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在使用Python3.7,3.6……甚至是更老的Python版本?
确实,尝试去使用一个比较“新”的Python版本存在一定风险,我们容易遇到一些问题:
-
生态,各种库的支持,兼容性……
-
不同版本的解释器存在差异,以前的项目还能不能继续使用是个问题……
-
新的特性或者功能太香,我实在忍不住更新了却遭遇到bug……
image.png
实际上,Python3.7的正式版最早发布于2018年06月15日,截止目前,Python3.7的最高版本是3.7.4(于2019年7月8日发布,距离现在的2020年7月已经有超过一年的时间!也就是已经停止更新一年了),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说,它其实也并不算“新“了。
而Python3.8的首个正式版发布于2019年10月14日,目前已经持续维护将近一年,更新到了3.8.5版本(于2020年7月20日更新)。
根据Python官网,目前最新的Python版本为3.9,目前还处于测试中,预计将在今年的10月发布第一个正式版本:
image.png
在Python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Python3.7的Maintenance status(维护状态)为security,而Python3.8则是bugfix,在这里解释一下Python的几种维护状态:
image.png
也就是说,处于bugfix状态,并且已经持续更新了将近一年的Python3.8实际上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尝试在生产环境当中使用了。
当然,如果你对稳定性要求非常高,那么选择Python3.7或者其它维护状态为security的版本即可,因为除非遇到安全性的问题,它们几乎不会再进行更新了(比如Python3.7,至今已经一年没有进行更新),所以使用起来会更更更稳。
但是!Python3.8太香了!
一起来看看它的新变化,看完你肯定想用
Python3.8:近乎全方位的性能提升
数据来自Python官网
测试结果的单位是纳秒(数字越小,性能越好),可见Python3.8的性能提升几乎是全方位的
image.png
image.png
新的语法:海象运算符 :=
除了性能上的提升外,最值得一提的变化是,Python3.8中加入了新的语法,海象运算符::=
海象运算符是一个赋值表达式,它能够减少我们的一些重复性操作,使得代码编写更加流畅、简洁易读。
- 一个简单的例子,首先这是在Python3.8以前的写法:
# 我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三样水果,并且装不下更多了
myBox = [ 'apple', 'banana', 'orange' ]
# 现在往里面装入新的水果
myBox.append('trump')
# 但是实际上,它之前已经装满了,再往里装就要爆炸了!
# 那么要进行判断,并且告诉我们,我们的盒子炸了:
if len(myBox) > 3:
print('盒子炸了,最多只能装3样水果,而你却装了{}样!'.format(len(myBox)))
可以看到,我们在这个例子中使用了两次len(myBox)来获得盒子列表的长度,非常的麻烦。。。
好的,我们优化一下,使用一个变量存储盒子列表的长度:
# 我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三样水果,并且装不下更多了
myBox = [ 'apple', 'banana', 'orange', 'trump' ]
# 记录长度
size = len(myBox)
# 那么要进行判断,并且告诉我们,我们的盒子炸了:
if size > 3:
print('盒子炸了,最多只能装3样水果,而你却装了{}样!'.format(szie))
很好!但是我又发现,我们虽然少写了一次len(myBox),少调用了一次len(),但却又多写了三次size!
对于程序员而言,多写几个字很容易造成生理及精神上的疲劳,甚至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导致抑郁,最后形成网抑云之类的严重症状。
万一这不是一个只有几行代码的小例子,而是一个天大的项目呢?那一定会写断手!幸好,海象运算符的出现防止了这一点:
# 现在可以这么写
myBox = [ 'apple', 'banana', 'orange', 'trump' ]
# 在这一步中,我们在判断myBox列表长度的同时又将其记录为了变量size
if (size := len(myBox)) > 3:
print('盒子炸了,最多只能装3样水果,而你却装了{}样!'.format(szie))
是的!有了海象运算符,我们可以在判断过程中赋值新变量。
对比一下效率的提升:原先的步骤是: 执行len(myBox) → 创建变量size → 访问size进行判断 → 访问size进行打印现在变成了:执行len(myBox)创建变量size的同时进行判断 → 访问size进行打印
原本的四个步骤直接减少了两步。
- 下面的例子是数据筛选,我们需要帮助用户过滤掉不存在的学号,并找到不及格的学生:
一般写法:
# 学生表
# key为id(主键),value为学生对象(这里不写对象了,直接用dict方便表示)
students = {
1: {'name': '小明', 'score': '及格'},
3: {'name': '小红', 'score': '不及格'},
4: {'name': '小绿', 'score': '不及格'}
}
# 尝试找到学号1-4,并且成绩为不及格的学生
# 学号2的那位实际上被开除了,但是用户并不知道
results = []
for stuId in range(1, 5):
student = students.get(stuId) # 如果是不存在的key则会取到None
if student and student['score'] == '不及格': # 需要过滤掉是None的值,并取不及格的学生
results.append(student)
# 返回结果给用户
print(results)
使用海象运算符和列表推导式可以轻松完成这项工作:
print([student for stuId in range(1,5)
if (student := students.get(stuId)) and student['score'] == '不及格' ])
- 以及,当你希望连续获得用户输入,直到某个关键字时终止并给出结果时:
inputs = []
# 让用户输入任意个需要进行求和的数
while True:
userInput = input('请输入数字或"求和":')
# 当输入为”求和“时结束循环
if userInput == '求和':
break
inputs.append(int(userInput))
# 打印求和结果
print('求和的结果是:', sum(inputs))
使用海象操作符:
inputs = []
while (userInput := input('请输入数字或"求和":')) != '求和':
inputs.append(int(userInput))
print('求和的结果是:', sum(inputs))
- 或者,帮助你处理一个函数的返回数据,这里是一个网络请求的例子:
import requests
# 爬取数据,或者从某个api获得数据时,要对请求状态码进行验证
if (resp := requests.get('某地址')) and resp.status_code == 200:
# 当请求成功(如状态码200)时进行处理
pass
print(resp)
- 也可以这么写,会降低一些可读性。但是很爽。
import requests
if (resp := requests.get('某地址')).status_code != 200: pass
print(resp)
- 你也可以在传统的循环中使用,这里是循环10次打招呼:
count = 0
while (count := count + 1) <= 10:
print('hello')
# 看看count的变化
print(count)
这里就不再举更多例子了,海象运算符还有更多用法等你发现
函数的新语法:形参限定符(仅限位置形参)
由于官方文档的名字有点晦涩难懂,所以“形参限定符”实际上是我自己起的名字……但是它确实很好懂对不对。。!!
