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时间黑洞来吞噬我们宝贵的时间 ——读《小强升职记有感》
孔顺开
今天上午看完了《小强升职记》这本书,3个番茄钟翻完了。看书的速度是快的,第一次看这个书名时,以为讲的是纯粹的职场的知识,没想到它其实是一本教大家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时间的书,这又是一本被书名坑了的书。 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职场新人小强在上司老付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最终升职的故事,整个过程也向我们一一道来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接下来,作者介绍了一些时间管理的办法:四象限法则、实践投资法、衣柜整理法和筷子式清单等,这里面有很多内容在之前已经了解。方法看得越多,其实就会觉得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时间管理的书籍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无外乎就是计划、跟进、总结、反省、回顾。一直以来我对各式各样的时间管理工具颇有些不以为然,主要原因其实还是懒,总觉得自己不需要这些工具也可以很好地集中精神去做该做的事,而且看到那些介绍时间管理工具应用的文章里面各式各样的图表啊就头大,顿时生出一种“花时间研究这个还不如我去多做点正事”的想法。渐渐的,我好像有了“免疫力”,看到复杂的方法我的脑子里就会蹦出“太复杂,还是不做啦”,于是时间管理这样的事情一直都是活在别人的故事和传说里,自己并不曾真正体会过! 而《小强升职记》是一本最通俗易懂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是一本看到就能立马行动的书籍,作者通过描述老付和小强在工作生活中的一问一答,将大道理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句描述出来,十分容易理解。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多东西,先说下书中最先开始的“你的时间去哪儿了?”这里提出了个问题"你真的很忙吗?"还有"时间黑洞"这几个新兴的词语。 我真的很忙吗?--我也反问自己,我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否是最高的,在开头部分,小强向老付抱怨自己生活中那些烦心事的时候,书本外的我真是一条条地中枪,发现自己和里面的小强简直一模一样,每天感觉都有一堆事情要做,但是一天下来又觉得还有好多事情都没有完成。在工作上,在生活中,其实我是存在时间黑洞的。工作上没规划好,一件事处理一半,放一边做其他事,待会又回过头来,重新开始,这里其实就存在了时间黑洞,前面所花的时间就是白白浪费掉了。比如寒假里计划备课写教案的,但是一打开网页,翟天临涉嫌“学术造假”的新闻又蹦出来,打开看两眼吧,这一看不要紧,接着又看到了颖宝怀孕要生的新闻,这还不算完,又看到双宋夫妇疑似婚变的八卦啊,一颗八卦之心熊熊燃起,简直停不下来,时间一晃,又到了10点钟啊,自己的工作还没开始做啊,赶紧翻查资料。生活中也是这样,明明只打算在超市买点水果,但是忍不住被展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每个展架转一转,拿了很多自己并不是急需的东西,这样一圈下来的时间也都超过了2小时。 在老付的时间日志表的分析下,发现其实这类的问题之源是陷入了“时间黑洞”,时间黑洞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注意力被打断,而且重新集中注意力又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像滚雪球一样,不集中的时间越滚越多,从而浪费掉的时间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才要在高效时段内,高度集中注意力做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事情,从而避开时间黑洞。老付提到许多的能让人集中注意力的小建议,比如关掉社交软件、保持办公室整洁和设置任务最后期限等。 