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忠犬八公这部电影,国内也翻拍了。去查了一下,21年3月开机,23年3月31日上映。
前面没看,是因为以前一直觉得翻拍的作品,珠玉在前,完全照搬会被诟病,改动太大也会被吐槽。记得以前美版的《触不可及》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高喊着这个版本不如原来法版的。我是法版的忠实影迷,于是好久都没有去看美版。但上一周,我改了主意,水是深是浅,自己过个河才知道。于是去看了美版。观影感受没有特别每秒,但肯定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糟糕。于是,我又开启了这部翻拍的观影之旅。
故事设定在重庆,从开头就特别吸引我了,因为我喜欢这个城市。镜头里是新建的过江大桥,旁边是很多电影都出现过的过江索道,原来故事的设定就和这个索道有关。
主人公是陈教授,北京人,在重庆结婚生子安家落户。不说重庆话,一口京片子,甚至被媳妇用方言数落,还要求助儿女给他翻译,真真大智若愚的设定。
在外出的路上,陈教授捡到了一只小小的中华田园犬,就那么突然出现在他们的车前,附近的房子了已经没有住户,它可能是被遗忘在这里的吧。
陈教授的爱人说过家里绝对不能养狗,于是陈教授把狗带回家,并最终留下来养也是磨难重重。中间甚至还从狗肉馆的门外救回了它。最终陈教授硬气的和媳妇还有两个孩子说,我就喜欢,我要留下它,并给它起了个极接地气的名字八筒。
说实话,前面的这些设定看着好有亲切感,就感觉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故事,很有中国的味道。弄堂里的小卖店,几个支着麻将桌打麻将的阿姨,旁边跑着一只小狗,这画面真的是很烟火气。
后面的情节和原版就很像了,八筒每天去过江缆车站送陈教授,晚上再去接陈教授回家。但这里增加了一个陈教授让八筒叼报纸回家的细节。这个设定为后来的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陈教授去世后,他爱人要和儿子一起回北京,那是他工作的地方,但交代了房东不让养狗。于是女儿把八通接到自己家。后来八筒跑过一次,又去车站等陈教授。女儿找到了以后,就注意关门不让八筒再偷跑出去,于是,八筒就开始拆家,像二哈那样。八筒就被送到了其他地方。但有什么能拦住它去借助人的信念呢,它找到机会,又跑回了老宅。但那里已经拆迁,到处被拆的一片狼藉。
八筒每天坚持去车站,回老宅找它的玩具,那串有它爱情记忆的风铃,但主人不在,甚至和主人一起埋骨头的那棵树,都远离了岸边,因为江水已经长高了。
最后又回到开头,妈妈和儿子一起又回到重庆,又坐了一次渡江缆车,没想到在车站与八通重逢。八筒带他们回到老宅,回到原来的破屋子,屋里堆成小山状的是这些年八筒叼回的报纸。
八筒慢慢倒下,一直小小的八筒出现了,它听到了陈教授的呼唤,飞快跑上楼,在楼上,它见到了日思夜想的陈教授,他们一起坐上了开往仙境的缆车。
这个电影现在评分很高,对于看过或没看过原版的观众都很适合。没有翻拍的生涩感,可能因为这样的地点设定比较合理,故事讲述的还是很到位的。略略有些瑕疵的倒是那个报纸的设定,前面合理,但后面怎么会有一屋子的报纸?难道是报摊老板每天给它的,也许吧。但十年了,拆迁的老宅,拆了一半不拆了,还剩着断壁残垣总觉得有些不对劲。那可是山城重庆,这些年发展迅猛的重庆呀,这里也有我想不通的地方。
这部影片总体来说还是很棒的。后来看花絮,整个影片有18只中华田园犬动物演员,大部分都是流浪犬,拍摄结束,这些演员们都有了去处,不再流浪了。这里倒是和你让人欣慰的一幕。
最后说一下演员,冯小刚和陈冲剧中搭档夫妻,陈冲当年演小花时就很喜欢她,这演戏的功力就不用说了。冯导倒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戏瘾还这么大,但说实话他的表演倒是也可圈可点,把一个脾气倔的父亲,以及有点耙耳朵的重庆女婿演的很到位。
其实写到这里是很开心的,因为翻拍经典影片是个很常见的现象,只是有些翻拍真的会让人有倒了胃口的感觉,所以会渐渐的给翻拍披上一个珠玉在前,狗尾续貂的感觉。但实际上最近看的两部翻拍片,在我这里都是中等偏上的得分的。至少我现在已经不再忌惮于去看翻拍电影了,甚至动了再去看看日版的忠犬八公的念头。这样每个版本都看看,应该也是一种不错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