- 仅限位置形参 以及 仅限关键字形参:/ 和 *
它是一个新的函数形参语法,下面是仅限位置形参/的例子:
# 一个函数
def test(a, b, /, c):
print(a, b, c)
# 进行测试
test('我是a', '我是b', '我是c') # 能够输出
test('我是a', '我是b', c = '我是c') # 能够输出
test('我是a', b = '我是b', c = '我是c') # 报错
上面的例子说明,在函数test的形参列表里,位于限定符/前面的参数是仅限位置形参:只能用固定位置对应的方式传参,而不能使用如: b = '我是b' 这样的键值对应的方式传参(叫做关键字形参)。
位于限定符/后面的参数既可以使用固定位置形参,也可以使用关键字形参。
对刚才的例子稍作修改,下面是仅限关键字形参限定符*:
# 对刚才的例子稍作修改
def test(a, b, /, c, *, d, e):
print(a, b, c, d, e)
test('我是a', '我是b', c = '我是c', d = '我是d', e = '我是e') # 能够输出
test('我是a', '我是b', c = '我是c', d = '我是d', '我是e') # 报错
也就是说,位于*后面的参数只能以关键字形参的方式传入。
并且,限定符与kwargs不冲突:
def test(a, b, /, **kwargs):
print(a, b, kwargs)
test('我是a', '我是b', a = '我也是a', b = '我也是b', c = '我是c') # 能够输出
# 输出结果如下:
# 我是a 我是b {'a': '我也是a', 'b': '我也是b', 'c': '我是c'}
如果函数需要接受许多不确定的参数,那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特性
Python3.8对f-string的补充:说明符 =
什么是说明符呢,下面举这么一个字符串例子:
# 定义变量
data = ['哈哈', '嘻嘻']
count = len(data)
# 打印
print(f'{data=}, {count=}')
- 打印结果是:data=['哈哈', '嘻嘻'], count=2
可以看出,在说明符=左侧的表达式运算结果或者变量将被输出到说明符的右侧,也就是用:变量名称或表达式结果 = 变量的值或表达式结果 的这种格式进行打印输出。
比如一个表达式的例子:
a = 1
b = 2
# 打印
print(f'{a+b=}')
- 打印结果是:a+b=3
是不是很有趣。。。
并且,它可以帮你规范打印格式:
a = 1023
b = 1
# 打印
print(f'{a+b=:,d}')
- 打印的结果是:a+b=1,024
自动加上了千分位逗号。。。够意思了
关于Python3.8更详细的变化可以在Python官网查看:
- 详细的可以看官网文档:Python3.8有什么新变化?
- 或者更详细的更新日志:Python3.8更新日志
关于升级到Python3.8
只能够下载新的安装包进行全新安装,无法平滑升级
- Python下载地址:https://www.python.org/downloads/
安装新版本后将旧的环境变量改到新的Python路径即可完成升级!
关于库的迁移
建议重新安装所有的库,而不是将旧版本的库直接移动到新版本(虽然也可以这么做!)
可以使用pip freeze > req.txt 将当前python解释器所安装的库全部导出到txt
升级完python后使用 pip install -r req.txt 一键安装
关于Spyder
spyder是一个我爱用的 Python IDE,它由python + pyqt编写。
断点、交互式编码、变量管理器、代码分析、ipython、cython控制台……查看dataframe、在控制台显示图片它都能做到,以及有更多的功能等你解锁……
调代码,做测试,搞分析,非常好用!选中一片代码,按下F9即可运行选中的代码片段……并且它是开源的,已有5000+star:https://github.com/spyder-ide/spyder
image.png现在,它能够很好的支持Python3.8了,而安装也十分容易:
pip install spyder
安装后使用命令行启动
spyder3
我不得不吐槽的是,实际上我们安装的是最新的spyder4,但是启动名称还是叫spyder3?这是不是有点钦定的感觉。。
-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pip安装的spyder不会自动创建桌面快捷方式,需要我们手动进行创建:
image.png
使用pip安装spyder后,spyder3.exe位于你Python路径下的Scripts目录中,将其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并设置图标即可。
图标的位置如下(Python38是你安装Python的路径):D:\Python38\Lib\site-packages\spyder\windows\spyder.ico
我最终还是没能抗下诱惑,准备升级到Python3.8……
我已经升级了,确实很好用,产品经理很爱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