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几天说到了宠辱若惊,并谈到受宠就是受辱,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受宠者其实是处于下风的,当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宠爱时,这份宠爱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更像是一份施舍,是他们心中挥不去的屈辱。
雪师讲了一个小故事,他曾经在教委工作,帮了不少人。其中有位老师经常带着妻儿来见他,还会给他带点小礼物。因此他一直觉得对方很感激他,直到此人后来对雪师进行了疯狂的报复。雪师才思索起来,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位老师把雪师对他的好看做是一种施舍,他感到屈辱。凭什么你来施舍我,而不是我来施舍你。所以,不要轻易给别人一种他不需要的恩赐和关怀,这对他人来说,或许是一种伤害。
这个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应该说,算得上一个比较热心的人,但很多时候别人根本不需要。就像我有位很要好的文友,我看她陷入生活的泥沼苦苦挣扎时,我主动伸出手,她死活不接。过后很久,她才说,当时是真的抗拒啊,现在你再伸手,我就会接了。可现在,她已全然走出了自己的情绪,根本不需要我的帮助啦。所以,不要自以为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我们要做一口钟,有人敲,就响一下,没事就不必叽叽歪歪了。
接着,雪师又讲了个小故事。唐僧很细心,他发现悟空的裤子上有个洞,他就默默地补上了。但第二天,他发现洞怎么又开了,他又默默补上了。第三天,第四天依然如此,他依然毫无怨言地给弟子补裤子。但孙悟空火了,他很不耐烦地说,“师父,你能不能不要多管闲事,你把我的裤子补上了。我的尾巴放哪里去?”
很多人就是这样,他们觉得自己是在无怨无悔地付出,但事实上他们做的都是对方不需要的。别人不需要你这样做,你却这样做,反而给别人添麻烦,让别人不开心,这时受宠就变成了受辱。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红楼梦》中林如海对贾雨村的一段对话,当时贾雨村想去上京赶考,苦于没有盘缠,想要问东家借。林如海是怎么回答的?
他说:“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贾雨村此时,是落难的人,林如海大可以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但林如海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非常谦虚。他说,不是你要求我,而是我要求你。我的太太去世了,女儿生着病,可外祖母要来接,正愁没有人护送。其实,以林如海此时的显赫地位,别说送独生女儿去外祖母家,就是送家里一个丫鬟外出,也多的是人护送。
而贾雨村对林如海有什么恩呢?不过是林如海花钱请他,来给林黛玉上课罢了。这在现代,根本不叫作恩,只是你来我往的交易,更何况当时的贾雨村还缺钱。
但是林如海的姿态放得很低,无论是贾雨村还是我们旁人看来,都感到非常舒服,如沐春风,这才是做人的智慧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6553414/94c8cb32a3e4832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