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一再遇到有外出活动,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回避。看来,我天生就是喜欢窝在角落,安静做自己。有时候不可能不顾忌现实,不考虑周遭关系,不能次次回绝。
拒绝承担更多事务的新职务,大型活动必须参与两项准备工作,不好意思拒绝,积极回应。尤其是一段文字的朗读,让我费时很久,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什么事情都不会轻而易举地达成,只能脚踏实地地练习。为了练好稿子,晚上练习,录音纠错,再诵读。第二天一早接着读,确保自己不会打疙瘩,才敢停下来。
那天正式活动场上,我的朗诵反响不错。总算没丢脸。
年底,又接到通知要上台唱首歌。好久没练歌,心里不太有底,可是领导亲自点名让我参加,又有老同学的推荐,找理由请假不合适啊,不能丢了同学的脸。硬着头皮应承下来,只有在剩下三天抓紧准备了。
好像最近几年做事模式都是如此,接手,那就认真准备,心里不太能接受随便应付的状态。至于结果,准备过程中不作多余考虑,专心准备就行。
就三天,我立刻查看了过去录歌记录,幸好有这些音频,能让我快速确定选哪首歌曲上台唱。再找出练声音频,开始练唱找感觉。好久不唱歌,整个状态松了许多。
第一天练习时间较长,很快有点恢复。
第二天没怎么练习,记了记歌词。
第三天跑到kt练歌两个半小时,熟练了整个过程,最后成型较满意。心里有底,第二天上台就不慌张了。
第四天彩排时,话筒有问题,歌词出错。幸好坚持上台试一下,发现问题,音控清楚了话筒要求,我本人知道接下去得再背背歌词,再熟练,登台前不过一遍就容易出问题。
临上台前,我走到观众席后面的楼道里,轻声背唱了几遍,最后上台前再头脑里过了遍歌词,才敢松弛地登台。开场和大家打了招呼后,稳稳地开始唱,歌词、气息、动作,顺利表演下来。事后得到很好的回应
这是最近一个月,第二次登台,上次是元旦的器乐表演,也是在临近上台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花了数小时反复听音频、熟悉我的打击乐旋律部分,确保登台不出错,不给乐团添乱,不给指挥添堵。再把自己演奏的二胡旋律加紧练习,坐在前台表演,可不能给自己丢脸。那一次也是顺利完成管乐交响大合奏和民乐小合奏。
遇事,认真准备,已是自己的常态,否则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准备充分,结果就顺其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