔和性,自然性,优雅性,眼随手,手随茶,茶随心。

    实操要点:

    在实操的过程中,注水一定要有稳定性;端杯行走,满杯水不溢出来,这也是练习稳定性的一个方法。

    温器,夏天可温一圈,冬天可转两圈,水量大。温杯十点开始,逆时针,夏天三分之一入水量,冬天可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入水量,让茶温上来,至40--50度,出来的茶汤会润。

    要有候汤意识,好茶汤要求厚。

    入水从高处注,注水均匀,不击打茶叶。动作连续,做完一个动作然后做下一个动作。出汤倾斜45度,主泡器放在公杯上,不击打茶汤。单侧入水力量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出汤两个时间点止语:一,入水  二,出汤

    天气炎热,壶盖打开透气。

    越到后面入水越慢。最后三分之一,柔和的用重力。先给自己倒茶汤,品尝,调整手法。

    正山小种一般是定点入水,低斟。

    红茶入水量不能少,少了会苦;候汤时间要短,长了容易酸;三四泡的时候入水量要小;记得要醒茶,透气,否则容易燥;入水速度减慢,注水点有变化,可增加茶汤的饱满度。(入水时间就是泡茶时间)

    静置一会儿再从公杯里边倒入品茗杯当中,这叫中正。

    第一道入水,点低,水量大,力量一定要在小臂和手上,注意定点注水。

    第二三道,力量在手上。

    小臂和手同时的力量,是最大的力量。力量在大臂上,是次大的力量。单独手的力量最软,也最小。

    一个点入水出汤不要超过两次。

    喝茶可以喝出生命的清明和通透性。

    入水和出汤的时间一共不过30秒左右,一定要记住止语

    三下投茶,手要藏住茶拔的茶针。放茶拔,收手,茶则盖上。

    入水太快,宽广是缺点。

    茶性偏温柔型,温吞吞,从高点入水,入水量不要太大,不要大到溢出杯盖。

    纳茶:饼茶记得要块放上下,散放中间。

    有瑕疵的茶,堆味重的茶,一要水温低,二入水要宽广,三出汤要快,四透气时间拉长。

    (貌似开盖闻香, 实则透气)

    醒茶记得要单点入水

    宽广:速度 高低 粗细 力量

    纤细:

    出汤慢也是在泡茶,出汤速度快容易水。

    看茶:一色泽,二条索,三匀整,四净度 (以貌识茶)

    金峻眉:干茶有三种颜色,有宝光,七分黑三分黄。

    普洱茶一般也是定位注水法,后期可循环注水。

    司茶师要求庄重,要有品鉴能力,这是第一需求。

    茶鉴,是喝茶的记录,茶总结。可以一周一次,一月一次,一年一次,也可以一天一次。

    红茶会有宝光。红茶加牛奶,稠的味道好,这个是鉴别红茶品质优劣的一个方法。

    盲评:(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  ( 台地茶,生态茶,古树茶)

    茶礼分三种:

    草礼,鞠躬15度

    行礼,30度

    真礼,60度

    生普,有人把它归属于六大茶类之外的第七大茶类。把它定义为晒青绿茶,不是很合适,绿茶有保质期,而生普是没有保质期的。

    熟普,是在1973年之后才有的,属于后发酵茶。

    7542:七五年配方,四级茶青 茶青指的是茶叶的粗嫩程度,2是孟海茶厂。

    7581:就是75年的配方,八级茶青。1,也是茶厂代称。

    辨水篇,唐陆羽,在茶经中曾指出,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炙指的是醒茶和置茶,煮指的是泡茶。

    学茶要深耕细作,追本溯源。

    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物稚则天全,水稚则味全。

    无根之水为灵水。无根之水包括:雨水,雪水,露水等等。

    煮水篇,陆羽,在茶经中讲过: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又叫“萌汤”。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可饮用。腾波鼓浪,为三沸,水老,不可食也。

