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减少语文教学无用功 精彩生活

减少语文教学无用功 精彩生活

作者: 让教育充满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0-03-30 12:24 被阅读0次

    一、为何减少无用功

    何为无用功?词典上说得明白:指花力气做的没有效果的事情(《现代汉语词典》),怎么判断某位教师的某个教育行为属于有用功还是无用功?一位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剃掉自己的某些做法,并未出现不良后果,只是节省了精力和时间,我们就可以推断,这减去的部分,大概是无用功。这里减去一点,那里剃掉一点,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科技含量提高了,生活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减少了无用功,我们抽出更多的时间休息、娱乐和学习,把日子过得更精彩一些。

    二、语文方面的无用功

    (一)备课

    案例1

               教师的学养和教育教学理念,是一切的基础

                               没有教参我不会备课    2000年中师毕业教小学三年,2007年我开始教初中语文,那时我备课常常研究15 篇左右的教案,还有几篇教学实录,一篇课文常花费好多时间,看看别人很轻松,我常叹息自己笨,悟性差,不过别看我教龄短,我经常考试第一,我虽教七年级,每次考试把七八九年级试卷对比研究,甚至今年和前几年对比研究,总结出题题型及规律,所以考试时我又常做一些预测,挺准的。我知道这是雕虫小技,我知道我的学养并不高,学生其实并没多大的学习能力。今年我第一次教九年级语文,课文相对深一些,今天我备课时发现如果只看课本不看参考资料,竟看不懂课文,非常呆滞,看过之后大脑一片空白,大脑没留一点痕迹,竟不会思考、质疑、设计问题,这时我发现对教参是多么的依赖,中毒至深。原来以前备课看一遍课文,就看起教参来,从来没独立思考,如果看教参前先独立思考,自己设计教案,再和别人的教案对比,多问几个为什么,别人为啥这样设计?最后再重新思考整合设计,看一看课堂效果,多做一些课后反思,再设计教案在另一班上课(我们这里语文老师担任两班语文课),如果这样逐步摆脱教参的束缚,逐步培养独立备课的能力,今天决不会没有教参我不会备课。可是我身边又有几个给他一篇陌生文章能备课上课的老师呢?(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267832-140-1.html)

    身为教育者,最好都看看这篇文章,然后想想自己。据我观察,很可能yanghaijian老师说的符合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现状——没有教参不会备课 ,没有样板课不会讲课,没有教改典型就不会改革。大家都是在模仿,都是在复制,没有主体性,没有独立思考。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何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据说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有9种被关注的教学模式,我看了看,大同小异,说穿了就是把学习的活儿派给学生,然后教师指点监督检查,目的则无一例外是应试。这种教改根本就没把重点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教师素养的提高,理念的转变。yanghaijian 老师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使教师学养没有提高,也没有独立思考,只要他能下功夫揣摩考官心理,“总结出题题型及规律”,也能取高分,如果善于占领学生的全部时间空间(如魏书生老师,连“三闲”都加以控制),榨尽学生的精力,他甚至能取得骄人的应试成果。请问,这是教育的方向吗?揣摩试题思路,押题,根本就不是正经能耐,却成了教师(各种教辅材料)竞相追逐的本领。这正常吗?如果说迫于大环境压力和社会风气,一般教师不得不如此,那也可以理解,但许多名师,课改典型,他们是领路的,他们是代表方向的,有的还号称改革家,他们难道不应该走点新路,起码也踏出几个新脚印吗?我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搞公开课,只有拿教材上没有、教参上也没有、网上也查不到资料(或者其资料与教学无关)的课文让他当场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才能看出其真水平。我退休之前(我在教科所工作)曾经和同事一起设计过一个阅读检测题目。我们从《读者》上找了一篇并不艰深的文章,要求语文教师阅读,并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结果老师们的平均分不及格,也就是说,不会阅读。甚至还有教研员找来,要求“透露点消息”的,他也读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搞语文教学的“改革”,你想能改成什么样子?所能做的只是折腾学生,追求分数。教师的学养和教育教学理念,是一切的基础,不夯实这个基础而企图在教学方法上外表变花样,变来变去都是小动作,在圈里面闹腾。

