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
作者:陈子昂,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
思想的苇草
法国雕塑家罗丹在1880年创作了一座名为“思想者”的雕塑,青铜人像右手抵颔作思考状,不着一言,却描摹出了人类最本质的生存状态——思想。犹太人有句格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是啊,人类是如此渺小,时间的洪流片刻不歇向前奔腾,人类却不疾不徐,仰仗进化缓慢的文明逐步成为这颗星球的主宰。我们能创作,我们能欣赏,我们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皆得益于这种沉潜的思想状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往今来多少志士贤达,站在人类文明的大河之畔,驻足,苦索低吟,最终化为这滔滔长河中的一滴。一如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对思想的求索,人类永远在路上,而无数次的驻足寻绎,人作为一根会思想的苇草,最终获得了超越宇宙的质量。
南山向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语一出,道出古往今来众生群像。魏晋以降,洎于当世,鸢飞戾天者大有人在,经纶世务者大有人在,碌碌一生,奔走疲命,全为的权钱二字。生时荣禄最要紧,身后清名非所图。偶有一人遗世独立,洁身自好, 则“共笑狂歌非远图”,多少文人的清骨傲筋在对贫苦寂索的畏惧中消磨殆尽。凡事皆因难能而可贵,在世人皆循名逐利之时,独陶潜扣心自问,鞭挞黎庶,为米折腰,这是自己为官的目的吗?栗里之征士驻步在南山之下,独立斜阳,远离车马喧嚣,思考着人生的意义与妙不可言的此中真意。纵然生平踉跄,度日维艰,但“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也正是这段孤独的体验,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平静内心,以一支橐笔,写下万世仰止的不朽诗篇,为纷繁众生留下一抹文人的剪影。
反观那些在名利一途好高骛远者,当时过境迁,历史的放大镜公正地审视每一个人的得失之时,他们却早已化作一芥最不起眼、最无价值的尘埃,泯然无踪。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是历史对每一个名利中人最无情的蔑视。即便抛开在身后留下清名这一私念,生而为人,终究需要为自己留一段时间息心静气,给过往的人生做一次小总结,探索生命的意义。哪怕片刻也好,忘掉世俗的负担,在内心的湖畔看风吹湖皱,日晚云烧,好好看看这世界的模样,看看自己是谁。
溯览千年
当我们把视线从暮色下的南山,投向浩瀚瑰丽的人类历史,无数驻足求索的“思想者”站了出来。公元前5世纪左右,从地中海到印度,从以色列到古中国,横跨大半个地球,四位“巨人”平地而起,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大地上驻足思索,投下千丈巨影,由此,人类文明步入第一个高峰——轴心时代。
翻开《古希腊罗马论丛》,强大的斯巴达城邦以武力征服异邦,驱役希洛人数百年。战戟所至,阵溃国崩。待历史的狼烟散尽,研究学者们回望斯巴达百年的前进史,却发现这里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立锥之地。永远在征伐,永远在前进,甚至没有片刻的停歇供文明萌孽,等到繁华落尽,快速的扩张也带来快速的衰落,斯巴达留给后世的只有一片废墟——既是城邦的,也是文明的。
当我们审视如今生活着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再到卡尔·马克思于大英博物馆中的十年磨一剑,先贤们驻足于历史的节点,前仆后继,为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一次又一次的总结和展望。驻足不是畏葸不前,而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停留,选择一段时间整饬三军,针砭弊病,正是为了将来能以更加矫健的姿态前进。
萤火一叹
想起古代汉语老师时常感叹,从事古文字研究的老一辈学者寻行数墨,50岁以前一般不出作品,这门皓首穷经的事业没有几十年的积累很难有大成就,可近来有些学者难以忍受几十年如一日的漫长等待,总想早点取得成就,尽快出名,却往往落得璞玉未琢,难成鸿彦。
前不久在文章上看到有研究者称越是发达的城市绿灯时间越短,路人步行速度被迫变快,一个小细节却反映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如何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近年来多有曝光的诸如明星吸毒、商品以次充好、学术造假等新闻事件,讵非我们这个时代正笼罩在急功近利思想下的佐证?
时代需要前进,但更需要在各个历史阶段适时驻足,总结得失,让思想萌孽,文明沉淀,引导民众探掘内里成为思想的苇草而非托马斯·艾洛特笔下的空心人。衷愿此文能点一豆萤火微光,引发读者几许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