    水分子稳定,才可以饮用,相当于人的情绪,要稳定。

    袁枚讲:有焰之火为武火。现在化学指标是PH值为6.5-8.5水

    水的硬度,0到8度为软水,十度以上是硬水。现在自来水的总硬度一般不高于25度。

    “水,是茶的载体;离开水,所谓茶色、茶香、茶味便无从体现。因此,择水理所当然地成为饮茶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熊明遇《罗芥茶记》云:烹茶,水之功居大。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两段话,讲的都是一个意思:用好水泡较次的茶,茶性会借水而充分显现出来,变成好茶;反之,用较次的水泡好茶,茶便变得平庸了。

    水在茶艺中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因此,从唐代中期艺术性饮茶蔚成风气以来,择水、论水、评水,便成为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归纳起来,历代论水的主要标准不外乎两个方面:水质和水味。水质要求清、活、轻,而水味则要求甘与冽(清冷)。

    清,是对浊而言。用水应当质地洁净,这是生活中的常识,烹茶用水尤应澄澈无垢,清明不淆。为了获取清洁的水,除注意选择水泉外,古人还创造很多澄水、养水的方法。

    田艺衡《煮泉小品》说:移水取石子置瓶中,虽养其味,亦可澄水,令之不淆。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这种以石养水法,其中还含有一种审美情趣。

    另外,常用的还有灶心土净水法。罗庚《茶解》说:大瓷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士也,乘热投之。有人认为,经这样处理的水还可防水虫滋生。

    苏东坡有一首《汲江水煎茶》诗,前四句是: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人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铛。

    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日:此诗奇甚!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

    水虽贵活,但瀑布、湍流一类,气盛而脉涌,是缺乏中和淳厚之气的过激水。古人亦认为与主静的茶旨不合。用这种水去酿酒也许更合适。

    水之轻、重,有点类似今人所说的软水、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铁盐等矿物质。能增加水的重量。用硬水泡茶,对茶汤的色香味确有负面影响。清人因此而以水的轻、重来鉴别水质的优劣并作为评水的标准。

    据陆以恬《冷庐杂识》所记,乾隆每次出巡都要带一个精工制作的银质小方斗,命侍从;精量各地泉水。结果是:京师玉泉之水,斗重一两;济南珍珠泉,一两二厘;惠山、虎跑,各比玉泉重四厘……

    因此,乾隆还亲自撰文,把颐和园西玉泉山水定为天下第一泉。从此,出巡时必以玉泉水随行,但由于经时稍久,舟车颠簸,色味或不免有变,所以还发明了以水洗水的方法:把玉泉水纳入大容器中,做上记号,再倾入其他泉水加以搅动,待静止后,它的水质重则下沉,玉泉体轻故上浮,提而盛之,不差锱铢。(据《清稗类钞》)乾隆测水、洗水的办法是否科学、可靠,姑且置而不论,但古人对轻水之重视程度,于此可见。

    甘洌,也称甘冷、甘香。宋徽宗《大观茶论》谓: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明高濂《遵生八笺》亦说: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水味有甘甜、苦涩之别,一般人均能体味。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一时髦的广告语,倒也道出好水的特点。

    明田艺衡说: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泉而能冽,证明该泉系从地表之深层沁出,所以水质特好。这样的冽泉与岩奥阴积而寒者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大多是潴留在阴暗山潭中的死水,经常饮用,对人不利。

    而被称为天泉的雪水,却甚宜于烹茶。《宋徽宗《大观茶论》谓: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红楼梦中妙玉用藏了五年、从梅花上扫下来的雪水烹茗,虽然是小说家言,却并非全出于想象。

    从水的质和味上加以长期观察后,陆羽在《茶经》中写下了山水上,江山中,井水下;的结论。

    据唐张又新《煎茶水记》所说,陆羽还把天下的水分为二十等,依次列为: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但与他同时另一位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的刘伯刍却认为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排列次序大不相同。

    此后,关于各地水质次第的争论,竟延续了千年之久且一直未有结论。这说明了,感官鉴定难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在鉴定水质方面要想做到既可意会,又能言传的话,还须靠科学分析手段。

    目前,茶界对饮茶用水所认定的水质主要标准是:色度不超过15度,无异色;浑浊度小于5度;无异臭异味,不含有肉眼可见物;PH值为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毒理学及细菌指标合格。