     11,10,15王晓春

    感言:

    现行的大多教师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备课”,可以归纳三点:形式上是“抄”,实质上是“不动脑”,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这种备课方式已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一个沉重负担。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与一线教师谈起备课,一个共同的看法是现行的备课形式,导致备课与上课“两张皮”。

    据专家统计,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了其劳动总量的50%,而在这其中,备课又是牵扯他们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项内容。无效劳动使教师负担过重,无法充电,无法发展,这种巨大危害已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现状表明,必须对“现行备课”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使广大教师真正“备实课、备好课”。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备实课、备好课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第二条提到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教师如何备课的问题。

    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课,连听课的教师和指导员都完全被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是怎样备出来的呢?一个听课教师问这位老师:“您用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这位教师这样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这才是教育技巧的奥秘所在,这才是真正的备课。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大家: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一些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不断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而衬托着教科书的背景越来越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由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心智上的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给我们以下启示:

    1、教师要终生备课,每一节课都是终生在准备的,而不是单纯地“备一节上一节”。

    2、教师要形成广阔的知识海洋,教科书只是这海洋中的一滴水珠,而且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小。教师的备课是极广泛地读书学习,而不是“把备课变成单纯地死抠教科书。”

    参考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结合教师队伍水平的现状,我们提出了现阶段“备课”的狭义与广义的双重内涵。

    狭义的备课是教师认真研究当前学生的水平特点和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得到应有发展的教法和学法问题,上好现在的课。

    广义的备课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终生备课,形成教师自己的知识海洋。”狭义是标,广义是本。

    案例2              

     校长表扬教师教案写得详细

    Yanghaijian(k12班风小论坛)

    王老师:

           晚上好!本周例会校长表扬一位九年级数学老师,:“刚开学才两周,李老师第二本教案已经快写完了,而有些老师纯粹应付,教案写的不详细。”老师听后对李老师做法表示吃惊,我感到敬佩之余想到,除了显示给领导看(为了晋级)有必要吗?其实我在备语文课时也会看很多资料,但我不会都写在教案上,我会筛选、整合一份适合自己的教案,方便自己讲课。现在教案上只写自己的讲课思路,因为有些答案没必要写,或者有些根本没固定答案,需要课堂上生成。这样做领导说某些教师偷懒(当然有这样老师)。我发现领导迷信老师蛮干,傻干,发扬黄牛精神,很少提巧干,高效率工作,智力劳动当成体力活来干。在比如会上表扬一位女班主任——蹲班,就是守在班里,在班里,写教案,改作业等,办公室搬到教室。还表扬班主任进班早,任课老师进班早,有多早呢?学生还没进班,老师已站在班里督促学生学习了。我想班主任蹲班,难道会不影响任课教师上课吗?学生自觉性从何培养?按时进班(或进班晚一点)想办法让学生自觉学习不更好吗?总之,校长在表扬老师腿勤、手勤、嘴勤的同时很少听到表扬谁脑勤的。怪不得我们这儿的优秀教师爱身体出病,那是用身体拼出来的成绩。

     Yanghaijian老师:

       教案检查的形式主义(重量不重质)是个老问题了,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除了放任自流(这不大可能),就只有注重教案的“含金量”。但是要能看出教案“含金量”(真正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判断教学设计有无创新,这对领导的专业水平要求甚高,实际上很多学校领导并无此种水平。也就是说,因为他不具备评估教案质量的能力,只好看形式,看外表,看数量,看你写得多不多,各个项目是否齐全,字迹是否工整等等。判断这些方面,对人的智商要求很低,他就能胜任了,要求得越细致、越严格,越能显示其认真负责。其实现在学校的多项评比,所谓精细化管理,都是这个道理。这种东西几乎是专门为不动脑筋的人设置的。愚以为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办法解决,只有校长们经过多年培训,普遍提高了专业水平,他们才敢于以质量评估教案的水平,而不怕他人质疑(真内行是不怕质疑的)。因此作为教师,遇到此种校长,只能面对现实,“对付着来”就是了。不要发牢骚(我说的不是您),发牢骚没用。

