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岁的姑娘,
展信佳!
那天,你在新加的一个微信写作群里聊天,谈及各自的年龄,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可能还有年龄更大或更小的。
只是在那一瞬间你突然就意识到,原来你是二十岁的大人了啊,不是十八岁,也不是十五岁时那个天真傻呆的小孩,是再过四个多月就要成为二十一岁的大姑娘了,妈呀,可你二十岁还啥都没做呢!
那不行,在二十一岁之前,你必须得做点什么呀!比如考过四级,比如通过教资,比如再努力一点,争取过稿……
那几天,你读到一本书,叫《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书里开篇提到,“长大后,每次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活法儿的时候,总会提醒自己——我会死,我只有这一辈子。”
从十七岁开始你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困惑着、迷茫着,连带着出来一堆想不通的问题,比如:
为什么会有“优胜劣汰”这一说法?
我们要如何去对抗自己讨厌却又避免不了的人和事?
人活着,应该活成什么样?
我们来世上一遭,之后化成一抔黄土,风一吹就没了,那么这一生我们究竟该如何过活?
我们究竟该以何种姿态存在于世?
为什么总会在最小的年龄去想一些特别哲学的问题?
为什么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我想做的事?
总有一天,我会死的,那在我死之前,我应该做些什么?
我究竟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
也可能因为,那是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总之,很多想不通的问题在年纪尚小的时候接踵而至。
后来,不知道在哪儿听到一句,“好多问题,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于是,在十七、八岁学业繁重的年龄去硬生生地啃像《文化苦旅》那样艰涩难懂的文字,当然,这并没有任何用处,犹如疾病乱投医。
再后来,上了大学,这样的问题反而少了,只是偶然间翻到这本书,突然勾起回忆,就有些唏嘘,十七八岁的时候是怎么了,怎么能想那么多,说矫情吧,好像又不是。
你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你的血是灼热的,一直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因为你值得用一辈子去赢得做自己的权利。当你遇见煎熬、绝望、奇迹、战友、宿敌,你都别忘,这是你自己的意愿,你发了誓。”
于是,你一下子就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困扰了你那么多年的问题突然就找到了答案,所有的兜兜转转,所有的心怀不甘,所有想不通的问题,只不过是因为你没有按自己的意愿过这一生。
其实,你尽可以去选自己想走的路,至于往后遇见的所有苦难、快乐、煎熬、好运,都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发了誓的,即使你可能后悔。
你突然想起王小波说的那句话:“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在二十一岁到来之前,你想通了那些困扰了你很久的问题,然后开始计划着未来,比如:
二十一岁之前:成功通过四级英语考试,考取专业教资;
二十二岁之前:成功通过六级英语考试,给尚未完成的书稿存很多很多稿,时常性地给公众号投稿(尽管大多数时候不会被征用);
二十三岁之前:成功考研上岸(与物理学史有关),开始能够写出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物理学家故事,去北京参加最喜欢的作家的首次签售会;
二十四岁之前:可以创办一个科普类、科学故事类的公众号;
二十五岁之前:努力挣钱,还清贷款;
二十六岁,二十七岁……
用之后的很多个年岁,去尽情追逐,尽情热爱。
你在日记本里写:我想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不是谁人生里的配角,我只是自己,我在发光,我在走自己想走的路,过自己想过的人生,这是我发了誓的!
那正好,趁青春年少,趁诗酒年华!
——写于二十一岁之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