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原创】
整个一个晚上都在复制、粘贴,复制、粘贴,看了看战绩,竟然粘贴了一万多字,有零有整,共10204个字。再仔细一看,竟然是同样的内容。唉,白忙活了一晚上!
我从梦中醒来,刚醒的时候,还记得粘贴的文字。
这些天,我在总结在简书中所写的文章,分为小说创作清单、影评系列、书评系列、艺术类系列、创作类系列、点评系列、科技系列等,准备整理散文系列。
这几个系列的整理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是复制粘贴的活,只是比较麻烦,要在简书里一点一点找,有些文章私藏了,还要到未公开里去找。不断地滚动鼠标,有时需要打开文章,浏览一下,因为时间长了,仅看标题,不能确定文章的类别。
昨天晚上临睡前,本想整理散文类文章,有的文章打开阅读,回想当时写作时的心情。或许是这个原因,就把“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带入了梦乡。
说到“复制、粘贴”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件事情。
先生单位1994年国庆节前聚会,可以带家属,我见到了他们单位的张先生。张先生家住在海军大院,我们聊起了科技发展太快了。
1994年底,我家买了第一台电脑,这台电脑是张先生自己组装的。当时花了4000元。先生和张先生将电脑抱回来,我是既高兴,又心疼。我那时一个月只有六七百元的工资,算是家里的基本建设投资了。
电脑抱回来,开机后是蓝色的屏幕,全是英文字,当时是DOS系统。
每天晚上,我坐在电脑前,手里捧着英文字典,一句一句翻译。进入系统后,学着往里敲字。
当时,我们单位只有一台电脑,由技术科小赵专人负责。好在我是从技术科出来的,和小赵私人关系非常好。下班后,我悄悄溜进计算机室,向小赵讨教。
95年5月,我报了个五笔输入法的学习班,学习五笔。经过严格的考试,我获得了计算机录入证书。从此,我家里书桌的玻璃板下边多了一张字根表。
96年8月,我调入新单位,专门做文字工作。我写了一篇关于“块复制给写作带来的快乐”的文章寄给了《光明日报》。当时,《光明日报》正在举行活动,普及电脑知识。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WPS中有个功能叫“块复制”,应用块复制,可以少去重复敲键,将文章中已有的部分内容或句子,直接复制粘贴过来。我以为我寄出的文章石沉大海。
大概半个月后的一个休息日,我突然接到北京电视台打来的电话,要为我做一期有关节目。我说我是刚开始学电脑,你们要采访,我给你们推荐一位朋友,我提到张先生,我说是张先生帮我组装的电脑。但北京电视台认准了我,说40分钟后到我家。
我正在家里洗衣服,大盆小盆摆满了一地,我抓紧收拾。我没有任何准备,不知道他们希望我说什么,心想到时候看电视台的要求吧。
很快北京电视台《电脑明星》栏目组的帅哥美女已经进门,两个年轻人,一个是摄像帅哥,高高大大的,扛着摄像机,一个是美女编导。
美女编导告诉我,是《光明日报》转来了我的文章,她说现在大家都在学电脑,你把你的学习心得介绍给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就行。
录了半个多小时,录制很顺利,只录了一遍。美女编导很高兴,说没想到不用录第二遍。
我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提到了要不断学习,我用了“充电”这个词,美女编导把我好一痛夸奖,说“充电”这个词将来会成为流行词。女编导告诉我,他们的节目星期二晚上8点钟播出,周四会重播,让我留意。美女编导给我留了她的电话,说万一我没有看到,给她打电话,她想办法给我复制样片。
周二晚上的《电脑明星》播出了,大约二十分钟。采访录制的片子,电视台做了些剪辑,基本思路是我对电脑的认识,我是如何学习电脑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采访时,我专门提到未来用计算机画图,这一段被电视台做了放大,认为这个想法很好,未来一定可以实现。
电视传播的威力真的是很大,电视节目播出后,许多年没有联系的同学、朋友纷纷联系我,那个时候,通讯没有现在这样方便,联系方式基本上单位电话,或家里电话。还有同学直接到我家找上门来,共叙上学时的美好时光。也因为这个电视节目的播出,我一下子成为新单位的红人。到食堂里吃饭,有不认识的同事端着饭盆走到我桌前问我,前几天上电视的是你吧。
不久,报社的同事到我家来玩,她告诉我,现在有一种新的操作系统叫Windows-XP,这个系统比WPS还好用。
我和先生说了,又请张先生帮我装了Windows-XP。我在电脑的海洋里是畅游,用文字书写生活中的人和事。
现在想想,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往事如烟,但好像就在昨天。只可惜,我现在的电脑保存的文件,最早的是2005年的。再早之前的文字随着换机,已经丢失了。2021年搬家时,录像带也已经处理了,因为家里早就有了录像机。
因为昨天晚上的梦境,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复制、粘贴。
复制人生美好时光,粘贴到最美的花园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