     您参考                            王晓春13,9,19

    感言:不少学校的领导喜欢写得详细、字体工整的教案,结果越听话的教师就会做越多的无用功。这种领导其实属于“外行看热闹”,注重的只是表面。事实上教科水平高低与教案详细与否,字体工整与否并没有必然联系。课备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对所教内容心中是否有谱,对学生的情况是否清楚,对如何上这一课是否有数。这几条都做到了,教案即使只有一个简单的提纲,也是好教案。这叫做“内行看门道”

    教案是给教师自己看的,记录的是自己的思考。现在很多学校把教案变成“面子工程”了,写给上级看,这是自欺欺人,教师因此被迫做了大量的的无用功,写教案主要不是对校长负责,而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有这样的根本态度,怎么灵活都是正确的,不是偷懒。

       教师花在写教案上的时间总量很大,每课书节约点时间,加在一起,也很可观,因此这个事情值得重视。

    .课堂教学

    (1)教师侧重如何教,忽略学生如何去积极中的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

    (2)滥讲与精讲

    (3)教师语言不精炼,不但自己会做些无用功,学生也被迫做些无用功,属于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很多教师都有口头语,“这个,这个……”,“啊……”,近些年又从港台传进来一些时髦口头语“那……”,“接下来……”,很是可笑。这些口头语,都是所谓“寄生语言”,把它们去掉,只能使语言更干净,毫不影响意义表达。

    我建议各位老师给自己做点讲课和发言的录音,回家自己听听,看看自己有多少口头语,以后说话注意点,把它们剃掉,少费点别人的时间,自己也闹个“轻装前进”。

    (4)芝麻小事乱发脾气,违反课堂管理课下教育的原则

    (5)课堂没小结

    (6)教学目标不清晰,眉毛胡子一把抓。

    案例

    促使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怎样才能少做无用功?

     Yanghaijian:(k12班风小论坛)

                               学生不主动举手发言调查

    上午第二节,在八三班我听了刘老师一节语文课。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分析《雪》4、5、6段。学生读了这三段后,划分层次,其中一个男学生划分四层,刘老师听后,有点生气地说:“三个自然段,划分四层,有创意!”学生听后虽不是哄堂大笑,但大部分在偷笑,搞得这个学生很没意思。我忽然明白了学生课堂为啥不爱举手发言了。学生这样划分课文层次自有这样做的道理,其实教师不妨追问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划分,说说你的理由?”或许能发现学生为什么这样想问题的,教师不就知道他错在哪里吗?然后因势利导不就行了吗?可偏偏说一些反语、风凉话,怪不得学生发言不积极。老师这样做学生是很没面子的,伤学生自尊的。特别在同伴、同学甚至异性(女朋友)面前,青春期的学生更在乎自己的形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知道这个学生是受这个打击后,是否还积极主动发言?但愿他是个乐观、坚强的人的人。之后我陷入沉思,思考学生不回答问题几种可能:1、怕说错,没面子。2、会,但没勇气。3、会,但没发言的习惯。4、盲从,不愿出风头。5、真的不会。6其他。快下课时,我征求了刘老师的意见,把这六条原因写在黑板上,进行了简单的说明,要求学生选择不回答问的原因及对老师的建议或希望,纸条可以不写自己的姓名。

    调查结果如下:

    1、怕说错,没面子。40人

    2、会,但没勇气。28人

    3、会,但没发言的习惯。25人

    4、盲从,不愿出风头。25人

    5、真的不会。15人

    6其他。3人

    说明:大部分学生多选,侧重1、怕说错,没面子和2、会,但没勇气。只有八个学生单选,一个学生说:“积极发言,感觉挺有意思的!!!有时不发言,因为某些挫败感集中不了精神。”