    古人饮茶,注重于水自汲、茶自煎。把汲水、养水当成整个品茶过程的一部分。他们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品水结论,虽然带有一些玄虚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与科学道理暗合或相通。对此,我们既无须一味盲从,但也不应一笔抹煞。了解、掌握一些水须清、轻、活、甘、冽的原则,无疑地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地选择饮茶用水。

    水土相宜茶自佳

    由于条件所限,陆羽不可能遍尝全国各地名泉,所以能够荣列他的名泉榜的泉水(含雪水)只有二十位。但陆羽的名气太大了,以致历代不少茶人都囿守在这一名泉效应圈中而难于自拔。

    晚唐的李德裕当宰相时,因喜爱惠山泉,叫人从江苏无锡直到长安设递铺,专门为他运送惠泉水,自授政敌以攻击之把柄。

    北宋京城开封的达官贵人也极力推崇惠山泉,同样不远千里,运送惠泉水。

    欧阳修请蔡襄为他书写《集古录》序文,后精选四件礼品作为润笔,其中就有惠山泉一瓶。由于经过长途跋涉后水味易变,京师的茶客们还创造了一种拆洗惠山泉的办法:当泉水到达时,用细沙淋过(即用细沙过滤一下,以除杂味),则如新汲时。

    (周辉《清波杂志》卷四)明代讲究品茶的文人无法得到惠山泉,便挖空心思,把一般的泉水煮开后,倒入安放在庭院背阴处的水缸内,到月色皎洁的晚上揭去缸盖,让泉水承夜露,反复三次,再将泉水轻舀人瓷坛中,据说用这样的水烹茶,与惠泉无异,故称为自制惠山泉(朱国桢《涌幢小品》)。崇拜名泉至此地步,已有点望梅止渴的意味了。

    其实,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早已记录了陆羽的几句话:夫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意思说:茶出产在那里就用那里的水来烹煎,没有效果不好的,这是因为水土相宜。水再好,运到远处,它的功能只剩一半。

    宋代的唐庚是个豁达者,他在《斗茶记》中说:吾闻茶不问团铐,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所以他被贬惠州时,每次烹茶,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旋汲旋烹,深得其乐。他曾作诗《嘲陆羽》,但从上述的几句话看来,他正是对陆羽的择水理论有深切体会的异代知音。

    陆羽足迹未及潮郡,潮境内宋徽宗《大观茶论》谓: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的泉水自然无缘进入名泉录,但这并不意味着潮境无好泉,潮人不晓择水。

    北宋唐庚《梦泉诗序》云:潮阳尉郑太玉梦至泉侧,饮之甚甘,明日得之东山上,因作《梦泉记》示余,余作此诗。诗中且有名酒觉殊胜,宜茶定常煎之句。

    又,《海阳县志;金石略》记潮州西湖山《濮邸题名》:淳熙丙午中秋……登卓玉,上深秀,汲泉瀹茗,步月而归。此皆宋代与潮郡有关的择泉记载。潮州的名泉,比比皆是:潮州西湖的风栖泉、处女泉;潮安石庵的山泉、桑浦山的甘露泉;汕头舵浦的龙泉;澄海之凤泉、狮泉、象泉、灵泉、玉泉;惠来的甘泉、君子泉;潮阳的卓锡泉;普宁马嘶岩的流泉:揭阳的狮子泉、茉莉泉、八功德水泉……这里所开列的,是名副其实的挂一漏万,真要作一番普查的话,正不知要开出多长的一串名单。何况,还有很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山大岭中的未名泉。

    除了山泉,潮境内的韩江、榕江、练江、凤江等等,只要未受污染,亦皆是水质纯美的江河。从前,沿江居民多有入江心取水烹茶者,有时江水稍浑,亦不用加什么白石、伏龙肝或施于拆洗手段,只须投入一点明矾,搅动几下,静置片刻便成清甘澄碧的好水,其味不下山泉。

    此外,遍布城乡的水井,亦是工夫茶客最方便而且取之不竭的烹茗源泉。在幽静的古城中,每家都有一口以上大小不一的水井,有客登门,几句寒暄之后,马上开炉升火,再亲临井边,抖动长绳短绠,颤悠悠地汲起一小桶夏冽冬温的井水来。望着水面摇漾不停的波光,听着那淅淅沥沥的滴水声响,自有一番舒心的意趣。”

