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浪》,有的人热血澎湃,有的人唏嘘不已。
我在社交网络上留下一句不痛不痒的话:什么后浪不后浪,我现在就想发呆睡懒觉。
其实,这并非是代表一个人失去了那份励志向上的热情,也并非代表对鼓舞志气的言论贬低嘲讽。
那一刻,只是觉得:经历过了斗志昂扬的阶段过程,在有限的社会历练里看到过一些想象和现实的差距,现在再来看一遍这样的激情澎湃的励志演讲,就有了自我的一番见解感受,就不再是当初那个容易被振奋意气的少年了。
当然这又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突然变得理智现实,没有多少乐趣了”那么简单。
这是B站推出的一段宣传短片,它自有自己的用户画像、宣传目的。而任何一种形式的言论传达,它都不会是尽善尽美,概括包揽到全部群体的,所以它只能够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也势必会得到些无法苟同的异样声音评论。
阅历不同,感受不同
自会有不同的反馈呈现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的享用……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们有幸遇见了这样的时代……”
无疑,这样的语言在青年和更早一辈人的心中会激起不一样的波浪。
年轻一辈听完后,会以他的学识、见识和觉悟感叹一句“原来一切都来之不易,那么要好好抓住机会”。而对于“不易”有多不易,我们未知,我们只是看过了如今的现代风貌,对它有直观认识。
而年长一辈或许会有更进一步的感受共鸣,从贫困到繁荣,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这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是有所画面感的。
他们经历过贫乏的社会,他们也见证了一个更好时代的到来,他们更能够深刻感知到来之不易,也更对如今的年轻一辈“生而享有的丰富资源”而感慨。
正如从小我们被父母亲教育的那样,他们从小是多么多么的不容易,而我们生下来是多么的享受与幸福。所以他们会在下一句里教诲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如今的获得,更努力去学习生活。
那么,对于那个尚处于意识形成建立的我们来说,我们会在这些教育里去升华一颗感恩和励志向上的心。
我们对此缺乏热情
但我们依然热爱生活
要说再早五年、十年,对于那个学生气浓厚的我来说,我会毫不吝啬于自己对这个世界和未来理想的好奇心和热情。
对一个单纯充满希望的孩子来说,谈美好愿景、谈光明前途,是真的很受用的,因此也能够有效有力地激发他们的斗志进取心。
而《后浪》能够引起的那部分共鸣,就是因为大家怀有这样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吧。
至于另一部分的参差不齐的议论,原因大概是:对于某些人而言,也不一定要用激情澎湃,用美好画面的方式来谈励志、谈理想。
正如短片里谈到的包容一词。
“包容”:那么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应该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应对现实和面向未来。
所以,你可以为此干杯,高喊向上口号;你也可以安静着,将勇气内敛,将见识和感悟去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你有异议,那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你可以有自己的存在方式。
并不是非要有表面化的热情洋溢,正能量的表达就表示一个人积极奋进,热爱生活。
我们对此不感冒,有其他的回答,我们也依然热爱生活。
难得的是
看清现实真相后
我们依然心怀希望
网络上说《后浪》是假太空,是鸡汤,是脱离现实。我想基于此,我们应该有更有意义的解读。
“后浪”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他也许没有资格、能力、背景去谈愿景理想生活,有的只是维持生计、在挫折现实里披荆斩棘的日常和苦恼。
他也曾满怀期望的去成长生活,但是最后在一些落差里看到了迷茫,看到了不如意的客观局面,由此收敛了热情能量。
他会自嘲一句,什么后浪不后浪,我只是现实社会里一个闯关升级打怪的路人甲乙。
他们中不乏有一些负面情绪困扰的人的存在,但是,生活本就是五味杂成,生活本就是与理想憧憬有差距。你会在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恼骚抱怨,这是真实的你我。
在如意平静的日子里下起了暴风雨,你有所抵触、怨言,但这样的你也同样期待一个晴朗明天。
生活不如意,极端人的做法是放弃,于是放弃自己,放弃生活。而我想,更多的人的心态是:看过现实里的真相后,继续期许明天。
尽管他为奔波劳碌而自嘲不完美的当下,但他不放弃,继续用自己的节奏过活每一天,这又何曾不是向上?
从前我们满口励志、积极进取,现在我们有更具象化的物质生活,我们在后来会看到不浪漫、不合意、不喜欢的真实画面,这是一个人要去经历的客观事实。
我们在自己有限又或许不那么理想的现实生活里,会削弱最初的意志与勇气,但难得的是,如果一个人看见了现实真相后,TA有了不同的表达,不同的呈现方式,但不能去否认TA的内心里依然是有光的。
是的,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有幸遇见,我们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我们需要感恩,需要珍惜,需要抓住机会,借势而上。
而我们又是富有自我想象,不需要被定义的一代。
我们不否认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空间和资源,我们也拥有自己的存在、表达方式。
我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声音,但我们依然热爱生活。
-The End-
图片:pexel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