    学生的建议和希望:

    1、希望老师不要太凶,不要给我们施加压力。

    2、希望老师能够宽容,回答错了不要当众批评,不要学生当众出丑,要多鼓励,让我们坐下。

    3、尽量让学生互相交流,研究,增加灵感。

    4、班里的学生积极发言,老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进行。

    5、希望老师经常与学生开玩笑(幽默、温和、和蔼),活跃课堂气氛

    6希望老师多提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7、希望老师多走近学生,多和学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不让回答同学没面子。

    8、希望老师不要过分追求正确答案,给学生一个面子。

    9、回答错了,让同学坐下,并讲清问题答案,让同学们记下。

    10、希望老师上课时不发脾气,能给我们一个好的上课氛围,不要死气沉沉的。

    11、尽量少提问,大家一起回答。

    12、老师上课时,表情搞得好紧张,没有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害怕老师不愿回答。

    13、老师提问题时,清楚一些。提问题是不要一只提问那么几个人,应普遍提问,应该让学生多记笔记。

    15、老师可帮助我养成发言的习惯,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16、说错时,老师应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7、老师不要在我不会时提问我。(怎么没有14?——王晓春注)

    说明:其中写第二条意见的较多。

    看了调查结果,我认为:课堂学生发言,教师一定尊重学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引导,多一些帮助和鼓励。教室不仅是学生犯错的地方,也是改错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的幽默、风趣也非常重要,因为这利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其中我很赞一学生的意见“(16)老师应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本节课,老师一连提问几个学生,问:“你从五、六段体会到朔方的雪什么精神?”学生都不会回答或没答到点子上。我想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思考,这就需要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体会句子或段落,找关键句子,抓关键词,或者从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着手,这样授人以渔,学生的脑子就可能慢慢地运转起来,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让很多教师头痛。他们用什么办法改变这种状况?无非软硬两手。软的一手是表扬鼓励,硬的一手是强迫、惩罚,如果仍然不见效,教师就没辙了,所做工作成了无用功。

         Yanghaijian 老师这个帖子告诉我们,促使学生上课积极发言,要先行调查研究,你得搞清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盲目地做工作,软硬兼施都可能是无用功。再一个就是,不能光朝学生使劲,要有反思精神,看看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我确实见过不少老师,学生上课不发言,他们非常着急,尤其是公开课的时候,很不给力,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种沉闷局面正是自己的失误造成的,他经常打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而不自知。像yanghaijian老师介绍的这位刘老师,讽刺学生,有这么几次,很多人就都不想发言了,谁没事找丢脸啊!那不太傻了吗?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绝不可以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发言与教师的期待相差甚远的时候,更需保持教育者风范。我自己的经验,只有在个别学生用发言的方式故意捣乱、有意挑衅的时候,教师才可以用讽刺等方法回击,但这种时候,大多数学生会支持老师的,不会影响以后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减少无用功。了解一下这个班的学生在各科课堂上发言情况有没有差别。如果某一个班在我上课的时候很沉闷,然而在其他老师上课的时候挺爱发言,那可能问题就出在我身上,我只有先调整自己的做法,才算抓到了点子上。如果这个班的学生哪科都不爱发言,一路沉闷,一贯沉闷,那可能是这个班的学生天性不爱说话者居多,成了班风了。遇到这种班级,你就要一方面降低期望值,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找到班级中秉性爱说话的学生(他们在这种班,会受到无形的压抑)做工作,让他们敢于出头。有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强迫班干部必须带头,然而那几个干部偏偏都很蔫,结果师生都很难受,勉强把情况弄得好转一点,不久就又回去了。这是抓错了对象,做了无用功。

