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Zero Waste(零垃圾)这个概念,缘于今年9月在豆瓣看到的一篇文章。
在点下鼠标左键之前,我内心的邪恶小人翻了个白眼冷笑道:“哼,又一个标题党!”
简单总结文章大意:一个名为Lauren Singer的年轻纽约姑娘,通过Zero Waste生活方式,两年只产生了图中这一小罐垃圾。文中还介绍了她的零垃圾理念和方法。
坦白讲,看完后除了一个大大的“哇哦”,这篇文章并没有触动我。毕竟,人家在美国嘛,垃圾分类回收自然要比中国先进精细很多。咱们国内很多小区连垃圾桶都只有一个颜色,Zero Waste只能是白日空谈吧。
没想到一天后,我的想法就变了。
这是一个和平常一样普通的工作日,但其中有那么几个时刻,现在回望,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小事却成了闪闪发光的life-changing moments:
12:00 吃午饭。一整个夏天,我都没有勇气在正午时分走出冷气十足的办公楼,还好有外卖小哥准时把餐送到我手上。
19:00 买菜。下班回家路过菜市场,想起前两天买的水果蔬菜快吃完了,随便逛逛再买点吧,东西不多袋子倒不少。
19:30 取快递。在某生鲜网站上买了水果和肉食,包得严严实实的这一箱,N个充气塑料袋和冰袋下,赫然躺着一包培根。
短短一天时间,我已经制造了一堆垃圾,还不包括:餐巾纸、咖啡杯、装面包的塑料袋&纸袋、吸管、牙签、保鲜袋、厨房用纸、等等等等。更可怕的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这些产生垃圾丢弃垃圾的行为已经变得如此习以为常,仿佛日子理所当然就该这样过。
那一刻,我又想到了“零垃圾”女孩Lauren,我和她之间的差距真的有那么大吗?就算做不到和她一样“零”垃圾,有没有一些办法能让我“少”垃圾呢?
中国人均每天制造生活垃圾1.12KG,*365天*13亿人口=5.3亿吨/年回顾我的生活习惯不难发现,大部分垃圾都产生于“方便”、“快捷”、“省事”,而且基本都是一次性的:
- 去星巴克买杯咖啡用纸杯装着边走边喝(反正杯子不用钱);
- 上网买日用品就不用去超市扛回来(反正不用运费包装费);
- 不想做饭刷锅洗碗就叫个外卖(反正餐盒费才一两块);
- 在餐厅吃饭用纸巾擦嘴(反正餐厅无限供应纸巾)......
虽然享受这些便捷并不用付钱(或付少许钱),但我却没有意识到:Convenience also has a cost. 便捷也是有代价的。我的随手一扔,这些垃圾(特别是塑料垃圾)却要花上几十年、上百年、甚至1000年才能完全降解。垃圾填埋对土壤环境的破坏,产生的甲烷对大气温度的影响,这些代价,我又是否付得起?
所以,我的Zero Waste第一步就是:减少一次性用品,降低塑料消耗。
Zero Waste Alternatives上图是Lauren在个人网站上分享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行Zero Waste的方法,即,将左边的一次性用品,替换成右边可以循环使用的耐用品。其中有几项非常实用,比如棉布购物袋、可水洗的化妆棉、自带水杯/餐具等,都是我在过往两个月里亲测有效的做法,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一一分享。
我的第一次Zero Waste买菜成果在我看来,Zero Waste并不是一场比赛,也不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更不在于要把垃圾装到多小的瓶子里;而是,在能够去努力的最大范围内,我们可以作出多少改变,改变生活中的小细节,改变我们对待地球的方式。
这就是我Zero Waste之路的开始,你要不要一起试试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