    “《茶疏》作为我国茶史上一部杰出的综合性茶著,对茶的生长环境、制茶工序、烹茶用具、烹茶技巧、汲泉择水、饮茶佳客、饮茶场所、用茶礼俗、适宜饮茶的天时、人的心境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具有珍贵的史料和文化价值,被誉为可与《茶经》相媲美的佳作。让我们走进这部对现代茶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杰出茶书,了解其对择水烹茶的观点。

    关于择水,许次纾认为:“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可见水对茶香的激发至关重要,没有好水就不能成就茶事。许次纾提到古人评定的第一泉中泠泉已湮灭不复存在,认为名泉首选惠泉,“甘鲜膏腴,致足贵也”。许次纾又提到“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江河溪涧之水,遇澄潭大泽,味咸甘洌”,“余尝言有名山则有佳茶,兹又言有名山必有佳泉。相提而论,恐非臆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好水;江河之水也为宜茶的好水,而且佳茗生名山,名山藏妙泉,山水同辉才为灵山秀水。

    在贮水、舀水、煮水器三章节中,许次纾认为取甘泉最好随取随用。即便贮水,也要选择大瓮,但忌新器,用久的为好,而且应该为贮水专用,贮水忌用木桶。贮水大瓮应密封好,用时打开。舀水“必用瓷瓯,轻轻出瓮,缓倾铫中。勿令淋漓瓮内,致败水味,切须记之”。对于煮水器,金制、锡制为好,因为“金乃水母,锡备柔刚,味不咸涩,作铫最良”。这为许次纾个人之谈,金锡制品昂贵不能作为大众化用具,而且陶制用器亦佳。许次纾强调“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茶、水、器、火和谐相济为成就好茶事的关键,这颇具中庸哲理,天地和谐万物自生,人人和谐社会安泰,天地人的和谐才有共融祥和,这也是人们从茶事中品出的人道源于天道之理。

    对于烹茶技艺,许次纾在火候、烹点、称量、汤候、瓯注、荡涤几章节中加以了明确阐述,关于烹茶的火候,许次纾认为:“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气人汤,汤必无用”。所以应先把木炭烧红,待烟气散去再烧水,而且少水时要快速扇火,不能停手,否则弃水再重新烹煮新水。对烹茶的准备,“未曾汲水,先备茶具。必洁必燥,开口以待。盖或仰人,或置瓷盂,勿意覆之。案上漆气食气,皆能败茶”。即备具要洁净干燥,不使异味串人茶中。烹点时“先握茶手中,俟汤既入壶,随手投茶汤。以盖覆定。三呼吸时,次满倾盂内,重投壶内,用以动荡香韵,兼色不沉滞。更三呼吸项,以定其浮薄。然后泻以供客,则乳嫩清滑,馥郁鼻端”。这里提到洗茶,洗茶为洁净茶,也以示敬人,这为当今茶艺仍传承的技法。许次纾谈到洗茶时的水温为未沸之时,洗茶时间为呼吸三次为好,即快速涤茶,反之,水温过高洗茶过久会使茶香和营养成分流失。

    正式烹茶时水温、时间皆有技巧。对茶的用量,许次纾在秤量一则认为:“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余以是增减”,而且茶注宜小不宜大,这样有助拢香,这也是流传至今功夫茶的紫砂壶或瓷壶多为掌握之大小。对于煮水的温度,许次纾在汤候一则讲道“水一人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足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即急火煮至蟹眼之后,水有微涛为佳。当今冲泡细嫩绿茶也遵循水温在80度左右为宜。如此烹茶技巧才有馥郁鼻端,沁人心脾的好茶汤。”

    备注:以上引号中内容来自网络,侵删。

    茶与器,火,水

    水为谋,器为臣,茶为君,火为帅。

    茶与不同的茶器属性,季节,级别。

    城中展眉处

    铁壶和银壶煮水,茶汤差别大,50%水,在壶中产生变化占50%,壶重量不同,产生的力度不同。

    铁壶不能烧开水。

    醒茶水一定要出净。

    熟茶注水柔和。

    所谓糯米香,一定是加植物,茶叶本身是不具备糯米香的。

    幸福的维度:满足,投入,意义,分享传递

    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茶会举例:

    按照12时辰抽签定入场次序。或者按城市距离远近来算。

    泡茶时一定要记住,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入水点不同,一个地方不要超过两次;

    贴壁出汤,水温把握好,候汤时间,第一道长,第二道略短,水不要撞击茶叶;

    意念会影响茶汤,一定要安顿于茶席,出汤部位要宽泛,要集中注点,手的力量把握会影响茶汤。

    学以致用,学有所得。

    茶艺之美学

    一,茶艺,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以艺载道的方式。归于生活,对生活有敬畏之心。茶艺,活在身体里的记忆。

          茶艺:分为生活型(对人,心的水平要求较高),待客型(一般在家中,行业内,要求动作协调性),表演型(对灯光,状态,服饰,茶汤都有要求,需要表演者具有艺术的展现能力)

    学:学知识,习:见习,要知行合一。

    人在草木间,对天地有敬畏之情。

    艺:种也,种在心里,以艺载道。茶艺非表演,茶为艺术生活的修为。

    师,布道,解惑方为师。

    二,茶道,用思想去行走。

    茶道,是以修为为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茶生活的灵魂、思想。

    守:技法,破:心法,离:自然之法

    包含:茶礼,茶法,茶艺,艺术的因素,修行的因素

    有道无艺是空洞的,有艺无道如生命缺少了灵魂。生活的宗教和信仰,可以体现在茶上。

    三,茶礼:

    克己复礼(孔子)喜欢的未必就是适合自己的。适量,适度。

    静:打坐 冥想

    净:取舍  纯净 纯粹

    敬:敬畏之心是长河中的水坎

    境:永无止境 美好的境界  无用方为大用

    四,茶艺素养:

    张源《茶录》节选 水的火侯,茶的泡法。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陆羽《茶经》茶有九难

    1、学得一技之长, 再认识与茶相关的美学,艺术方能有一席之地。

    2.耐得住寂寞之心

    3.不可有炫耀之心

    炫耀的技巧和表演,就失去了灵魂,技巧不是最重要,最高的技巧应是无技巧。

    4.人与器和,器与茶和,茶与心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给时间。

    5.茶人,茶艺,必是自己先感受到了美,才有能力把美与他人分享。

    6.茶艺,茶席,方寸间的微风,因为痴迷,所以就不怕重复,只有重复,一日才有一日的领悟。

    7.茶艺于生命而言,最好的状态是找到内心快乐的状态。

    8.茶让我们遇到越来越美丽和喜欢的自己。

    茶汤之美学

    一,茶汤是美学,是味觉感受,味觉之生理,心理上的美学体验。(味道)

    二,茶汤用短暂的不可再生的当下去创造永恒。除了满足功能性,亦要满足大家情感的需求。(短暂=永恒)

    茶叶有三次生命:

    第一次,是她生长在树上的那段时光,阳光雨露;

    第二次,是她经制茶人的翻炒、揉捻,涅槃重生;

    第三次, 是她经泡茶人以水浸润,舒展身姿。

    一杯茶,得之不易,饮者珍惜。正念(当下的每一刻用心感受)

    三,从单薄到深厚、丰富,在时间的美学上,在实践的美学中尝试出最圆满的刹那。(饱满 圆融)

    四,心物合一,一道优秀的茶汤,便是对茶,对人,最好的尊重。(作品)“自己的味道”

    五,每一道茶,都是一个放下自我,表达自我,创造自我的过程。

    六,茶汤之稳定性:(1.1-15道茶汤稳定性好 2.今天与几个月几年水平一致)

    1.无数次的拿起与放下,心无外物,专注一事。

    2.真正的规制管理。不是控制别人,而是控制自己。自律,适度,规矩,包容等。

    3.茶人应是逐渐放空的过程。才可以融入茶的滋味深处,承接茶的丰富。

    4.泡茶时,茶为第一重要,人为第二重要。有味之味,无味至味。(用手,用技,用心)“从茶汤中喝到感动”