                                                        2014,3,18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说,调查研究是减少无用功的最好办法,反过来说,那些大做无用功的人,都是“没有调查却偏要发言”的人。——王晓春

    (三)作业

     (1)作业不精选。精选试题,体现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侧重中等生,同时适当兼顾差生和优等生。

    (2)作业太多,没考虑其他各科作业,学生没时间做,应付了事。

    (3)课堂作业太少,课外作业太多。

    (4)课内外作业没有侧重点。作业要课外重基础,课内重能力。

    (5))作业不批改就讲评。作业老师要先做后讲且要归纳知识点,高频考点,易错点,难重点等,要成竹在胸。

    (6)作业讲解没有主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作业中的易错点、重难点、高频考点做到讲评有详有略。

    (7)讲评作业没有引导学生感悟并总结出题规律、题型;没有教会学生做题方法。

    (8)讲评作业时不关注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要提醒,要多鼓励婉批评。

    (9)讲评试卷后要检查学生是否纠正错题,写明错误原因,并及时巩固。

    案例1

    课堂练习如何少做无用功

    Yanghaijian(k12班风小论坛)

    今天晚上,我听了常老师一节物理练习课。上课前10分钟,常老师先让学生背诵上一节所学的内容摩擦力的定义、类型、方向、以及测量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然后提问检查背诵情况。我觉得这样挺好的,理科背诵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思考问题。接下来学生开始做练习,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常老师开始巡视,不时的停下来看看学生做题情况。一会儿,常老师开始说答案,不作分析,要求学生对改。说完答案之后,常老师要求学生看看错题哪一题还不懂、不理解,圈住然后举手发言,而自己又开始巡视,走走停停。他这么在教室走了一圈后,然后针对学生的错题开始讲解分析。我觉得常老师这么做虽讲得少,但都讲到点子上,他在教室巡视实际相当于调查了解学生做题情况,理解掌握知识情况,那么讲解就有针对性,事半功倍。

       这位常老师的经验值得学习,这堂课他实际上是用大部分时间来“调查研究”了,在此基础上“讲”,效率是最高的,无用功最少。我见到有的老师,一边布置练习一边嘱咐,啰哩啰嗦,占去了学生做题时间。等到学生开始做题了,他在巡视中随机看到某个学生的问题,也不管是否具有普遍性,就开始哇啦哇啦分析评论,甚至有些小小不言的纪律问题,本来可以个别提醒或者不予干涉的,他也大肆教诲,又占去了学生的做题时间。到订正的时候,一边说答案一边发议论,其实他分析的题目未必是学生普遍问题,到底哪些学生哪个问题不会,他并不清楚,全凭主观印象在那里说呀说。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做很多无用功,造成低效课堂。经验告诉我们,教师调查研究的时间比讲解时间多,才可能形成高效课堂,才能少做无用功。有些人以为教师是靠嘴来工作的,错,教师应该是靠头脑工作的,教师是脑力劳动者,不应该是“嘴力劳动者”。把主要精力用在观察、询问、分析、思考方面,尽量少说话,说就说到点子上,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者。

                                                       2014,3,11

    (四)练字

    硬笔书法课与无用功

    Yanghaijian(k12班风小论坛)

      如何指导学生练钢笔字

     刚开学时,我担任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现在学校停了心理健康课,让我每周给七年级上一节书法课,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我做法:用两节书法课,我先讲解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主要掌握运笔的方法,比如:轻重缓慢。然后通过描红和临贴同时进行的方法(描红之后立即临帖)进行基本笔画的训练。每天上午语文课课前5分钟,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基本笔画练习,大约一个多月。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后,进行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训练,同训练方法基本笔画一样,训练时间长短可能不一样。此外,第一:要求语文老师最好也要训练,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二:训练时,多正面鼓励学生,用多媒体多展示写得好的。比如,训练基本笔画,刚开始学生很多败笔,只表扬具体那个笔画写得好,好在哪,屏蔽写的差的,共性问题统一指导,个别问题私下个别指导,关键是激发练字的兴趣。王老师能否提点建议?