对于如何避开“时间黑洞”找到高效时段,老付介绍了一个法宝:时间日志,这个其实我有在做,但是我只是初略的记录,所以还没多少意义,老付的工作四步法是我必须要学习的:第一步:将所有的任务放入工作篮(工作清单)第二步:将可以置之不理的任务清除掉,将必须在某天处理或者必须转交给别人处理的任务拿出来;将那些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完成的任务立即完成。第三步:将需要在特定日期处理的事情写进日程表。第四步:在自己最高效的时段,做最重要的事情。 这联系我用记事本的经历:之前我是这样用的: 列下要做的事情和预备要用的时间,通常是一小时,两小时;记录每件事情的开始和完成时间。 存在的问题: 虽然设定了完成时间但是没有严格执行。在A事情上拖拖拉拉占用的时间压缩了B事情的时间,导致完全不想去做B事情了。于是每天总有那么一两件事没有做。越是拖延内心越烦躁,越烦躁越不想面对,形成恶性循环。休息时间也没有定数,常常休息后就难以“适可而止”而占用了更多的任务时间,导致自己更烦躁。这段时间因为这个死循环极度烦躁,极度影响心情。我学习了老付的方法之后,对自己的工作方式也做了些改动,我有一本笔记本,就是写好日历的那种,我把所有的待办事件都往里面放,比如在一周后我要跟踪这个结果,我就把事件记录在那一天,待一周后,我就不会落下这件事。这个记事本就是我的“工作篮”了。随时想到的事我统统往里放。这里我没有分先后顺序,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我把每件事的关键词写在了前面,这也是从这本书上学的,这样我在列任务单的时候就会把这些同类的事件集中到一起处理。 然后就是整理工作篮,这里的内容一般是昨天没做完的,还有自己对今天要做的事的计划,我在这一小时内做加法作业,一直把今天要做的事往里加,以免漏掉什么事,接下来就是列行动清单,在后面的一小时,我要做什么事?我从任务单里会找出几项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任务出来,安排在这个时间段里,安排好,我就埋头处理,因为时间短,可以快速处理,我就没有设番茄计时器(现在手机上可以下载安装,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再工作25分钟,如此循环)这个是比较适合比较费时自己又不想去做的,难啃的任务,用这个方法还是很好的。这样一来,我就避免了时间黑洞来吞噬我的时间了。我一个小时为单位做任务计划,一个小时过去后,再安排下一个小时,每件事做完,我会想我的下个任务是什么。然后我也按书上的4象限法则,尽量让自己少花时间在第一象限,多花精力在第二象限,不过,这个还真是困难,我经常会被第一象限的和第三象限的给占用了,多花精力在第二象限,这个是我以后一直努力的目标. 我发现自己在时间黑洞方面,在工作上还是可以的,一般一天下来效率蛮高,很多事都可以在下班的时候搞定,但是在家里,我发现我真的就有点困难了。 以前我经常发现,我每天口号喊得很好,10点前睡觉,可是经常到夜里12点才可以去睡觉,一直都是超时的。我很烦躁,总觉得回家也忙的和陀螺一样,怎么会这么忙呢?现在我一想,回家其实时间也是很短的,从我7点到家到晚上10点,就3个小时而已,可是我要做的事有:吃饭,洗碗,倒垃圾,做手工,陪孩子打羽毛球,张罗孩子洗澡,我自己洗澡,洗衣服,亲子阅读,我自己做下运动,时间其实也排的很紧了,我以前吃过饭的时候喜欢看看手机,朋友圈,头条,拖拖拉拉的,所以时间都不够,现在我详细安排了下计划,发现,时间真的很紧凑的,我这么安排的: 18:30-19:00 吃饭,洗碗,倒垃圾 19:00-19:30 陪儿子做做手工 19:30-20:00 陪孩子打羽毛球 20:00-20:30 儿子洗澡,刷牙,我看书 20:30-21:00 我洗澡,洗衣服 21:00-21:30 叠衣服 21:30-22:00 睡前亲子阅读 22:00 睡觉 看看,是不是时间都是很紧凑的呢,难怪我以前都来不及,因为自己存在太多时间黑洞了,吃饭拖拉,陪儿子玩没有把握时间,打乒乓球也随性,没限制时间,我在该洗澡的时候呢,又在那看手机,所以,时间黑洞在我的生活中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所以,通过安排好计划后,孩子和我都很清晰的知道了,每个时间段该做什么,拖拉的后果是什么,就有一次,孩子读英语这个环节超时了,导致孩子最爱的亲子阅读的时间没有了,最后实在不忍心,我把自己的运动时间让给了他,不过我警告他,明天可不行了,妈妈的时间不能让给你了,所以孩子尽量快快地把自己的事情完成好了。
现在我每天会提醒自己,该做事的时候就要高效做事,休息的时候也要绝对放松,心里要清楚,下一个小时我要做什么。不要让时间黑洞来吞噬我们宝贵的时间。《小强升职记》中的一些工具,我在慢慢的实践,也结合到自己的工作,不断的修正,读2遍似乎还未真正的领悟,这本书,我将继续研读,感谢此书的作者,感谢这位成长路上的导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