    七,泡茶是将我们眼睛看不见的“精神美”,“意境美”,“茶道美”,以及看到的“设计美”,“语言美”,“肢体美”充分展现出来。

    八,每一道茶汤中,都会有禅意。这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表达,从一杯茶汤中,给人以茶的品质和“我”的味道。

    技法(守)-心法(破)-自然之法(离)三个层次是递进和叠进的关系。

    从无意到有意,从有意再回归到无意的过程,从技法到心法,乃至化心法于自然之法。万殊一相,物我两忘。我即茶,茶即我,两相圆融。

    茶道是艺术家的茶汤作品。

    茶法,技法和艺法

    茶谱,总结和领悟

    茶鉴,又叫茶赏

    可以以月为循环,做茶谱,要有学习计划,不脱离当下的学习状态,要有学习力,要自律。

    创作者必须要有一套技术,将技术无限细腻的去放大,最后升华为艺术的必经之路。

    一杯茶汤的管理之必学技法:四法四则

    泡茶经历七个阶段:

    一,随手泡茶:随意泡

    二,随水泡茶

    三,调手泡茶(力度)

    四,调水泡茶(调整水的快慢,粗细)

    五,随茶泡茶(看茶性,看茶泡茶)

    六,调心泡茶

    七,随心泡茶(重复的力量,活在规矩里面,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四法:醒茶,入茶入水,候汤,出汤

    醒茶:将茶叶温度提起来,适应这个温度。

    入茶:

    1 择茶,2 纳茶:盖碗,壶,3 理茶:紫砂壶前整后碎  4 摇香:摇香的过程也是理茶的过程。

    入水:

    1 入水点:不可环绕放水,不可单点入水(滑动5-10度)中间隔10度,入水和出汤不在一个位置上。

    不要环绕醒茶,单点醒茶,茶的香气高。醒茶一遍,单点入水,停3-5秒,稍后出汤,出汤后在道杯里多停留一会儿,以均匀茶汤。只有最后不喝了,不泡了可以环绕入水,力量使劲推一下(普洱,红茶,岩茶)

    2 出水高低:3-5公分,7-9公分

    3 入水疾缓:普洱熟茶:前四分之一慢,后四分之一慢,力量均习不散掉,低位,宽广,力量。

    4 入水宽广,纤细

    入水禁忌:

    *无理茶意识

    *环绕醒茶泡茶

    *力量无控

    *击打茶叶

    *入水点无章法

    候水 候汤

    1.煮水速度:不建议快速烧开水

    2.降温方法:等待,拉高,纤细,入水点:从有茶的地方入水,不建议从空杯处入水。

    出汤:

    1.出水点:出汤时盖碗不要转

    2.出汤之手法:不滑动,不击打茶汤,水分子不稳定会影响茶汤质量

    3.出汤之速度:出汤速度不能太快

    4.观汤出汤:不可以散射出汤,不可以大面积出汤 出汤要净

    一杯茶汤的管理之四则

    茶 水 器 人

    茶:好茶

    水:原汤化原食 纯饮 混饮 农夫山泉(千岛湖)怡宝 娃哈哈纯净水 百岁山

    器:品鉴能力

    人:

    考试规则:

    要求泡茶一气呵成。注意仪表仪容(20分)    坐姿 神态  动作(20分)茶汤水平(60分)

    三种茶当中,有生普,有岩茶,有红茶,随意选。

    每道茶出三道茶汤,六次出茶量,也就是六道茶。

    抽号决定出场次序。

    打分最低不低于10分,最高不高于19分。(原打分标准)

    综合分指的是印象分。

    最后老师点评。

    老师点评:

    一定要在人前千锤百炼,不逃避,让自己松下来,勿过于用力。泡茶要具有稳定性。

    优点:认真,细腻,(敏感)敏锐,似江南才女。

    只有一百分的能力,才能讲出十分。所以要多听少说,不断学习精进,深耕细作,列好计划,内修,还要有学习力和互相学习的能力。

    茶汤讲究不将就。

                            原文整理于2017-9-16

                                  附加于2019-7-29

    (文字内容大多来自课程 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笔记 | 一杯茶汤的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vy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