    Yanghaijian老师:

    如今无论大人小孩,写出字来,那个样子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反正我见到的字,几乎都像是用树枝勉强搭起来的。按说语文教师情况应该好一些,可惜也是不行。很多语文教师堪称美女俊男,但一提笔写字,完了,马上就与“美”分道扬镳了。大家都知道字是脸面,你无论如何回避写字,签名总是躲不开的,于是很多名人就纷纷请人替自己设计签名,那些签名可谓花里胡哨,莫名奇妙,画不是画,字又不像字,皆是一副推销员的面孔,根本看不出写字人的个性(能反映写字者个性的字才是好字),跃然纸上的只有浮躁和虚荣。

      书法能力的普遍下降与手机和电脑应用有关,也与语文考试不讲写字水平有关(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毛笔字写得不好的卷子,考官不看内容即淘汰),但是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书法教师和语文教师没有把写字究竟是怎么回事,写字应该有什么心态教给学生。有人认为现在学生字写得不好是因为练得太少,写多了就好了,不是这样。你看学生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每天低着头在那里写呀写呀,还常常被罚抄,哪里是写得少?分明是写得太多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不是写字,那是在纸上“画道道”,这样写下去,即使孩子写到古稀之年,他也还是这个水平,不会因为写得多就写好了。单从书法角度看,他写的所有的字,差不多都是无用功。

    汉字与字母文字有个很大的区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它的笔画不是道道,而是一个人身体的各个部分。所以,我个人的看法,书法的精髓不是“写”,而是与一个个的汉字“交朋友”。书法教学与其说是智育,不如说更接近美育。我有一位同事和好友,书法水平甚佳,他告诉我,他小时候练毛笔字,父亲把字帖挂在墙上,让他细细地看,反复地看,不断地揣摩,把这个字的间架结构,笔画长短、方向都看清楚,感受这个字的气韵,然后再动笔写。古人把这叫做“读帖”,实际上等于把一个字当作一篇文章来读,先读懂这个字,再谈写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字写得难看,就是因为他根本不懂这个字。比如“小”,是体型稍胖偏矮点的一个字,如果你把它写成瘦高,肯定难看死了。你得先摸准每个字的脾气,才能写出他的神采。我们现在的书法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读帖”这个含金量最高的环节,所以做了很多的无用功。

    有鉴于此,我建议您加强“读帖”的环节。比如您可以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字,放大了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轮流到前面来读帖,看一分钟,闭上眼睛想一分钟。这几个同学在前面“近读”,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远观”。一定要把这几个字的形象记住,像自己的好朋友一样,一闭眼他的外貌就活灵活现出现在脑海。轮流读帖之后,可以请几个学生(自愿)到黑板上写一写,教师适当加以点评。下一堂课,再来几个字,不求多,也求学生立刻写得多么好,但求学生逐渐养成对汉字的一种亲近感和研究心态。有了这种心态,以后他一定能把字写好。如果不在这一点上下功夫,片面要求学生多写、死练,可能就会做很多无用功。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先把自己名字的写法研究好,然后搞签名大赛。以上意见,仅供参考。2014,3,28

    小结:

               这样工作是高效还是耍滑?

         参加工作14年了,我觉得当老师工资虽然不高,工作挺辛苦劳累的,不过也挺好的。不是有句俗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这样工作真不知是高效还是耍滑了?

