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一个清晨,他的母亲正在为他准备早饭,一群警察突然闯进了他的家,砸碎了房间里面所有的东西,并且给他的母亲戴上了手铐。因为他的母亲是反战联盟的一员,写了大量反对德国纳粹的文艺作品。
他哭着去拉母亲的衣角,希望能够和母亲一起被带走,可是蛮横的警察推开了他。他的母亲对着他大声喊道:“不要哭!男孩需要的是坚强,记住了,儿子!等着妈妈回来和你在一起!记住了,再苦再难都要等着妈妈,不能够放弃!记住了吗,儿子?活着就永远不能够放弃。”
母亲被带走了,当时他只有4岁。4岁的他茫然地看着被砸得不成样子的家,不知道自己今后的生活如何过,自己要等待母亲到什么时候。
他开始流浪,寒冷和饥饿令他绝望。他只能蹲在街头的一个角落里,运气好的话,能够乞讨到一块面包充饥;如果运气不好,就只能拼命地喝水。这些还不是最令他痛苦的,最让他痛苦的是,那些比他大的乞丐经常找各种理由欺负他。每当被人打得发晕的时候,他就会想到死,但这时候母亲的形象就在他脑海里显现。他对自己说:“妈妈一定会回来的,妈妈一定会回来的,我不能放弃!”
当晚上睡在桥洞里的时候,他会在心里呼唤自己的母亲:“妈妈,你在哪里?”而他的母亲正躺在慕尼黑附近的达豪集中营里,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他母亲的心里同样在想着他,并且也在对自己说:“不能放弃,永远不能放弃!”
终于,美国大兵打开了达豪集中营的大门,从成堆的“囚犯尸体中发现了他的母亲—— 她还没有死。士兵们迅速把她送往医院抢救。一个月后,他的母亲刚刚恢复了一些体力,就固执地要出院,她对医生说:“我不能再住在这里了,我要去找我的孩子!”
4年,整整4年。他的母亲不知道能否寻找到他,她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找,几近疯狂。最后在一个街头的角落里,他和母亲同时认出了对方。但让母亲痛心的是,快9岁的他,瘦得已经没有了人形,而且正发着高烧。母亲抓住他的手,他从嘴角挤出一丝微笑,说:“妈妈,我终于等到你了。”说完,他就晕了过去。
当母亲把他抱到维罗纳的医院时,医生都不敢相信,这个体重只有20多斤的孩子竟然快满9岁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加上发烧正在摧毁着他的身体。他的母亲天天拉着他的手在他耳边说:“好儿子,妈妈回来了,我们不能够放弃,永远不能够放弃!”就这样,他在维罗纳的医院躺了一个多月,终于缓了过来。
他的母亲在他住进医院的第一天,就决定了要带着他去投奔在美国从事物理研究的哥哥,因为母亲不希望他在未来的生活中再次颠沛流离。
在美国,他对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且在哈佛大学取得生物博士学位,开始了对人类遗传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也许因为幼年时那段苦难生活的磨炼,他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从来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他就是200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杰出教授—马里奥·卡佩奇。人们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后采访他,他笑着对采访的人说:“我为什么成功?就因为我从来都不懂得什么叫放弃!”
网友评论