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种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的报道不绝于耳,人们在同情被害人的同时,对骗子恨之入骨,对诈骗行径的警惕性也大大提高。但骗子之所以叫骗子,就是源于他们善于伪装,其目的是骗过我们辨识与甄别,进而非法谋财谋利。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近期遭遇的一次有惊无险的诈骗。
不久前的假期,在一个客流量巨大的城市长途汽车总站。我进入候车大厅,径直奔向售票口准备排队买票。此时的我根本想不到,一双贪婪的眼睛已经紧紧盯着我。就在我匆匆扑向售票口的时候,突然,一个人从候车区的座位上起身拦住我的去路,略带几分焦虑地说“大哥,不好意思,能麻烦你帮个忙吗?”他挡在我的面前,我只好停下脚步,上下打量他——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一身休闲装,带着黑框近视镜,短发,皮肤白皙,说普通话,第一印象就是个学生吧。
我几乎是本能地回答“你有什么事吗?”我的这个回答绝对出自本能,那一瞬间未经思考,因为我的心思都在买票上了——我一秒钟前还在考虑坐那班车、有没有座位等。
小伙子说“我身上没带出钱,没法买车票了,回不了家,您看这样行吗,我加你微信,给你发100元的红包,你给我100元现金,可以吗?”
听罢,我第一反应是与他素不相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接着,我略一犹豫,看小伙子是个学生打扮,文质彬彬真不像坏人,假期里一人被困车站,举目无亲也挺无助的。再说,现在手机红包转账也非常普遍,出不了啥问题。而且,我自己就曾经历过,外出购物时现金不够,请别人帮忙付款,我再通过微信红包还款的情况。我决定帮小伙子一下。
“好的,你加我微信吧”我拿出手机,点开自己的微信二维码,让小伙子扫描、添加好友。这时小伙子迅速拿出手机,扫描我的二维码。他的手机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扫了两次都没有添加上我,我也没有收到任何添加好友的请求信息。
经过这么一折腾,在旁边等我买票上车的家人有点着急了,催促我赶紧买票。接近末班车的发车时间了,我告诉小伙子,再找其他人帮忙吧,我不能再等了。我来到售票口买票、上车,一切顺利。
在车上坐定后,妻子问我“和一个陌生人拿着手机在干啥呢?”我把刚才的原委如实相告。妻子想了想,说“不是骗子吧?”
“不会吧?他看起来就是个学生,文绉绉的样子,还有点着急”此时的我还没警觉起来。但我冷静了一会,越想越觉得疑点重重。
第一,他在长途汽车站候车,为什么一点行李都没有,就拿着一部手机外出旅行?外出长途乘车,不管是假期回家、探亲访友或旅游出行,一定会随身带有或多或少的行李。
第二,正常的旅客怎么可能到达车站后才发现自己没带钱,现在购票大都提前预定,即使不预定也都会查询好自己想要乘坐的班次、时间和车票价格,几乎不可能到车站才发现没带钱。
第三,我同意加他微信后,他迅速打开手机,直接进入微信界面,这么快的速度,难道不是事前就准备好的么?
第四,关于他文质彬彬的外貌,确实一定程度上博得我的同情,让我放松了警惕。妻子说得对“哪个骗子一脸奸诈狡猾相,那不等于自带名片吗?”
第五,他微信钱包里有钱,一定要变成现金吗?现在的网络订票多么方便,完全可以用手机直接付款。
我想着想着,真有点不寒而栗。马上拿出手机,查看自己的微信钱包、支付宝、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终端,一一核对后我发现余额都依然如故,没有被盗刷转账。我紧张的心情稍稍平静了下来。虽然我不能断言,这个小伙子就是骗子,但上述的种种疑团,确实没有合理的解释。无论怎样,万幸的是我没有添加这个陌生人,没有接受他的红包转账。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会不会因防范心理太强,造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其实,心存善念与自我保护是并行不悖的。陌生场所人流量大,人员结构复杂,各种危险状况发生的概率比日常熟悉的环境大得多,必须提高警惕。对于那些向我们求助的陌生人,最好的选择是引导他们向公安机关或相关管理部门寻求解决办法。换言之,只有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才能更好地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