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勇气》第三章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

《教学勇气》第三章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

作者: 月华落地 | 来源:发表于2019-08-21 12:43 被阅读0次

    首先来看悖论是什么?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摘录一个本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波尔提出的一个基本原理来开启本章的解读:

    与真命题相反的是假命题,但是与一个深刻真理相对立的,可能是另一个深刻的真理。

    本书的作者帕克.帕尔默也是以此命题为基础建构他的理论的。波尔应及其恰当的话语,界定了对整体地思考世界很重要的悖论概念,在一定情况下,发现真理不是靠非此即彼地割裂世界,而是靠即此即彼地拥抱世界。在一定情况下,真理是表面对立事物的似是而非的联系。

    深刻的真理—而非经验主义的事实—-才是构成悖论的原料。

    所以为了不孤立地看待本书,我就把本书头两章都只能被表述为悖论式的有关教学的普遍原理给大家拎了出来。这也是帕克.帕尔默教授从教30年的呕心沥血的经验总结。

    (1)我从30年教学生涯中获得的知识,就是每一节新课开始,我都觉得自己还是个新手。

    (2)我的内在的、隐形的自我认同感,也只有在与外部可见的“他者”相遇,从而证明其自身时,才被人知晓—甚至被我自己认识。

    (3)好的教学来自自身认同指引我完成一个完整的技巧,技巧能够帮助我更充分地表述我的自身认同。

    (4)教学总是发生在个人和公众的交汇的地方,而且,如果我想要搞好教学,我必须学会站立在对立事物的交汇点。

    (5)智力工作伴随感情同时存在,所以,如果希望开启学生的思想,我们必须开启她们情感。

        在这些真实的悖论关系中,没有一样可以用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这里我列举一个个人在独处与群体的关系来说明悖论这个词语,也即帕克.帕尔默说的即此即彼地拥抱整个社会。

      想想我们既要和群体在一起,也要有独处的自相矛盾的需要,人类本性就是适合建立各种关系。没有一个丰富的、滋养我们的关系网,我们就会枯萎和死亡。但在独处时,我们需要拥抱我们最终的孤独,寻找心灵健康的完整,在各种关系中汲取养分,寻找动力。

    我想到了我们参加的第十二届儿童阅读论坛,也想到了在星星点灯这个大家庭里不断机取养分和力量,在这种关系中丰富和滋养我们,获得“源头活水”,而后在自己的班级开疆拓土实施阅读教学活动,在这种与外界的跌宕中认识自身的局限性,回到家,不断地查缺补漏,探索自己的内心。

    我们所认识的教育世界充满了被分离的悖论,老师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列举一二,在这里我只列举书中的一个,也是作为老师们经常在自己的课堂中所感受到的。我们把教与学分离,结果是:老师只说不听,学生只听不说。相信有不少老师面对过这样的教学体验,当看到我们即将沦为“失聪”和“半失聪”的人,看到这里,我就突然被震撼到了,何不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她们为什么不愿意说话呢?

    结合这次暑期研习中的小事例,让我站了6年讲台的人当了一次学生,在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老师面前,我不愿意开口说话,怕自己的观点被否认,怕一不小心说错,即使自己的想法很新颖,感觉自己跌落在一个巨大的漩涡中,被莫名的恐惧包围,而我们不开口说话的部分学生又何偿不是呢?这也无疑认证了一句话:我们只有认清了自己的恐惧,才能洞察学生的恐惧。

    再分享一个我与学生关于考0分的对话,与我交谈的是一个中间学生,我用关键词概括一下:震惊—失望—沮丧—怎么可能—担心—害怕—不知所措—破罐破摔。给大家分享这个案例时,我仍然记得我那个学生脸上的神采,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交流环境是多么重要。

      关于自我的局限和潜能这一方面,在这里我想提两个问题来和大家一起思考:1.你心中好老师的标准什么?你为自己打多少分?2.你和学生之间拥有怎样的关系时,可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呢?

