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害怕孩子成为“脑残粉”?让“追星”行动成为家庭教育的一次契机

害怕孩子成为“脑残粉”?让“追星”行动成为家庭教育的一次契机

作者: 家学宝 | 来源:发表于2019-04-12 15:55 被阅读0次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彦廷

    1

    年少时追星的行为,相信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曾经历。

    会因为那个TA而更加热爱现在的生活,甚至因为TA,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旁人对追星的行为无法理解,或者不屑一顾,只有自己知道,追星意味着什么。

    最近就有一条让人看了以后哭笑不得的新闻,一名小学生因为看了吴京主演的《战狼》以及《流浪地球》之后,对于吴京非常崇拜,想成为和吴京一样的人,于是要把偶像的名字写进自己家的户口,然后做一家人。

    图片来源网络

    小朋友的举动被网友们称之为“最硬核追星”,好在吴京本人及其作品一直是以正能量的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所以小朋友有幸被扣上了“三观正”的佳名。

    但大多数父母面对孩子们的追星需求时,都无法感同身受,觉得这是在无理取闹。

    2

    追星是正常的心理需求

    撒贝宁曾在节目中坦言:

    “追星,其实你是在追自己,设计着一个你理想中的生活的人设状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其实最终追来追去,你追的是自己的影子。”

    年幼的孩子们追星本质上是在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和体验,是在不断重塑自我人格的表现,就好比是出“青春痘”,是孩子们成长的正常需求和过渡,是一种心理寄往的投射。

    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崇拜对象,这个对象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在马克吐温7岁的时候,他觉得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他14岁时,他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他21岁时,忽然发现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小的时候,很多孩子的崇拜对象是父母,但可能到了青春期后因为萌生叛逆因子,与父母交流受阻而渐渐产生一定的代沟,于是将那份精神寄托转移给其他人,这份“崇拜情感”始终处于一个可能变化的动态,但无论变化与否它都一直存在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青春期的孩子对偶像崇拜是一种向往独立的意识表现,是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同和欣赏的心理状态。

    他们的内心迫切需要一个偶像来作为他们学习和追逐的榜样,所以追星这一行为便成了他们情感的归宿。

    图片来源网络

    3

    追星,影响着孩子的三观

    虽然说追星是孩子成长阶段中正常的举动,但由于年幼的孩子心智不够成熟,常常容易深陷其中,越走越远,甚至会因为从众心理,盲目追求。

    “脑残粉”,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名词。通常形容的是那些对于名人或不同品牌极度痴迷、疯狂追求以至于失去理智的人群,而在近几年来,这个字眼越来越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次次的颠覆了我们的三观。

    演员柯震东因吸毒被抓后,本以为他会受尽千夫所指,却没想到还有大批粉丝为他哭诉求情,甚至跑到拘留所彻夜守候。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居然还有粉丝决定为他吸毒:因为这样就可以被抓进去陪自己的男神蹲牢房了。

    韩国男团Bigbang成员TOP被曝涉嫌吸毒,即便事件得到了公司证实,仍有粉丝表示:“他吸毒我也爱他”。

    鹿晗与关晓彤公布恋情后,有些粉丝因为一时不无法控制住情绪,哭着感慨自己生无可恋,甚至做出了轻生的举动。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让人感觉真(sang)爱(xin)无(bing)价(kuang)。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个性培养、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到青少年这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对崇拜的明星会产生一种“光环效应”。

    他们把明星看得完美无缺,并将其当作效仿的对象,稍一走错,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但追星并不一定是洪水猛兽,有人说,明星就像是一束光,引领者追光者们。他们就是追光者们的勇气和力量,光芒万丈。

    明星给孩子们树立的好榜样,也会让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TFBOYS成员王俊凯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优秀学长代表,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亲善大使

    易烊千玺去年以文化课、专业课第一的成绩,成为今年中戏戏剧影视表演系的双料冠军,是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特使。

    王源还登上了政治课课本,课本里的内容是他在联合国理事会青年论坛,就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等议题用英语演讲,今年还考上了伯克利。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粉丝,向粉丝传递出了满满的正能量。

    在第十七届华表奖颁奖典礼当天,一位母亲陪着女儿一起为TFBOYS应援,表示支持女儿追星,因为女儿很理智,也不耽误学习,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跟自己在一起说得最多。

    女孩的母亲说:

    “我觉得他们很有自律,而且很有责任在这个年龄,很正能量。”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你看,只要是理性追星,对自己有积极正面好作用的追星方式,都应该得到尊重支持和理解。

    良性的理解与陪伴,也是一种促进家庭关系的途径。

    4

    聪明的父母,都这样对待追星

    说起追星,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杨丽娟事件”。

    16岁的杨丽娟疯狂迷恋刘德华,开始不上学、不工作、不交朋友。父亲为满足女儿追星的心愿,卖房卖肾筹资供女儿追星,和父亲三次赴港之后终于见到了刘德华,但她并不满足于跟刘德华合影,还想单独跟刘德华见面。

    遭到拒绝后,杨父因此写下遗书控诉刘德华,随之跳江自杀。

    父母盲目的支持,让杨丽娟在追星这条路上疯狂迷恋,越走越远,直到献出了父亲的生命代价才生起后悔的念头。

    杨丽娟如此疯狂的追星,有人认为是由于杨丽娟的父母曾经离异,导致了她的成长过程中安全感极度缺失。但除此之外,其实也离不开其父对杨丽娟的溺爱和纵容。

    追星可以毁掉一个人,就像杨丽娟一样。不过追星同样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那么聪明的父母,在面对孩子追星这件事儿上,都是怎么做的呢?

    1.客观看待追星行为

    不要放任自由,也不要一概反对。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过那份“崇拜心理”,给予孩子充分理解,谁年少时还没个偶像呢?

    有的父母就可能会认为,孩子追星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会影响学习。而一味地禁止,只会很大程度上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认识到这是孩子的成长需求,同时也应该提高警惕,因为孩子追星的背后,可能就是父母忽略的心理需求。

    2.陪孩子一起追星

    父母们不妨试着和孩子一起追星,去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追星本身无错,关键是孩子能否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什么?是否得到了成长和收获?以及会对他的三观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是我们父母需要考虑的地方。

    陪孩子一起追星,首先要花一些时间和心思,去了解一下孩子喜欢的这个明星是怎样的一个公众人物,去探究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因为孩子喜欢的原因,就是他的心理需求,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建立沟通的前提。

    3.引导孩子努力成为他喜欢的模样

    在孩子的眼里,偶像是只可远观的,是可望而不可即。

    告诉孩子,明星光鲜的外表是来之不易的,在孩子追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关注偶像背后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以此来激励孩子、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像偶像一样发光发热。

    如果喜欢梅西,就鼓励孩子多去运动,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热情竞技;如果喜欢钱钟书,就鼓励孩子多阅读多写作,在诗书中徜徉,以笔为剑;如果喜欢周杰伦,就鼓励孩子学习音乐,努力成为一技之长。

    一个优质的偶像,往往能为孩子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但如何将孩子的“追星”转化为自我激励,是父母需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

    其实,聪明的父母都在陪孩子一起追星。

    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追星”是家庭教育的一次契机。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害怕孩子成为“脑残粉”?让“追星”行动成为家庭教育的一次契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wc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