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这人从不搞黄色,却在微博里翻车了

我这人从不搞黄色,却在微博里翻车了

作者: 一盏online | 来源:发表于2019-12-05 16:53 被阅读0次

你的微博会自动ghs(搞黄色)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发现我的微博总是会悄咪咪的关注、点赞一些奇奇怪怪的微博内容,包含并不限于ghs微博账号、各路网红、明星、营销号等。

怎么回事?这些都是啥?我明明从来没有关注或者点赞过一些奇奇怪怪的微博内容啊?

本着要洗白证明我清誉的原则,我决定一定要彻查这件事情。

一、你在微博被ghs了吗?

百度、微博、知乎、各类技术论坛上很多人求助:自己的微博账号异常关注了一堆营销号,还经常无缘无故给一些奇奇怪怪的微博点赞。

什么无痕丰胸手术、月瘦20斤的减肥茶、性感约P小姐姐,以及微博上投放的各大品牌广告,甚至有的时候还有“主动”参与转发,总之类型五花八门,操作的时候都神不知鬼不觉。

就算自己及时发现,删了动态改了密码,过阵子又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中招的微博一般更新频率都很低,或者十天半月才登陆一次,而被点赞的账号都有一个特点,粉丝数仅几百上千,但微博点赞和转发轻易就能上万,而且发的还都是广告。

这不科学。凭啥有人千辛万苦编的段子,最高点赞都没超过两位数,而别人随便发个广告就上万赞,并且粉丝还没几个。

那些轻易能获得巨大流量的人除了自身号召力以外,还有可能是因为有钱或者得到了平台内部的奖励。

有钱可以刷量,只要你会唱跳rap打篮球,你就可以轻易登上流量的顶峰。或者你本身就是个名气不错的人,那么也有可能会被平台推荐,收割收获一波粉丝轻而易举。

不管是平台推荐的还是花钱刷量,那些被推荐和被交易的微博用户都是流量浪潮下的受害者。也就是上文说到的莫名奇妙给别人点赞、转发的微博账户。

当流量成为可供买卖的商品,就一定会有人卖,有人被卖。

价值对等在互联网世界是不存在的,所有的交易都在追求低成本甚至零成本,于是薅羊毛,灰黑产才这么猖狂。

我们不仅没有隐私,甚至连操控自己隐私的自主权都没有。就算给所有的账号都加上复杂密码,也防不住别有用心的人,顶不住资本的力量。

二、我们都给谁刷了量?

在2018年,某明星的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超过一亿次的转发。以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几乎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

超全运营素材包今日更新:

自媒体爆文解析:掌握这6点,你也能成为爆文专家

微信公众号推广涨粉套路

产品运营:K12教育行业的获客,留存和转化

社群变现的道与术:私域流量&用户运营

小米80万微信米粉是怎么炼成的

领取方式:私信【运营】即可领取

这种异常的转发数据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同时有关明星账号微博数据造假的问题和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根据新浪微博的表示,2018年初,微博在日常监控工作中发现了大量异常违规行为,经过技术回溯和对比后,确认批量转发行为是通过星援App操作。

星援App是一款模拟微博客户端,通过破解微博加密算法实现批量转发微博内容的应用软件。该软件在收取用户费用之后,能够对特定用户和博文进行批量转发操作。这种转发刷量行为严重干扰了微博正常的舆论生态,也对用户账号安全产生威胁。

这也意味着,借助星援App,一条微博转发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愿意花多少钱,而这也促成了微博上出现了单条微博1亿次转发的“惊人现象”。

这只是给明星打榜刷数据,据相关报道资料显示,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新浪微博的名称后,系统优先给了大量帮助用户涨粉丝或是数据增量的业务选项。

10元钱的基本套餐,就能买到400个粉丝,或可以转发指定微博100次。还可根据需求,实现粉丝活跃程度和地域真实性的专门订制。卖家称有很多艺人和网红都来找他们购买过。

这样就能解释我的微博为啥会点赞转发一些有的没的,简单的来说我的账号被刷量平台利用了,被卖给了一些账号充当他们的水军,给他们点赞。

同样的,除了微博以外,数据造假还出现在很多行业,例如影视播放行业,曾经在某电商网站上,商家出售的单部电视剧刷1万播放量的成本低至5块钱,并且根据不同平台不同规则还设有不同的定价。

造假这词儿说起来有点难听,请使用官方术语:「数据优化」或者「数据维护」。

假设一个百万粉大博主,我给每条微博都需要做出好看的数据才行,很合理。而在人人都刷数据的情况下,一个只做内容不做维护的博主,是很吃亏的,只能劣币驱逐良币。

三、都是谁在操纵我们刷量?

“星援”APP事件仅为数据造假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其中很多“资深”的刷量平台甚至可以仅凭纯技术手段来实现批量复制。

从宏观角度来看,微博刷量属于数据造假的一种。刷量平台的系统能够模仿人工做出各种操作,如点赞、转发、评论、投票等行为。

数据造假公司的作业流程包含技术系统、核心资源和业务系统。其中,业务系统是对接其客户的业务需求。

所谓技术系统,其核心能力就是通过一台电脑,模拟出成千上万台看起来真实的手机,然后操作这些模拟的手机执行各种刷单刷量任务。

当你使用一台手机的时候,点击手机里的APP,很多APP会读取Android操作系统的底层数据,将手机标识数据包括IMEI号、品牌、Wi-Fi等传回App的服务器,告知有一台手机正在激活和使用App,服务器响应并回传应用数据。

APP获取的数据参数包括 IMEI、ISI、Mac地址、区域经纬度坐标、手机串号、安卓ID号、手机号码、品牌、信号、SSID、路由、Wi-Fi、IP。“刷量”技术系统可以自由控制手机唯一标识,使得每一次操作就像是来自真实的用户行为。

所以,在自动化刷量平台的“工作间”,时常会呈现出如下壮观景象:

实现上述设想,技术系统会将成功改造后的Android底层系统分为四大块:

执行单元——用一台手机模拟上几十万到上百万台手机。

数据库模块——通过机器生成或者通过资源获取需要模拟的手机参数,包括IMEI号、Wi-Fi、IP和手机号。

应用模块——操作脚本,指挥上百万台模拟的手机在目标应用上进行操作不同行为,包括登陆、点赞、阅读、打赏等。

调度模块——对大量手机进行批量控制,注册时间、操作时限以及刷的量等都可进行预制,以此对抗各大平台的反欺诈系统。

可见,数据造假的背后其实有着专业且又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对于只以手机底层数据为参考的反欺诈系统而言,很难去分辨这些数据流量是真实的还是机器模拟的。这种用强大技术模拟的造假流量,显然比“星援”APP更加高级。

四、总结

微博可以买粉刷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数据造假这种行为也并非现在才出现。

除了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平台,医美平台、旅游平台、电商平台都曾被曝出过数据作假刷量,可以说很多平台都存在“水分”。

在这样庞大的造价数据中,会使更多人“致盲”,消费者、创业者、广告主都失去了判断的坐标,进而再形成一个恶性生态循环。

只要数据还是互联网时代里通用的评估指标,想要通过更“取巧”的方式快速达成指标的人就会一直存在。

但不能忽视的是,在互联网时代,风口来得快,泡沫破得更快。摒弃投机心理,多点踏实精神,或许“骗局”才有可能减少

ps:觉得有用的小伙伴,记得点个赞,支持一下!

最后送你一份大礼,积累多年的【超全互联网运营资源包】,300G海量运营学习资源,等你来领。

领取方式:私信【运营】即可领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这人从不搞黄色,却在微博里翻车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xj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