    依然分享一个小故事,来和大家共同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有幸被倩老师安排到了2班,更有幸遇见了汪琼老师,早早听她分享过《教学勇气》,而四天的朝夕相处,对汪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编织”,在此之前,它只是印在教科书里面的词语,而今却变成了属于我的“生字”。在《日有所诵》的讲述中,汪老师将编织充分地应用到教学中,犹记起她挽着刘晓琳老师的手,“我们不能选择那最好的你们,是那最好的你们选择了我们。”2班和8班的学员沉浸在她们营造的氛围中,我的泪却悄悄地爬上了眼眶,是她在磨课中教会我如何中

    文本中编织那些被边缘化的孩子的姓名,让我去洞察她的智慧与力量。犹记得研习《日有所诵》的前天晚上,她站在教室,一点一滴地体察每一个学员的特点,2个小时的全情投入,斜倚在凳子上,喘着粗气,额头沁出满满的汗珠。而这次的研习,与我而言便是一次全新的冒险,也是她让我顿悟我其实已经像渔夫一样在一针一线的编织着自己的生活网,也是她让我重获学生时代,再次体验胆怯和懦弱,让我是身处地的体验一个犯错误的孩子的心理。“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在试错、出错、在错误中反思,在错误理念中获得成长,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理念,我们是害怕出错了还是善于向错误学习呢?几天的相伴,让我不仅仅学的了知识,也重新理解了她所说的“教师就是用自己一生的修为去教学”。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理念,我们是怕出错呢?还是善于学习呢?记起曼德拉说的“生命中最值得荣誉的,不是没有失败,而是在每次失败后都能勇敢地站起来。”感谢汪老师对“编织”这个词语的精彩演绎,在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中,编织一张具有凝聚力的网,用于把学生、学科和自我统统编织在一起,使每一个人生活经历的每一个重要线索都得到尊重。这样的一种内部整合的自我,才能够见了优秀教学所依赖的外部联系,也是这次研习,让我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个好的老师所具有的特质。“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即能够把自己、所教学科和她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

    思考从教6年的教学生涯,有许多教学中的尴尬时刻,有帕克.帕尔默在案例中提到的关于学生无视教师的存在,而引起的视学生为眼中钉,直到强行学生道歉,再到师生关系恢复正常的痛苦插曲,然而,只有当我们愿意更深入地反省那些易使我们受伤害的动态过程,我们才会对我们的身份有深刻的认识。

    悖论原理不仅对自我的复杂性以及自我的潜能具有指导意义,在把握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学空间设计中,悖论原理也都有指导意义。

    进行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教学设计时,帕克.帕尔默为我们总结了6种教学空间中的悖论张力。

    1.这个教学空间应该既开放又有界线;。                                    2.这个教学空间应该既令人愉悦又有紧张的氛围。

    3.这个教学空间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也欢迎团体的意见。

    4.这个教学空间应该既尊重这个教学空间既尊重琐碎小故事也重视传统与纪律的大故事;

    5.这个空间应该既支持独处又随时有群体的资源支持;

    6.这个空间应该沉默和争论并存。

    关于这6种融入到教学空间中的悖论张力,帕克.帕尔默教授有详细地解释,我不再次一一解释,期待和大家共同阅读此书,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验证并丰富这一理论。

    是的,在教学中,我们所遵从的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考虑怎样以自己的工作方式将这6对悖论结合在一起。

    把握好悖论的张力以便学生们能在更深层次学习,是搞好教学最困难的一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相信提出这个问题,我们都非常感兴趣,也急想知道答案,和大家一样,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我比任何时候都有认真,期待从文本中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很可惜没有答案,但是这样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的注意。

    “具体怎么做不是个可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是教师心领神会并操作的:把握对立事情的张力在于存在的本质,而不在于怎么做。摘录里尔克《给年轻诗人的信》来回应我们如何把握悖论的张力以便学生们更深层次地学习。

    “要耐心地对待心里所有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尝试去喜爱这些问题本身,不要急于得到答案,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所以不能给答案。关键在于去体验一切。现在就去体验问题,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体验一些日子以后,答案就会出现。”

    现在就去经历这些矛盾,也许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一些日子以后,我们就会在生活中体验到悖论。

    在今天分享的最后,以书中斯科特.马克韦尔的话作为结束。

    一些未被理解的规律使我们处于矛盾的境地无从选择,在那里,我们并不像我们所喜欢成为的那样,好和坏像不可分离的伙伴不能被截然分开,在那里,我们心灵的破碎与狂喜—这种冲突只有盲目地把它带入到我们的心灵才能够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勇气》第三章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yb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