                         一

        每次开学或学期结束,学校总布置老师写教学计划或教学总结。刚参加工那几年,我还认认真真写写自己的想法,周围的老师也是马虎应付。领导也很少看你写的如何,只要有此一项。如果你的字写得还可以,文字多一点,说不定领导表扬你工作认真呢。如今有了电脑,网上查资料很方便的,不过领导是拒收打印的,凡是检查的资料一律要求手写,领导害怕老师偷懒,其实现在老师大部分在网上抄来搬去的。手写的资料,上级检查、评价老师,工作态度好、认真。我也变得越来越形式化,教学计划或教学总结的内容一般分几个板块,每个板块写几小条,稀稀拉拉一张纸多一点,十来分钟就搞定了。

                     二

       备课写教案也是非常繁重的,特别是语文教师。我刚开始教初中(2003年前教小学,之后教初中)时,每备一篇课文,要查很多资料,课本上写得密密麻麻,教案也写了不少。现在我备课几乎是轻车熟路了,教案侧重写讲课的思路,很少写具体的问题答案,课堂上我注重预设和生成,启发和引导。校领导喜欢写的详细教案,字体工整的教案,这样写能得到上级表彰。而现在我的教案简短,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不会批评,也不会表扬,不过学生考试成绩还不错。

                  三

        批改作文也是很繁重的。我校语文老师教两班,每班80多人,以前每两周写一篇作文,全批全改作业量是很大的。老师虽辛苦 ,可学生也只看看评语罢了,老师们批改作文也是应付了事,一两句话评语,领导三番五次强调评语字数太少,可也没多大改观。现在我校为了应试,要求作文每周写一篇,只批改前三十名的。为了调动学生写作文、批改作文积极性,我首先示范批改作文的方法,然后小组长组织互相批改,要求小组推荐佳作(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可以)在班上朗读,作文本上只写他人批改的评语,自评语写在纸上交给老师,我修改后写到学生作文纸上。这样做即减轻了我的工作量,应付了领导的检查,学生也比较关注自己的作文,写有所乐。

                  四

       众所周知,为了考出好成绩,每位老师都会出很多试题测验,我也不例外。学生平常会做许多试卷,老师也会改许多试卷的。怎批改呢?死记硬背的试题我是不改的,比如古诗词默写,文言翻译等;容易的不批改,只改答案学生不容易把握的。这样一张试卷需要批改的很少,其他试题看看做的如何,做到讲解时心中有数。不过我讲解了试卷后还要收上来,一看督促学生认真修改;二发现没批改的到底做的如何。我觉得这样挺省力的,成绩也可以,不知是否科学?

                       五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老师检查文言文背诵也很重要。今年我教普班,学生很差劲,一篇文言文分好几小段,给组长背诵,之后自己在讲堂打印的表格上签名。一段时间后,我抽查学生大部分不会,经调查原来是弄虚作假,我说:“如果你不会背书我批评过大家吗?”学生低声说:“没有!”我接着说:“咱们背的慢,我可以给大家多一点时间,如果这样自欺欺人,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经过多次教育,学生大多都如实签名,因为时间多而任务轻,通过努力学生都能背诵。以后,学生给组长学生过关,我就侧重调查研究,想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

        此外,我不断压缩讲课时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基本不讲,注重测验;一篇课文以前两节课讲完,现在只需一节半讲完,我发现成绩也并没有因此下降。还有校领导要求早自习、课前(主要是早饭后)提前早一点进教室辅导,我提前布置任务,课代表负责督促学习,我逐渐晚一点进教室,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感觉既轻松又有成就感。

         我发现,我真正用在教学的时间不多,成绩也不错。四分的精力搞教学,六分的精力来看书学习,轻松而愉悦。

     王晓春读后:

        看来杨老师能抽出大量时间读书,上网讨论问题,靠的不是加班加点,而是内部挖潜,减少无用功。我赞成杨老师的思路,觉得他的很多小窍门有参考价值。其中有些办法,我多年前就这么做。比如讲课,我一般只用半堂课,余下时间干什么不好?手里有主动权,就可以实现良性循环了。干任何工作都和打仗道理相似,你失去主动权,就只有挨打的份儿了。教师有没有主动权,最明显的标志是你有多少可供自主支配的时间。这个问题千万要想清楚,想不清楚这个问题的人,可以说一辈子也没活明白。

                                 2014,2,1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减少语文教学无用功 精彩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nx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